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额敏东部志留纪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瑞文  龚一鸣  韩非 《地球科学》2015,40(3):563-572
在额敏东部原划为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的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文洛克世动物化石, 包括珊瑚Halysites hoboksarensis、H. sp.、Mesofavosites sp., 腕足动物Atrypa sp.、Eospirifer radiatus, 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Encrinurus sp.1、E. sp.2、Cheirurus sp.、Sthenarocalymene sp., 短剑类Lepidocoleus sp.和层孔虫等, 通过区域岩性组合对比, 将该套地层改划为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珊瑚和层孔虫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物化石的发现, 同时结合地层中风暴沉积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及火焰构造等相标志, 说明了额敏东部在文洛克世为火山碎屑质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 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2.
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 marginatus,Chairidogenys borealis,Cornugenys sp.,Porrhogrnys sp.,Channahania sp.,Paradrilonersgenys 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江东部象山、三门及新昌一带断续出露一套石浦组的叠层石-虫管生物礁灰岩,长期以来对其的时代、成因及形成环境存在很大争议。根据对其中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生物礁灰岩之下的流纹斑岩的年龄值为117.80±2.20 Ma,生物礁灰岩夹层玄武岩年龄为116.05±0.99 Ma。因此,这套生物礁灰岩约形成于约116 Ma早白垩世Aptian期。其O/C同位素测定的计算结果是:Z=70.273~79.565,远小于120,是典型的陆相湖泊形成的碳酸盐岩。在岩石地层上,石浦组为双峰式火山岩—湖相碎屑岩—生物礁灰岩透镜体组合,在区域上可与馆头组双峰式火山岩—河流湖泊相碎屑岩—泥灰岩透镜体组合对比,但因靠近火山口,所以沉积相有所不同。造礁生物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龙介科(Serpulidae)管栖蠕虫为主,还有部分可能为缨鳃科(Sabellidae)管栖蠕虫的蜂巢状虫管化石。蓝细菌形成的叠层石形态类型包括:大型层状叠层石Stratifera undata、小型团块状叠层石Nanxiongella formosa、微型柱状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multiblast及大型穹隆状叠层石Cryptozoon proliform等;龙介科虫管有孤立生长的Sinoditrupasp.及成簇生长的Acerrotrupasp.等。当时所处的环境主要为火山活动频繁的破火山口湖,以及临近火山口的火山洼地湖泊,一度具有通海潮汐水道。在具有通海潮汐水道时期,其古地理环境为深入陆地的峡湾潮坪环境,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夹少量潮汐携带来的海相生物碎屑。  相似文献   

4.
余关美  时国 《沉积学报》2016,34(4):626-633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安顺组中的遗迹化石是研究P-T生物大灭绝后古环境、古生态的良好材料,在研究区发现、描述了8个遗迹属,9个遗迹种。安顺组中遗迹化石的垂向分布表明:安顺组一段以结构单一、个体较小的遗迹化石Planolites montanus,Palaeophycus curvatus和Phycodes palmatus为主;二、三段中遗迹化石属种增多、生物扰动增强,除了一段的3个遗迹种外还发现有6个遗迹种:Beaconichnus darwinum,Chondrites recurvus, Thalassinoides paradoxicus,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Arenicolites isp.,Rhizocorallium commune,在三段出现的复杂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 commune和Thalassinoides paradoxicus代表了本地区海洋环境在早三叠世晚期的重大改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表明安顺组一段上部为台缘浅滩环境,二段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环境,三段为靠近台地边缘的潮间-潮下环境,在一至三段沉积期,海水含氧条件有所改善,研究区处于浅海“宜居带”上。安顺组四段沉积于半局限台地内的潮间-潮上环境,处于“宜居带”之外,在此区域遗迹化石不发育,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遗迹化石发育特征表明生物复苏活动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带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5.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云  张廷山 《沉积学报》1997,15(A12):106-113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在海相碎屑沉积中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碳酸盐岩和和生物礁,我们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贵州坡渡及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床板珊瑚,皱纹珊瑚,层孔虫为主;附礁生物包括苔藓虫,腕足类,鹦鹉螺,海百合等,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6.
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是造山带内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研究这些岩石组合的结构组成及生物赋存状态可为古地理恢复及造山带演化提供依据。分布于北大巴山地区与富TiO2碱性火山岩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组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被动陆缘台地相组合。该套碳酸盐岩组合主要由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泥质灰岩、角砾灰岩共同构成。砂屑灰岩及生物灰岩中常伴随有薄层凝灰岩夹层;同时这些碳酸盐岩中富含不同比例的火山碎屑成分,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波纹斜层理和滑塌构造。生物碎屑灰岩通常与凝灰质砂岩、泥岩构成韵律层,火山质碎屑在类岩石中主要表现为粒径0.5~3 mm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凝灰岩碎屑,具有近源沉积特征;生物礁中通常出现1~2.5 cm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碎屑,且在生物礁之间的砂岩夹层中含有丰富的0.5~1 mm的次圆状玄武岩碎屑;砂屑灰岩中含有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辉石两类碎屑,其中辉石碎屑粒径通常为1~2 mm,同时该类岩石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这些黄铁矿通常因其粒径变化而发育粒序结构特征。角砾状灰岩可分别由砂屑灰岩、生物礁及生物碎屑灰岩构成,也可由三者共同构成,玄武岩碎屑仅出现于角砾状生物礁灰岩中。这些碳酸盐岩中的生物化石具有曾经历过明显的搬运改造特征,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中的化石碎屑以次圆状为主,生物礁中的生物化石平行于砂岩夹层分布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压扁和挤压变形,岩石中普遍发育滑塌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共同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与下伏的碱性玄武岩形成密切相关,二者共同构成了与现代大洋中典型洋岛/海山相一致的结构特征,且这些碳酸盐岩多沿着下伏玄武岩的周边沉积,具有深水—斜坡环境的沉积组合,同时因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经历了一定距离搬运作用而发生再沉积,进一步表明这些生物发育时代可能要略微早于该套火山—沉积组合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地区“马平群”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庚保  张遴信 《云南地质》1989,8(2):117-131
“马平群”地层广泛出露于滇东南地区,均为连续而单一的碳酸盐岩相,生物化石丰富,以(竹蜓)类、珊瑚为主,还有有孔虫、海百合、腕足类等,说明在这一地史时期,该区环境为稳定的浅海陆棚区,局部为台缘浅滩相,或盆地斜坡相。在陆棚区,(竹蜓)、珊瑚等尤为发育,形成滩礁生物灰岩;在八宝安乐剖面,夹有硅质条带灰岩,产牙形刺,可能为盆地斜坡相。该区是研究马平群生物演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理想场所。笔者在砚山、广南、麻栗坡及  相似文献   

8.
前言根据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安徽南部下二叠统可划分为栖霞组和孤峰组。栖霞组主要为一套含硅质结核及硅质条带的灰岩建造。灰岩中含大量的藻类、(虫廷)、有孔虫、珊瑚、腕足和棘皮等浅海底栖型生物化石。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泥页岩互层,组成硅—泥韵律沉积建造,含薄壳腕足、菊石、小有孔虫、硅质海绵和放射虫等浮游型生物化石。据两条主干部面(巢湖龟山、宿松坐山)统计,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占地层总厚的81.2%,  相似文献   

9.
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凤仪 《沉积学报》1991,9(1):81-86
运用岩石学和化石岩石学方法,论述了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西汉水组碳酸盐岩的组分以生物、生物碎屑、内碎屑和鲕粒最为重要;常见粒屑结构、花岗变晶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层纹-条带状构造;查明碳酸盐岩22种;西汉水组发育三种韵律,分别代表潮间、潮下的生物礁环境;并探讨了岩石类型与铅锌矿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新发现中生代珊瑚化石23个属种和层孔虫化石5个属。这些化石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因此不属于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查果罗玛组和中二叠统下拉组。根据沉积特征与古生物特点,本次主要研究的地层应对比至侏罗系上统吐卡日组,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上段夹碎屑岩,表明本套地层处于稳定的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生物礁的发现表明吐卡日组也是措勤盆地一个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对比,将古近纪地层划分为莘庄村组、土布心组、宝月组和华涌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在该地层中首次发现轮藻、介形虫、腹足类、双壳类、鱼类、植物6个门类7个化石组合25属60余种生物化石,填补了本区生物地层的空白。根据岩石地层层序、生物组合特征和7个动植物化石组合的国内外对比,确定其形成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形成环境为陆相淡水,气候干旱、炎热。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抬升为陆地,进一步证实晚古新世海侵边界大致在南边镇-水锅尾-基塘连线之南东地带。  相似文献   

12.
中韩第五次《东北亚地壳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天山东部广泛发育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这些岩隆主要为生物丘,少数为生物滩及与岩隆有关的生物层,其中生物丘含大量灰泥和内碎屑。基本岩石类型为泥粒状灰岩、粒泥状灰岩、粒泥状-泥粒状灰岩,少量岩石类型包括颗粒岩、骨架岩和障积岩。成岩作用是碳酸盐岩隆发展演化的重要阶段和过程,在生物丘内,已经识别出四种重要的胶结物,即球粒泥晶、纤状方解石、放射轴状方解石和粒状方解石。尽管缺失典型的造礁生物,但通过岩石类型研究和微相分析,认为碳酸盐岩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生物作用及古环境格局。本区碳酸盐岩隆可以同欧洲瓦尔索坦的岩隆对比  相似文献   

13.
臼齿碳酸盐岩是指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特征并具有肠状褶皱构造的元古宙微亮晶碳酸盐岩,其成因众说纷纭。首次对分布于中国吉辽地区新元古代震旦纪(0.65~0.81 Ga)的臼齿碳酸盐岩可溶有机抽提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化石--生物标志物,诸如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长侧链三环萜烷、藿烷、伽马蜡烷、甾烷等;同时对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先体生物进行了详尽的生物门类归属,并对早期的原始生命的演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分子化石研究表明,MT灰岩中含有大量的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古细菌(硫细菌、甲烷菌)、真核生物藻类(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真菌及原生动物。毫无疑问,臼齿构造的形成离不开生物活动的参与;同时也说明元古宙原始生物已演化到一个相当高级的程度,已蕴含埃迪卡拉纪的第一次生物大爆发。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部月005-H1井发现了中二叠统茅口组三段中发育的小型台内藻礁。岩心分析表明,该生物礁以藻格架灰岩为主,造礁生物以叶状藻为主、见少量苔藓虫,含虫筳类、非虫筳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海百合、棘皮类等附礁生物,藻片之间沉积有灰泥和少量生物碎屑。礁体纵向上发育两个较为完整的旋回,每个旋回发育四个成礁阶段,单个旋回厚度约1.5 m,每个旋回发育四个礁阶段,并可划分出礁基、礁核、礁盖(基)等亚相类型。认为该生物礁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引起的基底正断活动有关,形成于"堑—垒"构造格局的浅水型碳酸盐岩断隆之上。推测该类藻礁灰岩可能与茅口组古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的科姆藻化石,发现于湘中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P_1M~4层含放射虫泥晶炭泥质硅质岩中,在新化及邵东地区不仅含量高,而且保存完好,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科姆藻化石的重要新层位。与科姆藻化石共存的其他生物化石有(虫廷)科、有孔虫、假儒孔藻、翁格达藻、苔藓虫、腕足类、腹足类、介形虫及棘皮动物等。  相似文献   

16.
陈孝红  危凯  张淼  张保民  周鹏 《地质学报》2017,91(12):2595-2607
调查分析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分乡的一口志留系钻孔,在龙马溪组下段至上段下部的进尺约100 m的岩芯中采取了313件样品进行几丁虫分离,其中165件炭质泥岩和泥岩样品中共发现保存完整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917枚。自下而上识别出Belonechitina?postrobusta,Conochitina alargada,Armoricochitina sp.和Conochitina emmastensis生物带。几丁虫生物带的组合特征和时代意义,及其与全球其它地区同期几丁虫对比,暗示几丁虫Conochitina alargada的始限位置与笔石Monograptus triangularis的始限位置接近,可以作为埃隆期底界界线划分的生物化石参考标志之一。志留纪龙马溪组几丁虫多样性最早发生在鲁丹期末期,在埃隆期晚期出现丰度和分异度的明显升高。微量元素组成的环境意义研究显示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与下段上部深灰色页岩和上段下部黄绿色页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中几丁虫属种稀少不是环境所致,而是奥陶纪生物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之前几丁虫生物残存复苏阶段的产物,暗示奥陶纪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开始于鲁丹期晚期,并在埃隆期中-晚期发生辐射。  相似文献   

17.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纪沉积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江苏地质》2016,40(1):7-14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系剖面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二叠系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钙质页岩等组成。根据岩相、古生物化石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区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和盆地沉积。其中,中二叠世发育碳酸盐斜坡沉积和盆地沉积,晚二叠世发育斜坡沉积、碳酸盐台地和盆地沉积。沉积演化表明,该区二叠纪发生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发生在栖霞期,茅口期末结束;第二次始于吴家坪初期,持续到长兴末期。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Zoophycos,形态及沉积构造研究表明此遗迹化石产生于浪基面以下较深水的碳酸盐岩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赵文金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8,12(3):327-335,T002
西藏聂拉木地区早,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海相化石丰富。在结构成因分类基础上,将本区碳酸盐岩为3个大类、12种化石到盐岩微相类型,分析了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云南镇雄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剖面碳酸盐岩归纳为24个微相:小有孔虫-假蠕孔藻生物碎屑粒泥岩、海绵骨针粒泥岩、生物碎屑密集堆积的泥粒岩、苔藓虫生物碎屑泥粒岩、发育孔隙的棘皮颗粒岩、粗枝藻-小有孔虫泥粒岩、似球粒内碎屑生物碎屑颗粒岩、二叠钙藻粒泥岩、含生物碎屑细晶白云岩、小有孔虫泥状灰岩、二叠钙藻生物碎屑泥粒岩、二叠钙藻-古串珠虫-苔藓虫泥粒岩、古串珠虫生物碎屑颗粒岩、细粒生物碎屑粒泥岩、生物扰动细粒生物碎屑粒泥岩、海绵骨针粒泥岩、叶状藻障积岩、包壳颗粒翁格达藻颗粒岩、翁格达藻-?颗粒岩、冲洗差的生物碎屑粒泥岩、棘皮-苔藓虫泥粒岩、小有孔虫-钙藻生物碎屑泥粒岩、裸海松藻生物碎屑泥粒岩、似球粒颗粒岩。剖面垂向微相特征指示其时代为亚丁斯克期末期—空谷期,栖霞组形成于碳酸盐缓坡环境,以假蠕孔藻组合为特征。栖霞组顶部为白云岩,为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标志着扬子板块碳酸盐缓坡被填平,形成较为平缓的台地地形。瓜德鲁普世早期,随着相对海平面升高,上扬子区域为较深水所覆盖,形成非镶边碳酸盐台地环境,以二叠钙藻组合为特征;随着扬子板块南侧台地边缘礁的形成,瓜德鲁普世中晚期转变为镶边碳酸盐台地环境,以翁格达藻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