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陆天德 《地层学杂志》1992,16(2):131-134
<正> 测水组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之一,在湘中最为发育,而湘中测水组又以金竹山地区发育齐全,最具代表性。本文以金竹山煤矿公路剖面为主剖面,渣渡矿区及冷水江矿区的剖面资料进行补充,对该区的地层、含煤沉积特征等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文中动、植物化石承吴秀元、赵嘉明、王克良等鉴定,痕迹化石由杨式溥鉴定,均此致谢。  相似文献   

2.
郴耒煤田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之攸兰断坳中。区内含煤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南型),其沉积环境分别为浅海-潮坪和三角洲-潮坪。通过分析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对区内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区内含煤地层龙潭组(南型)预测区有25个,预测潜在资源量近20亿t;含煤地层测水组预测区有18个,预测潜在资源量近1.6亿t。从预测资源量来看,本区龙潭煤系还有很好的找煤潜力,对测水煤系的评价,可为湘南地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系的X射线衍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矿物岩石》1998,18(3):8-11
通过对湘中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及其顶板泥岩的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中涟源煤盆地测水组煤系变质的主要原因,对测水组煤系化学结构影响较大,动力变质作用仅起局部和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相似文献   

5.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石炭统测水组是我国南方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煤系及煤层在湘中地区发育最佳,该区测水组形成于碎屑滨岸障壁-泻湖沉积体系中。文中对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其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提出测水组上段底部砂岩是海侵背景下形成的障壁砂坝或障璧岛,其底部侵蚀面是海侵冲刷面(ravinement surface)。同时提出测水组下段三、五煤层的形成与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幕式聚煤作用(episodie coal accumulation)有关,后者系指海平面下降阶段横跨不同相区的区域性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梅城-寒婆坳区相关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及科研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槽探、生产井编录、电法勘探、采样化验等技术手段,采用对比地质条件,类推含煤性,对涟邵煤田胜利-李家湾煤矿区测水组含煤岩系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涟源含煤区西部老矿区寻找测水煤系的富煤带、厚煤体,圈定了何家湾-周家湾-油溪、界头岭-联丰-菜山冲、白家岭等三个找煤远景区作为重点勘查耙区。   相似文献   

7.
渣渡矿区南段—毛易矿区外围位于晏家铺含煤向斜至毛易含煤向斜之间,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分析,本区尚存在一些构造解释问题。结合生产矿井揭露煤层情况以及最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段构造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金盘仑断层(F1)为本区主要控煤构造,是一条规模较大的由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其下盘测水组(C1c)在区内呈现一向斜构造,为一隐伏含煤区,通过估算获得预测资源量(334)3 075万t。研究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其分析方法对进一步寻找煤炭资源勘查靶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靖远煤田宝积山、红会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区内主要控煤构造白土梁一马饮水复式向斜的展布方向和分布范围、F1h断层特征和煤系地层层序的研究.预测研究区有可采煤层存在.且煤层埋藏深度在1200~2000m。通过分析宝积山、红会两矿区赋煤地层及构造特征,认为研究区与两矿区应属同一山间聚煤坳陷,成煤环境为河湖沼泽相,岩相旋回以河流相开始,泛湖相结束,煤层位于旋回中上部,煤系地层薄,煤层层数少、厚度大,含煤性好,资源储量丰度大。根据已知矿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的差别,提出宜采用不同的勘查方法分区分段开展地质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红霞 《西北地质》2015,(1):191-195
窑街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区内主要控煤构造F19断层的特征和煤系地层层序的研究,推断F19断层可能是煤系沉积过程形成的同沉积断裂,对煤层赋存起控制作用,预测研究区F19断裂带以东有可采煤层存在。通过研究窑街矿区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因素,认为研究区与窑街矿区应属同一山间聚煤坳陷,成煤环境为河湖沼泽相,岩相旋回以河流相开始,泛湖相结束,煤层位于旋回中上部,其厚度大,含煤性好,资源潜力大。根据已知矿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提出在窑街矿区东部的散马池—阳洼一带开展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测水组是湘中早石炭世主要的含煤地层。该区早石炭世的海侵主要来自西南侧,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的雪峰古隆起。测水早期沉积物有煤、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沉积环境为潟湖相、泥炭沼泽相、潮坪相及滨海相;晚期主要沉积了细-粗粒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沉积环境有滨外泥质陆棚、滨外碳酸盐陆棚及滨海相。煤层主要形成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环境,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砂岩含量及砂泥比值等有一定相关性,富煤带只存在于一定厚度的含煤地层分布区。本区于早石炭世时期形成了西部金竹山和东部太平寺二个聚煤中心,其中西部含煤性及煤层稳定程度比东部好,是勘查找煤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2.
从煤岩煤质、含气性、吸附特征、裂隙发育及渗透性等方面对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气储层(煤储层)特性进行论述。研究表明煤储层为明显的富镜质组煤,随温度、压力的增加吸附量增大。区内煤层最大含气量为41.91m3/t,以新化芦毛江至金竹山一带为中心,包括芦毛江、冷水江、渣渡、金竹山等矿区,高富集区基本呈东西向展布。但受煤阶的影响,煤层内生裂隙发育程度明显低于龙潭组煤层,同时由于煤层煤体结构连通性差以及多起构造运动形成细小的煤粉常充填于构造裂隙中,降低了煤层的渗透性。针对上述煤储层特点,指出加强对具有上封下开裂隙系统以及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整层发育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湖南煤层资源,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案计算了湖南煤层气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经计算汇总,湖南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80.80×108m3和325.94×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为0.30×108m3/km2。煤层气风化带~1 000m和1 000~1 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489.81×108m3和290.99×108m3。湖南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中,分别为317.13×108m3和463.67×108m3,其中,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涟邵目标区的渣渡、金竹山、太平寺、冷水江等含煤向斜区域,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郴耒目标区的永耒、梅田、白沙、马田等含煤向斜区域。  相似文献   

14.
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断裂构造特征的总结分析,将该区的断裂构造划分为缓倾角滑脱构造、中等角度逆冲断层,高角度张性断层和高角度平移剪切断层四种类型,其中以缓倾角滑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对煤层产生强烈的挤压、剪切、推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测水煤系地层和煤层大面积重复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这些断裂(特别是滑脱构造)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对煤田勘探及煤矿生产均具有熏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湖南韶山煤田聚煤规律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韶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三大主要煤系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科学预测与评价。初步预测本区测水煤系资源量达10 000万t、龙潭煤系达20 000万t、紫家冲组煤系达4 000万t,表明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并认为针对测水煤系,下一步工作的择优区为灰山港、东湖塘等地,同时建议对湖南上三叠统—下侏罗统(T3-J1)煤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宁夏香山含煤区掩盖面积大,勘查程度低,空白区多。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分析,线驮石煤矿区边界断层为倾向北东的正断层,在东部土坡组露头附近有一倾向南西的正断层,两断层形成地堑使区内的含煤地层得以保存。根据矿区边界断层以西勘查资料推测,断层以东至土坡组露头区域太原组发育较稳定的中厚煤层及部分不稳定的厚煤层,煤种为无烟煤,全区可采煤层预测资源量约3.8亿t,此外在深井预测区以西大范围掩盖区也可能赋存可观的煤炭资源,如果上述两区资源量得以证实,将会改变对香山含煤区煤炭资源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平庄煤田开采元宝山组煤层已有多年,多个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局面,寻找后备资源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含煤性评价,认为矿区深部的元宝山组不具有形成可采煤层的条件,其下伏的杏园组沉积晚期为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平原下部朵叶间湾及湖滨地段为聚煤作用有利场所。根据钻探资料证实,在五家矿区、古山矿区和四龙头矿区杏园组上段均见可采煤层,该组应作为找煤预测区目的层加以勘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