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疆地震前兆观测中存在的仪器备机备件不足、观测资料异常排除困难等问题,新疆地震局自主研制了EAXJEQ-I通用型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这款数据采集器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能,裸机最大相对误差为0.05%,拥有2G数据存储空间,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规定,与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管理系统之间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利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可对数据采集器的各项参数进行灵活设置。目前这款数据采集器已经兼容多种传感器,在连续3年的观测中,该型数据采集器性能稳定,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围绕EAXJEQ-I型通用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分类列举了各种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详细说明了外部接口,简单介绍了使用方式和目前已有的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专一,通用性差,给地震观测和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高精度AD开发多通道通用数据采集器.该采集器具有6个采集通道,可灵活配置采样率和信号输入范围,采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可以连接大多数地震前兆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根据Δ-∑AD转换器原理,通过编程将给定的输入信号转换为1位串行Δ-∑数据流。用此数据流可以仿真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滤波抽样过程,检验设计构造的各级滤波参数能否满足地震观测的需要。为了证明该仿真程序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利用CS5376A公布的数字滤波参数对数据流进行滤波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AD转换器原理,通过编程将给定的输入信号转换为1位串行△-∑数据流。用此数据流可以仿真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滤波抽样过程,检验设计构造的各级滤波参数能否满足地震观测的需要。为了证明该仿真程序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利用CS5376A公布的数字滤波参数对数据流进行滤波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震数据采集器使用的最后两级数字滤波器相位有最小相位和线性相位两种,相位特性直接影响着记录的地震数据波形质量.最小相位滤波的优点是:地震波形没有“前缀”波形出现,不会干扰分析人员对震相的判读;其缺点是:通带边沿频率附近不同频率分量群时延差异较大,导致最小相位滤波会带来波形失真,对初动半周期的波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信号数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动态范围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际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在160dB以上,而目前普遍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相对较小且在50 Hz采样率时最大只达到135dB,致使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在实际使用中对小信号分辨率不够,不能有效提取地震信息;在大地震时又容易使数据采集器出现饱和限幅失真的现象而失去地震监测记录功能.本文针对在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中需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采集器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多通道AD转换器并行分级采集的方法,讨论了通道间失配及其标定.对研制实验样机的测试表明,其动态范围在50Hz采样时可以达到157dB以上,线性度优于0.005%.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发展入手,提出了使用方舟CPU来提高地震数据采集器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方舟CPU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以及使用方舟CPU设计的地震数据采集器。  相似文献   

8.
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滤波技术是影响地震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最小相位滤波、线性相位滤波和瞬态滤波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程度。实测波形数据证实了理论分析的预期,最小相位滤波在观测地方性微小地震时,初动半周期及后续波的失真均较大,利用波形作深入研究时,应注意该失真的影响;线性相位滤波引起的"前缀"可能会干扰震相的正确判读,不宜用于以震相分析为主要用途的地方震观测;瞬态滤波兼有前两类滤波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是观测地方震和水库地震的优良滤波技术,但应用瞬态滤波必须提高采样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地震行业的低成本通用地震数据采集器,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震观测中的线性和最小相位滤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性相位滤波和最小相位滤波是数字地震观测中经常都要遇到的两类滤波器。现代地震数据采集器中就预置有这两种滤波系数供用户选用。本文以EDAS—C24地震数据采集器为例,通过比较两者滤波特性的差异后得出:为什么在以震相判读分析为主要用途的数字地震观测中必须选用最小相位滤波器,最好不要使用线性相位滤波器。同时还指出,最小相位滤波对优势频谱较高的地方微震波形影响较大,且振荡尾巴较长,分析研究时应注意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设备功耗、气象条件、太阳能板、蓄电池规格等方面设计卫星传输方式所需电源方案,并用于实际传输。由3个月考核运行期的运行率表明:卫星传输方式的电源设计是成功的、合理的,保证卫星地震台站稳定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以白家疃地震台为实验点,于2008年3月21日完成对该台"九五"前兆仪器针对"十五"台网进行整合改造。通过为期13个月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改造方案成本低,技术可行,产出数据可靠,为"九五"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山东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新建、改建、扩建为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的台网与“九五”期间建设的观测系统比较,提高了整个台网的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台站的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纠错设备。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一种高性能10位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1549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主要功能,文中详细介绍了在地震仪器开发中此芯片的应用电路、软件流程和代码,为仪器开发人员提供相关芯片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选取山西地震台网2001--2008年ME≥1.0的3268个地震事件数据,用“十五“测震分析处理软件MSDP的单纯型定位法、HYP02000、LOCSAT、HYPOSAT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单纯型定位法的定位结果相对稳定,是网内、网缘和网外最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概述福建前兆观测台网“九五”升级改造情况,列举“九五”仪器升级改造实例,结合升级改造后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使“九五”升级改造仪器更好的运用于前兆台网观测,提高前兆观测台网每日数据产出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8.
地下流体的观测与研究,是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做好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途径.对易门静水位十多年观测中的一些异常与地震作分析、探讨,从单项指标的分析到综合指标的研究运用,并在多年的预测预报实践中,筛选出对应率、概率较高的5个短临预报指标,其预报准确率为0.928.预报有效率为0.948,可靠率为0.938,通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十五”测震台网正式运行的32个子台的环境地噪声分析计算,得到各子台的背景噪声地脉动速度均方根(RMS值)、观测动态范围、噪声信号功率谱。结果表明,各子台环境地噪声水平基本符合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规范要求,根据2008-2011年的变化动态,各子台环境地噪声水平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均衡拟多道匹配滤波法在波动方程法压制多次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针对单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在一次波和多次波分量不正交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正确匹配的问题,提出均衡拟多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该方法采取在空间方向上均衡的办法,使得均衡范围内记录中的一次波和多次波分量总是正交的,并结合拟多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能更好匹配记录波形的特点,使得该方法取得很好的自适应匹配效果.通过对简单模型、SEG/EAGE SMAART模型和实际资料压制多次波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