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个地区内,当农业技术水平大致相同时,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当年形成产量的农业气象条件,一九八三——一九八四年度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如何?对产最有何利弊?现根据整个生育期降水、温度和光照评述如下:一九八三——一九八四年度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9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积分湿度指标和湿润指数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西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的变化和降水农业满足度及干旱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近20 a岭南沿海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8.7%,岭北内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11.1%,降水减少主要集中在7—9月。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减小,岭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23/10 a,岭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15/10 a;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的趋势,近20 a岭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30.0%,岭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25.0%。辽西地区中度和重度干旱存在9—11 a的准周期。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近20 a岭南沿海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8%,岭北内陆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2%。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农业需水满足度下降是由于降水减少造成的,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对正常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应对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根据气象预报、情报提前预测农作物产量,是我地区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新课题。一九八二年初以来,桂林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对当地商品粮(水稻)产地的生产水平、水  相似文献   

4.
王馥棠 《气象》1986,12(10):39-43
一、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及其意义 农作物和牲畜家禽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都离不开各种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禽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措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农业生产仍然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的,人类控制和改变异常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仍然是很有限的。当然,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很多,机制也很复杂,远非气象一个因素。但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观测与探索,逐步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下,在经常影响产量逐年波动的各种因素中,气象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这并不否认在个别地区和个别年份,其它非气象因素(包括病虫害等)也会引起产量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逐步提高,气候因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影响越显突出。土壤水份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而且与气候因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里就柳州沙塘地区旱地浅层土壤水份变化的若干特征与气候因素的联系方面,试作一些初  相似文献   

6.
与我省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几个气候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与我省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有关的几个农业气候生态问题,包括大气降水特征与农业干旱,农田水分盈亏与灌溉,农作物单产增长潜力。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干燥少雨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平衡的对策等。供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病虫害是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灾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农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和损害,造成农作物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通过对农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对农业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属低纬地区,山丘起伏,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给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运动中,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了气候为农业服务的方向,天气预报为灾害性天气和农事活动关键性天气为主攻方向,开展气象科研,大搞业务基本建设,对广西的主要灾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是在IBM—PC/AT微机上实现的自动收集、加工、贮存有关农业气象信息,完成省级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报制作、发布和农业气象资料输出的综合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将科学研究、预报业务融为一体,为我省农业产量预报和情报服务的客观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初步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介绍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1999年河南农业灾情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年全省各类农业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气候变化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近10年来河南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虫灾、病害已成为影响河南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灾害,我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基本上和历年受灾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河南近10年主要农业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1999年河南农业灾情资料,统计分析了10年全省各类农业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气候变化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近10年来河南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虫灾、病害已成为影响河南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灾害,我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基本上和历年受灾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东北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马树庆 《气象学报》1996,54(4):484-492
采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资源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粮食产量变率理论推算模式,分析了在主要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各种组合条件下,东北各地粮、豆作物产量的变化,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地域差异明显。气温升、降1℃,粮、豆单产将升、降2%-40%,东北部变幅大于西南部;降水量增、减10%,西、西南部粮食产量将增加或减少10%左右,东南部则相反。各地应根据其影响情况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对策,如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加强灾害防御,以确保粮食生产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广西来宾县1956—1984年间的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作物产量变化情况作了考察分析,设计出该县农作物布局的FUZZY系统工程模型。模型检验效果良好。按此模型布局灾年春播农作物种植比例,理论上可使受灾减产率降低0.93、5.6%。  相似文献   

15.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爱民 《气象科技》2004,32(Z1):61-6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吉林省农业气象条件地域差别较大。中部地区、半山区及东南部山区水、热条件好,作物长势好、产量高;而西部白城地区严重洪涝、东部延边州严重低温寡照,均造成严重减产。就全省而言,农作物生长季气温较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粮食总产将创造235亿kg以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以及荷兰农业大学研究生基金会、荷兰世界粮食研究中心等于1983年11月21日—12月3日在荷兰瓦赫宁根举办了一期名为“农业产量模拟:天气、土壤和作物”的国际训练班。作者参加了该训练班的学习,现将荷兰的农业产量模拟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概况目前,随着农业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模拟方法正在农业研究中逐步得到应用。农业产量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验统计方法,即通过统计手段,建立农作物产量与外界条件(主要是天气)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动态模拟方法,考虑到作物生活在土壤-作物-大气这一复杂交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杨万昌王家琚(长治市气象局046011)1干旱分析所谓干旱就对农业生产而言,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由于久旱不雨或少雨,土壤中的有效水分消耗殆尽,致使农作物发生凋萎、枯死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冯定原 《气象》1986,12(4):38-41
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随着全球天气气候出现异常,粮食生产发生较大波动,导致粮食供应曾先后两次暴发危机,各国政府首脑开始重视并研究解决粮食生产和供应问题,因而大大促进了以农作物产量预报为核心的农业气象预报的迅速发展。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