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维护主权:中国惩罚美国“快速护航队”随着南中国海发现大型油气田,该地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变。2006年4月,某国特工队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恐怖活动,对中国的商业航运和油气开发设施发动一连串的海盗式袭击,中国作出了适度反应。但至6月底,双方的敌对行动已达到严重危及南海航运安全。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请求美国为其航运提供安全保障,这一点对于一直急于插手亚太地区的美国来讲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于是美国开始卷入南沙之战,并以“快速护航队”  相似文献   

2.
解读南海     
美国人又到南中国海来了。他们是按照去年5月菲律宾参议院通过的《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到南中国海进行菲美军事演习的。几年前,美军撤出菲基地时,菲律宾苦苦挽留,但“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次是双方投怀送抱。其买,美国人从来就没从南海走开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泛指中国濒临的海。又分“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就是东海,一种说法包括黄海;“南中国海”就是指南海。这些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正在启动刘喜礼(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司)今天,南中国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的召开。表明该项目已从立项进入了实施阶段。从今而后,我们将用3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对于南海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整个南...  相似文献   

5.
南海不存在重新划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古称涨海,国际上习惯称为南中国海,面积350万平方千米,南北纵跨17个纬度、东西横跨11个经度,分布着大大小小612个岛、礁、沙、滩,大部分淹没在水下,其中高潮时露出水面的有69个,面积13.7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的定义,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南海中众多的岛礁将周围的海域分割成许多海峡。南海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之要冲,其西南方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接,东北方控制进入东海和通过东海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它不仅是维系亚洲与澳洲海上航线的捷径,而且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海上通道。它是美国…  相似文献   

6.
总结“实验”系列科学考察船在不同海区和不同季节考察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天气条件下,确保航行安全方面所作的随船气象预报体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提高了单船航行气象预报准确率。为保证各航次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海与邻近海洋的水通量交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一个局地加密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给出位于细网格海域的南中国海与其邻近海洋之间水交换的年平均和月变化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南海与周围海洋交换的水通量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其中吕宋海峡的交换量最大,其次为南海南部边界的断面,再者依次为台湾海峡,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另外还对南海各个海峡的热通量,盐通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为对海上船舶航行提供安全保障决策支持,本文设计了海洋环境航行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将功能单元封装成统一标准的服务,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经设计,实现海洋数据交互与功能组合重用。本文阐述了系统开发与部署步骤并展示决策支持部分的示范性系统流程,向决策者提供卫星成像规划、风险评价、溢油预测与应急救援路径规划等决策服务。系统为海洋环境航行安全保障提供了多源海洋数据管理、海洋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服务等技术方案,为海洋环境航行安全保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浪预报是保证海上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海洋开发的迅速发展,石油、渔业、航运、旅游等部门的迫切要求作好海浪预报服务。去年七月一日广东电视台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州海洋环境预报区台联合播出南海海浪预报后,受到有关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由于海上航行的船舶及渔民收看电视预报有困难,要求通过广播电台播送南海海浪预报。为此,南海分局广州海洋预报区台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商定,从一九八八年七月十日起,由广播电台播送广州海洋预报区台制作的南海海浪预报。  相似文献   

10.
无闻 《海洋信息》2000,(3):10-11
电子海图系统将使海上航行发生革命性变革,是自雷达问世以来在改善航行安全方面取得的最大进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自80年代初以来一直从事电子海图系统和标准的研究。NOAA工作的成果有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及其电子航海图(ENC)的国际标准,最近还通过了光栅显示系统(RCDS)和光栅海图(RNC)标准。  相似文献   

11.
南海名浅考     
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已知南海海名最早出现于周宣王(827BC--782BC在位)时的《江汉》诗中。秦汉之间214BC—111BC时著的《山海经·海内东经》篇,记述了现时广东省三水和广州以南地区当时为海,称南海。这可从《史记》和《汉书》的记述,以及现代珠江三角洲的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河口演变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南海古时别名涨海,明清时期外国人称为大明海和大清海。清朝以来,外国人把它翻译成(或称作)英文“South China Sea”,而近代某些中国人再把这个英文名词直译成汉文“南中国海”,忽视“南海”固有的中文名称。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先后出版的地图和其他正式出版物,皆只用“南海”名。  相似文献   

12.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国际上反海盗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实践两个层面。就南海而言,法律防治的机制不够协调,部分国家实践合作打击海盗的意愿比较缺乏。在未来各国合作打击海盗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海盗罪的范围,确立海盗罪沿海国优先管辖权和地区联合护航补充管辖权的模式,提供对海盗行使紧追权时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0,17(3):49-53
1998年10月,笔者随船从南海北部拖“渤海四号钻井平台”去大连,在南海航行期间,恰好有9809和9810号台风活动,对拖航带来一定威胁。笔者对当时的天气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发布了准确的预报并提出正确的防风建议,使拖航任务得以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4,(12):1-1
香港公开大学教授何建宗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就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这一专题作报告时呼吁:内地与香港科技人员应联合起来,高度关注南海赤潮的研究与治理。他说,中国沿海赤潮日趋严重,发生次数日趋频繁。据统计,南中国海(未包括香港及台湾)在1972年至1998年间共发生了320次赤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南海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沿海国对海上资源争夺的加剧,南海周边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必将日趋激烈。南海问题对我国的领土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充分认识海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战略意义,在继续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处理好与美日等区外大国的关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气象局1949年到2017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分析了南中国海及各区域的TC年际、年内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泊松-耿贝尔联合概率分布和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得到不同重现期极端风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南中国海海域TC总量和台风及以上级别的TC数量并未明显减少,但在2005年左右台风数量和强度都处于低谷,之后略有增多和增强。空间分布上,南中国海海域TC呈现北多南少、北强南弱、北早南晚的特征。根据台风资料统计,100年一遇风速在南海北部最大,达75.7 m/s,西沙群岛到黄岩岛附近海域在62.0~68.1m/s之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NAVTEX和EGC接收机无法实现船舶航行安全信息可视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船舶航行安全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并解决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经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报文信息存在的效能低、标绘难、非图形化显示等弊端,同时可推动海岸电台进一步发展基于新型通信手段的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  相似文献   

18.
最佳航线服务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航海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船舶航行区域的天气、海况及船舶在风浪中的运动状态、失速的预报等,确定最佳航线,以达到航行安全、避免海损、减少航时、节约燃料、提高航运经济指标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远洋运输公司所属青岛、天津、广州、上海分公司接受美国最佳航线服务,使船舶航行安全得到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地提高。本文通过某轮所采用的推荐航线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采用最佳航线服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巴士海峡黑潮流速和流量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巴士海峡,这里指位于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的总水域,它是南海和北太平洋进行水交换的主要通道。六十年代以来,Wyrtki、二谷颖男等学者,对源于菲律宾东部的黑潮,通过巴士海峡对南海影响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例如文献[4]中刊出的一幅图(图1),迄今仍被沿用。本文从日本海洋资料中心收藏的南中国海海洋站资料中,选取穿越巴士海峡的经向和纬向断面,对该海峡中黑潮流速和流量的变化,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1,(6):1-1
一、南海专项维权行动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海洋权益,保障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安全,5月至8月,中国海监编队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开展了专项维权执法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