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永梅坳陷南段是粤东地区重要的成矿区,银铜多金属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地洼阶段形成的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该区构造层与成矿关系研究,阐述了成矿的构造基本特征和地洼阶段构造活动控矿的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波斯湾地区面积仅占世界大陆与大陆架总面积的1.85%.为何却集中了迄今所知的世界油藏的一半以上?本文以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了波斯湾地区成油的大地构造背景.认识到该区为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波斯型地洼区.并通过对该种类型地洼区演化特征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研究,认为该区油气田的时空分布受两个地洼区的演化和构造热动力事件控制.指出该区油气形成是因为具有丰富的生油物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巨大的圈闭储集构造,合适的成油构造热动力.高效的运移作用和恰当的构造保存条件,并由于这些最佳的生、储、盖、圈、运、保条件集于一区的结果,而使本区成为世界石油之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最新资料,运用地洼学理论探讨松潘-甘孜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早第三纪,松潘-甘孜地区进入地洼阶段,第三纪为地洼初动期,第四纪为地洼激烈期.地洼盆地广泛分布于区内各大断裂带中,并沉积一套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下第三系)和碎屑含煤建造(上第三系—第四系).地洼激烈期构造活动造成该区隆起为高原,并形成许多推覆体构造和北西西向左行走滑断层.新生代聚煤作用受地洼活动的控制,聚煤盆地类型为地洼断陷型,聚煤古地理为内陆山间湖盆.  相似文献   

5.
腾冲地区是由元古代的地槽褶皱带,经古生代—三叠纪的地台体制,至侏罗纪开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地洼区。该区地洼阶段的演化及成因机制分为二个阶段。早期(侏罗纪-早第三纪)以花岗岩多次侵入为特征。这些花岗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均可与中国东部地洼花岗岩相对比。此阶段的地台活化作用源自该区的深部活动过程。晚第三世纪开始,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机制发生重大转折。巽他陆块与印度陆地的碰撞控制着该区的活化作用,形成广泛的中—基性火山岩喷发,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其构造背最及成因均与火山弧岩石相似。因此,从成因机制角度,腾冲地区属一个复合型地洼区。  相似文献   

6.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大冶-阳新地区以产大冶式夕卡岩型铁铜矿床而著名.近年来,在扩大找矿领域的过程中,对老点做了新的评价,不仅使铁、铜矿产的储量有所增长,而且还发现了很有远景的夕卡岩型白钨矿床.现已发现大中型钨矿床三处,为下扬子铁铜矿带增加了的新矿种.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大冶-阳新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图1).该区主要发育有两种构造层:地台构造层和地洼构造层.前者由震旦纪至三迭纪地层组成,  相似文献   

8.
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五 《矿床地质》1989,8(3):14-20
本文从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的角度,论述了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根据162个铀矿石同位素年龄资料统计,把区内划分为四个成矿期。同时指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比较重要的聚铀期,所形成的火山岩型铀矿,是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强烈阶段的产物;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是华南铀矿的高峰期,矿床类型多,分布广,铀矿与该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进入激烈与余动交替阶段密切相关;其他成矿期铀矿化相对较弱。最后,探讨了该区四个成矿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琼西戈枕断裂带多因复成金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南岛西部的戈枕断裂带处于东南地洼区儋县地穹的西南缘。由于该区地壳经历了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等四个发展阶段,致使该区经受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侵入和动力变质等多种地质作用,为戈枕断裂带多阶段成矿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并使受戈枕断裂控制的金矿床在矿体形态、产状、矿化特点、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阶段、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许多方面,具有多因复成金矿成矿特点。构造控金模拟实验结果为戈枕断裂带构造变形及构造作用使金活化迁移、富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阜仙钨矿成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阜仙钨矿位于湘赣地洼系衡山地穹内地洼型花岗岩中。矿床构造为典型的脉状构造。单脉,脉列,脉群在空间上严格按一定的几何关系分布。矿脉雁列脉,侧羽脉的三维形态特征,反映它们剪切形成的机制。经我们对该区航片、卫片分析,发现NNW向构造带与环形影像带,由此而确立了NNW向矿带的新认识。结合矿化与蚀变强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现客观存在的构造等距性、对称性、梯级面,预测出新矿床(体)的空间位置,并得到物探与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洼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受地洼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也受前地洼阶段多种建造与构造的深刻影响。在此成矿带中,控制矿田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地洼成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的复合。可概括为两种地洼成矿区构造类型:1.优地洼中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2.地穹上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海南岛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进行分析.可将其地壳演化划分为前地槽、地槽、烛台、地洼四个发展阶段;采用动力分析法把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分归为一起。作者认为海南岛存在着古北东,古东西、北北东、南北构造系和环状构造系:用历史和动力综合分析法全面探讨海南岛地壳演化与构造格局变迁特点。可得出结论:其前地槽发展阶段受北东古构造系控制,于地槽发展阶段叠加了东西古构造系:地洼初动期北北东构造系又疊加在东西古构造系之上并产生复合;地洼激烈期北北东向构造系与东西构造系产生联合环状构造系:地洼余动期的东西构造系和南北构造系又先后叠加在环状构造系之上.海南岛地壳在长期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曾几经左,右旋交替的剪切作用,最终导致形成海南岛环形块体.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洼学说及其引伸或分支学派,第二部分概述国内外学者介绍、引用、评述和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第三部分叙述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北祁连山东段的大地构造体制演化史;阐明地槽阶段的构造特点,划分出火山弧—弧前盆地—海洋三个古地理构造单元。概述了地台构造层及其反映的地壳活动特点。提出并论证自早三叠世进入地洼区体制,划分并阐述初动、激烈、余动期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地洼构造,划分出三种类型,指出它们的形成、发展和展布,主要受NWW和NE两组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地洼成矿作用看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某些优质锰矿,属复成矿床,它们都是地洼成矿作用的产物。福建连城锰矿就是典型实例,类似矿床特别是复成风化锰矿,还见于闽西南-粤东北及湖南。滇东南一些锰矿,例如著名的斗南锰矿与白显锰矿的成因,也可能与地洼成矿作用有一定联系。分析对比了一些优质复成锰矿和一些较贫的复成锰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洼成矿作用可以看出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提出在中国东南地洼区、南北地洼区南端及云贵地洼区某些地方,寻找优质复成风化锰矿与复成菱锰矿—硫锰矿矿床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地热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云南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熱导事测定基础上.得到基本上能覆盖全区,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29个,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对测定热流值进行了地形校正,按地质特点分出:1)腾冲地洼区高热流区,平均值为93.6mW/m~2;2)滇西地洼区中热流区,平均值为59.2mW/m~2;3)川滇地洼系昆明地洼区高热流区,热流平均值为85.4mW/m~2;4)巴颜额拉地洼区丽江-洱源区,平均热流为80mW/m~2;5)滇东南地洼区低热流区.热流值变化在37-70mW/m~2.其中半数在50mw/m~2以下.总起来看云南地区平均热流值较高,热流数据离散度大,这与本区地质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华北花岗岩类为酸性深成岩.以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按照地洼学说的大地构造分类,它们分属于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演化阶段,其岩石化学各具特征. 从地槽、地台至地洼阶段,华北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化学演化规律.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K_2O含量递增,而MgO和CaO含量递减;在岩石化学指数方面.表现为里特曼碱性指数、长英指数、钾质指数和碱度递增.而铝质指数,镁质指数和钠质指数则递减等等.  相似文献   

19.
依据12126个样品求出我国17个地洼区的花岗岩类平均化学成分,并运用富集元素组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各地洼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类型和区域岩石化学特征。不但指出其区域差异性,而且还指出其若干区域分布规律性,以及有关南北地洼区的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陆缘扩张型地洼盆地系既显示了裂谷构造的某些一般性特征,又以其位于大陆壳体与大洋壳体相互作用的东亚陆缘地带;具有复杂的动力场和应力场环境;张裂发生于华夏型地洼余动期;发育由陆变海、陆海相交替的沉积建造;出现由钙碱性岩系、双峰式岩系到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系的岩浆演化序列;形成宽阔而弥散的拉伸变形带,具条块状分割的构造格局,总体表现为由大陆盆岭型构造带(地壳张裂)发展到陆缘海盆地系(岩石圈张裂)的演变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地壳运动,发生多幕式拉伸-造盆作用,晚期并在局部出现挤压(反转)构造;以及含丰富油气等矿产资源而展示特色。比较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地洼区的裂谷构造可以分出两种基本类型:①华夏型,其中包括东亚陆缘式和里奥格兰德陆内式两种亚型,它们是在地洼型挤压造山阶段之后发生拉伸裂陷;②东非型,它们是在古老克拉通(地台)基础上发生张裂,形成裂谷型地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