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纬天 《广西地质》1998,11(1):69-74
广西区域化探数据库系统是在微机上开发的地学数据库应用系统,入库数据:广西境内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的数据和资料。系统有较强的查询检索功能;有一套区域化探数据处理一成图一解释推断计算方法和程序;自动绘制和输出各类地球化学统计参数,图表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图件。该系统在大断,凭祥,贺县等20余幅区化扫面工作中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系统的推广使用,更能发挥区域化探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同时,在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赵琦 《物探与化探》1989,13(3):161-171
本文通过对四川北部秦巴地区的漳腊、松潘、平武三图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稀土元素Y、Ce、La的大量资料研究后认为,它们在进行金、钨等异常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岩浆岩的矿化异常,研究不同构造区的地层与成矿特征以及区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示剂”。为研究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地矿部12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地矿部各省、区局对目前已取得的区域化探资料的利用和发掘的程度、区域化探异常检查方法运用和工作质量以及对区域化探发现的矿产地所作的进一步普、详查工作,文章根据各局历年报部的各类工作数据的统计提出了单位面积内发现矿产地数(处/万km~2)、见矿率(%)以及矿床查明率(%)等三个评价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区局的区域化探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评论。对今后工作提出了:①当务之急是充分地全面地利用区域化探资料;②异常评价和异常查证仍是我部各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异常检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地矿部12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地矿部各省、区局对目前已取得的区域化探资料的利用和发掘的程度、区域化探异常检查方法运用和工作质量以及对区域化探发现的矿产地所作的进一步普、详查工作,文章根据各局历年报部的各类工作数据的统计提出了单位面积内发现矿产地数(处/万km2)、见矿率(%)以及矿床查明率(%)等三个评价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区局的区域化探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评论.对今后工作提出了:①当务之急是充分地全面地利用区域化探资料;②异常评价和异常查证仍是我部各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异常检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森林沼泽区区域化探新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拓展了区域化探资料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基础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根据沙兰站幅区域化探扫面成果,从元素组、元素的表生富集系数、元素的含量区间、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等方面,对区域化探资料在基础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8.
姚志强 《物探与化探》1992,16(3):234-236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要求“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化探扫面中,应采集一定数量的岩石样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的元素含量(或近似丰度),为区域异常解释提供资料”。按这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应针对该类景观区微景观特点,选择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开展工作.经试验确定采样粒级为-5~ 20目;采样密度2个点/km2;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或冲、洪积物.经4个1∶20万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方法技术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四川地勘局第二代区域化探扫面发现的南坪马脑壳、平武银厂和甘孜嘎拉大型金矿的过程看到化探找矿的艰巨性,并得到有益的启示,即要在认识、发现和评价异常中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塔斯地区找矿远景评价与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质、地球化学勘查资料为基础,探索了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快速评价区域化探异常的可能性。文中分别使用了判别分析和标准矿化估值法,对新疆北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的阿克塔斯金异常区进行了找矿有利地段和远景资源量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已知的矿化地段由0.5km延长到2km,合理地预测出26t的金远景资源量,显示出了该异常区的找矿前景,为在我国西北部地表露头少、地质勘探工作程度低的地区进行异常评价和找矿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金的区域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新华 《江西地质》1996,10(2):130-138
本文以全省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分析了内生金矿区域找矿标志的基础上,以1:5万图幅为基本预测单元,对全省进行了区域找矿预测,并划分出四处找金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找矿难度和找矿深度的加大以及国家对金属矿产的迫切需要,区域化探重新扫面,七十年代末期已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展开.就湘中地区而言,在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据不完全的测试结果,已圈定单元素异常逾千,综合异常几百个,较过去增长了60%,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已有的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区域化探异常中,真正属于矿致或转化为有意义的矿致异常的概率一般为1~2%.因此,要使区域化探所获异常起到找矿效益,需不断缩小靶区,关键是不断择优,尽快筛选出矿致异常.现就区域化探异常的认识深化、筛选等问题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水系沉积物测量已作为一种快速普查找矿方法而获得广泛应用。如今,全国区域化操重新扫面已逐步展开,因此今后水系沉积物测量必将在合适的地区以更快更大的规模展开。然而,至今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的异常,大多限于定性描述,这对分析异常的性质及其远景是必要的,但大规模扫面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异常区,如何对这些异常进行选优评价,这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汇水区的  相似文献   

15.
区域化探综合异常评序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区域化探成果出来以后,面对众多的元素异常,怎样挑选、评价异常,然后进行异常查证,指导找矿工作是每个化探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区域化探综合异常评序方法介绍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从地球化学角度对黔西南地区土壤进行分级,经研究表明,在黔西南地区地表覆盖物(土壤)中镉的含量超标,造成土壤污染,多为二级和三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局部达到一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任天祥 《物探与化探》1993,17(6):476-477
本项研究是我国不同景观区区域化勘扫面方法系列研究之一,旨在为区域化探工作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作技术准备。它包括三个研究专题:(1)甘肃等地黄土覆盖区化探普查找矿有效性探索;(2)内地沿海部分冲积平原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初步研究;(3)植物测量在干旱半干旱区用于探测隐伏矿的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在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化探扫面中发现大量Au异常,据此找到多处大中型金矿床。为了对托里县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39乙"号异常区进行检查,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合理确定研究区土壤中Au元素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直接用异常下限值圈定异常,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进一步验证土壤异常。最终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工作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圈定了2个Au异常带(4个异常区),并划定I号异常带为研究区首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区化综合异常模糊评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区域化探反映多种矿化信息、综合异常的多成因性及异常分类难的实际情况,基于矿床的一般成晕特征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及数理统计方法构造了可系统评判区内异常序次、矿化种类的区化综合异常模糊评序法,最终以实例说明评序结果基本与异常区矿化规模相符。  相似文献   

20.
罗素菲 《物探与化探》1986,10(5):332-342
对区域化探老资料及成矿区(带)的化探资料圈出的异常进行评价、分类、评序是一项紧迫工作。笔者用谢学锦和邵跃的异常评价方法思路提出了新的异常评序方法。方法是:先计算出异常的各种地球化学参数;每个异常按元素规格化面金属量NAP值从大至小依次排队,写出每个异常的多元素组合表达式;根据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矿产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区异常规律结合异常特征等对异常进行评价,对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进行矿种预测;按异常评价结论对异常进行分类;最后将各类异常中每一个异常的成矿元素及其前缘元素NAP值累加值作为异常评序参考值,按其值的大小序列进行排队,这样同类型矿床的异常就可以进行比较了。1981年至1982年对湖南省区域化探(老资料)中圈出来的132个异常评价、分类、评序取得较好的结果。经评序后已知大中型矿床的异常都排在每类的最前面,说明最前面的异常找矿规模也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尚未见矿的异常一般是有找矿希望的异常。且这种序列与异常评价结论是一致的。异常评价后发现有七个异常的评价意见与新的储量资料相吻合。1983年至1984年在两个异常区钻探打到相应的工业矿体,说明这种异常评价、评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