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PIXE)等多种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钼)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呈显微自然金存在,它们分别是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纯金存在于石英脉型铜矿石、含铜方解石脉以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矿石中伴生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4.
安徽蒙城西贾庄铁金多金属矿床是蚌埠隆起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矿床。在矿相学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EPMA),以查明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矿赋存状态既有可见的显微自然金,也有的以不可见金的形态赋存于黄铁矿、毒砂和黄铜矿中。研究成果为矿床成因、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庆月山铜钼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等多咎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自然金等赋存于石英脉型铜矿石、铜方矿化岩石型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与之共生的矿物为同放、斑放、辉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等;矿石中金的平均含量为0.3g/t,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金-银系列矿物中以含银自然金为主,粒度一般为0.15~0.30mm,大者0.5mm以上。金的矿化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同一水平面则有西低东高的趋向,但水平上的变化幅度比垂直方向小得多。这不仅为矿床伴生金的选冶工作提供了依据,而且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及增加生产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的新近展,包括:卡林型金矿床,部分其它类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中金和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一些载金矿物合成实验研究。评述了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可能有助于金矿床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博  李诺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8,25(5):251-265
综述了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金的赋存状态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本质上都可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两类。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物理鉴定法和化学物相分析法、微束分析技术研究法、波谱学研究法。其中尤以微束分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二次离子质谱(SIMS)、质子探针(SP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而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是多种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对于晶格金的赋存状态以及载金矿物中金存在的化学价态尚无定论,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有待提高,波谱法的解谱相对困难。随着微束分析技术、波谱技术等的提高,对金的赋存状态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金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晓峰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18-1025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第一个达到详查程度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矿床中金矿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查明了金矿物的类型及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阶段。研究表明,金矿物有银-金矿物系列、铜-金矿物系列和少量碲化物类,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铜质金银矿、铜金矿、铜质银金矿和碲金银矿。金矿物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背景等角度论述了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成矿区成矿潜力和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形成的石英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中。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自然金、银金矿等。黄铁矿、黄铜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化学研究、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显微金呈包体状态包含于黄铜矿之中,粒径为5—20微米。次显微佥呈球状、链状及不规则状分布于黄铁矿晶体边缘及微裂隙中。经探针分析,金的成色为790—850,平均成色为815。经物相分析,金的矿物量为85%—95%,表明金是以矿物态存在。我国玉龙、德兴、多宝山等地的斑岩铜矿都有不同程度金的显示,查明金的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对于综合开发斑岩铜矿,提高矿床利用价值将会开拓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荣  陆建军 《地质论评》1996,42(5):434-438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表明,细菌具有强烈富集金的能力,起到了海水中微量金捕集器的作用。细菌富集金有吸附和吸收两种形式。吸附是指金被细胞壁分泌的氨基酸等有机物吸附在生物体外;吸收是指金进入生物体内,可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相结合。细菌是自然界生活力,繁殖力极强,生物产量巨大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东坪式金矿的金银碲化物及其载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反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波谱分析技术,对东坪式金矿矿石中的Au、Ag碲化物的共生组合、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普查,发现除自然金外,还有碲金矿、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碲化合物,它们主要与自然金、黄铜矿连生,并包裹于石英型金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表面、孔洞或裂隙。这些碲化物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阶段(220-390℃),为该阶段金矿化的主要特征,对形成石英脉型矿体的原生富金矿石及其Au-Te元素组合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出各种主要类型岩石和陨石中金、银及与之共生的主要元素之平均含量(最具代表性的均衡含量),这些数据是以元素宇宙地球化学为基础,如亲氧性、亲硅铝性、离心性、亲石性、亲硫性、亲铁性和地壳中标准含量等性质为基础。指出矿床或成矿省中贵金属元素及与之相伴的金属元素分布的相关性,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条件。按元素的铁镁性、硅铝性及成矿作用的不同相条件划分出不同类型矿石中上述元素的标型性关系特点,提出了金、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构造的一般规律性,对于找矿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石湖金矿属于黄铁矿硫化物型金矿,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但金的主要成矿阶段与硫化物的大量析出阶段在时间上基本一致.硫化物及成矿热液中的硫来自深熔花岗质岩浆.从微观结构和晶体学理论上对金的赋存机理进行了讨论.该矿区金的成色较低的事实,说明了硫化物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金的成色.推断石湖金矿是在多期次成矿的晚期才大量富集的.  相似文献   

16.
西林河金矿是1991年新发现的金矿,本文阐述了西林河矿区含矿岩石,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对含矿热液中金的迁移,富集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吉林六批叶沟金矿石及金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六批叶沟金矿石属少硫化物类型,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绿泥石、长石、绢云母为主;矿石常具晶质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以及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网脉状等构造.金矿物以银金矿、含银自然金为主,其形态以不规则状、尖角粒状、角粒状等居多,以中-细粒者常见;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是包裹金和裂隙金.自然金中除Ag含量较高外,尚含有少量的Fe、Ni、Co、Cu、S等杂质,其成色为769.4‰,属自然元素类金-银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18.
海南戈枕金矿带构造岩特征与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力  李念凤 《黄金地质》1999,5(2):21-26
海南戈枕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可划分为糜棱岩、碎裂岩、构造片岩及构造片麻岩3种系列,每一系列 又可以细分为几类,各具显著特征。描述了各类岩石的微观特征、空间分布和变形特征,并根据各类型构造岩和金矿床(点)的产出规律及金矿石类型,讨论了构造岩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指出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构造变形区的构造岩中,变形程度与构造岩金矿化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粒级、形态含量分布模拟的基本原理就是首先按对数正态分布产生出自然金的短边和长边,再将二者的乘积分别按短边和二者的比值进行统计归类。用计算机对自然金的粒级形态进行模拟可显著提高粒级、形态计算的精确度,使之更符合客观情况,同时也可节省工时。  相似文献   

20.
大水式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品位高、化学成分简单、易采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等和周边的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大水式金矿是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