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出构造)对印支与前印支期所形成大陆构造格架大幅度的改造,因此对前印支期构造单元的性质需要通过构造复位来重新认识.通过构造复位认为:阿拉善、中祁连-柴达木、北羌塘等微陆块和塔里木板块是一个整体的克拉通--西域板块,不存在整体的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早古生代满加尔-北祁连坳拉槽-小洋盆和晚古生代东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江裂陷洋盆可能是由古特提斯洋脊楔入所引起的,类似于现今的红海-亚丁湾.本文拟从阿拉善、北羌塘地块的构造归属、西域板块的确认:中国境内北亚构造域的构造划分和晚侏罗-早白垩世陆内变形、中亚挤出构造;中朝与扬子-华南板块划分和南北黄海、朝鲜半岛的构造归属等方面,来讨论有关中国及邻区大陆构造格架的一些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可分出五个主要板块,即:Ⅰ.中朝板块(地台),Ⅱ.塔里木-柴达木板块,Ⅲ.扬子-巴颜喀拉板块,Ⅳ.羌塘-冈底斯板块及Ⅴ.印度-喜马拉雅板块。它们之间相应地由四个巨缝合带所分隔,即:(1)祁连-秦岭缝合带,(2)东昆仑-南秦岭缝合带,(4)南喀喇昆仑-丁青-澜沧江缝合带及(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3.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些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简称异常场)受板块移动所制约的观点出发,依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编制的地球化学异常(重砂、次生晕)图,讨论云南境内锡(锡、钨)、汞-锑、镍-铬(金)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的分布特征及某些矿产的找矿方向. 云南大地构造概况云南地处印澳板块、欧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的汇聚区附近(图1),西界位于印澳板块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中国板块缝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构造稳定性差及小型或微型板块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台地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台地内水体较深、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的台槽比较发育,从而形成了多台槽结构.台槽结构使台地的沉积格局和岩相分布变得多样,台槽的存在及槽缘礁滩的发育使台缘障壁岛后缘进一步形成次级障壁体系,包括次级障壁岛以及次级障壁岛前缘和后缘.多台槽...  相似文献   

6.
新疆造山带造山作用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造山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不同的学派有不同解释 :(1)地槽回返说认为 :造山带开始是地壳沉降成为槽地 ,后经回返作用褶皱成山 ;(2 )板块俯冲碰撞说认为 :岩石圈板块之间俯冲 -碰撞而造山 ;(3)多成因说认为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有本质的差别。大陆造山带不仅发生于板块边缘 ,更多的发生于大陆板块内部 ,大陆造山带是在多成因、多种多样的机制下形成的。依据以下五种原则 :1岩石圈的性质及其变形方式 ;2板块运动学方式 ;3造山作用的构造体制 ;4下冲作用所卷入范围的大小及其对上驮板块所造成的影响 ;5造山带增厚与剥露过程。将造山作用划分为 14种类型、2 1种造山方式。特别是软碰撞型、弱造山方式及盆山耦合式是具新疆特色的造山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8.
巴尔喀什-准噶尔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板块构造观点讨论了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研究区包括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和塔里木三大板块,以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为主体.该板块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微板块,东北为巴尔喀什.准噶尔微板块,以古生代洋盆为主体,古老陆壳残片少量;西南称科克切塔夫-伊塞克-伊犁-中天山微板块,以古老的陆壳基底为主体,古生代洋盆次之.在此基础上对各微板块作了进一步划分,对各次级单元主要特征分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刻槽方法的改进(一)两边拉槽刻取法的缺点这种方法是在刻槽取样时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槽位两边,分别刻出两条近似全槽深度的窄沟,宽约2-3公分,(图1a、6),然后从槽的中心,向两边乱凿(图1B),最后使中央部份全部脱落(图1г).由于窄沟开凿困难,所以还得用扁凿将凹凸不平之处返修一次.根据我们长期工作的经验,认为这种工作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以至严重的影响刻槽工作的效率及质量.1.拉槽用的时间很多,影响实际工作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佳木斯-兴凯地块.区内元古宙地(岩)层,包括古元古界东风山岩群和尔站岩群、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和新元古界张广才岭岩群.每个岩群的原岩建造代表了陆内-陆缘拉张环境下的活动型(火山)沉积.由于构造改造,岩层间为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构造接触.地质关系及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其成岩时代为元古宙.他们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分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西侧,明显受佳木斯地块形成-增生演化历程所控制,均属于元古宙期间多次发育的陆内-陆缘裂谷构造环境的活动产物,并相应的配套发育了裂陷槽封闭、陆缘增生及同构造岩浆活动造山等地质构造事件,体现了多次开合、多旋回造山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11.
云南金属矿床的分布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贺昌 《矿床地质》1983,2(4):19-25
一、矿床地质简况 1.地质构造轮廓云南在大地构造上为中国板块之一部分,属于扬子板块、青川滇次板块及青藏滇次板块三个次级板块。扬子板块西界、金沙江-石鼓-点苍山-哀牢山、澜沧江及高黎贡山等四条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东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中朝板块和西太平洋俯冲消减带所夹持的地域,区内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十分强烈,火山岩分布广泛,地质演化可分前中生代亚洲域构造演化一板块裂解、拼合的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地幔热柱作用和伸展构造演化阶段.铀、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成生与中新生代地幔热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阿拉善地块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亚造山带、塔里木板块、祁连山-秦岭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之间.阿拉善地体在太古代-元古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地体发育, 其结晶基底岩性与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 板块与地体表现为南聚北散特点; 在中奥陶世早期阿拉善地体与华北板块拼为一体, 进入板块整体演化阶段.中海西构造运动期, 北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关闭, 发育新增地壳, 形成北缘沟弧盆体系; 晚海西构造运动期, 阿拉善地体向南俯冲, 祁连山洋关闭, 地壳增生, 阿拉善地体与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焊接在一起.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对其影响巨大, 南缘表现为"左旋"走滑, 北缘表现为"右旋"走滑, 古生代所形成构造带均受到新生代北东向构造的强烈改造.阿拉善地体频繁的构造运动, 致使其南北部相对稳定的燕山期所形成的煤系中小盆地群(阿拉善-银额盆地群、北山盆地群、河西走廊盆地群、祁连山东部盆地群、祁连山西部盆地群、阿尔金盆地群、柴达木周缘盆地群), 也相应发生快速沉降与快速抬升过程, 后期均遭受强烈改造与破坏, 不仅造就烃源岩欠发育, 就是造成储集层致密, 总体不利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 油气勘探前景欠佳.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董连慧  李凤鸣 《矿床地质》2006,25(Z2):293-296
新疆北部斑岩铜矿受中亚造山带早古生代固结的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在华力西期稳定化作用影响,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后造山期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多数斑岩铜矿带围绕准噶尔板块边缘,分布于板块、陆块边缘造山带中,以及伊犁陆块内部裂谷和觉罗塔格裂陷槽中,几乎均表现出铜(金)-钼矿化特征,并构成了与构造环境有关的斑岩铜钼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岩浆岩型铜镍矿成矿系统和与结晶基底建造有关的斑岩铜钼矿-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脉状多金属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五峰组-龙马溪组两个地层单位沿革并重申其定义与划分基础上,重建了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关地层序列的区域地层框架.根据这一框架中奥陶-志留纪黑色笔石岩系的穿时性、以及相关地层序列纵向演化特征与岩石圈板块挠曲模式的联系,结合所发现钾质斑脱岩源岩的板块汇聚背景,以及该阶段海平面升降与黑色岩系对应关系,提出控制该阶段华南黑色岩系的时空展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该阶段自南东向北西的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幕式汇聚过程所产生的岩石圈板块挠曲-周缘前陆盆地的同向迁移,以及该阶段两次全球性的三级海平面变化快速上升阶段所导致的缺氧及欠补偿水体.本文认为,要在华南奥陶-志留纪(包括其他断代)寻找其他可能的烃源岩层位,可能要首先考虑类似背景下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快速沉降及深水缺氧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找油领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一)大地构造位置准噶尔盆地锒嵌在天山、西准噶尔界山及阿尔泰山之间,是典型的中间地块盆地.就其演化史和构造发育史看,它又是一个大型的复合迭加盆地.地处中亚内陆,在前中生代时期它本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延部分.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定义域“北东以克拉麦里——额尔齐斯——斋桑缝合线与西伯利亚板块拼接,其南和西部以北山——南天山——东乌拉尔为界与塔里木——中朝和东欧二板块相邻”.作为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古地块是包含在哈萨克斯坦板块内为数甚多的古陆块之一,在早古生代时期它是包括巴尔喀什及吐鲁番——哈密在内的巨块古陆区,我国境内的中天山岛链是它的活动陆缘;奥陶纪时西准噶尔裂陷槽产生将巴尔喀什地块分出,晚泥盆世时博格达——哈尔里克裂陷产生又将吐鲁番——哈密地块隔离;北天山优地槽是同白垩纪以来沿日本琉球岛弧弧后由微拉张而出现的冲绳海槽机制一样,所不同的是北天山是晚古生代产生而已.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从寒武纪初期在前震旦纪统一古陆壳的基础上发生裂解,到石炭纪末洋盆最终闭合形成新的统一大陆,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其中,第一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早古生代(O2-S3),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裂解形成洋盆,晚奥陶世-志留纪发生由南向北俯冲,志留纪末大洋封闭;第二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晚古生代中期(C),随着早石炭世初期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发育,分割了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石炭纪末结束了板块构造格局,形成了新的统一大陆,自此以后北山地区进入陆内演化.石炭-二叠纪北山地区南部还出现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及断陷盆地等一系列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强烈改造盆地的构造格局研究对盆地原型恢复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塔里木盆地井下新的年代学资料、地震资料结合野外露头与区域构造分析,探讨震旦纪-寒武纪构造转换期的构造格局及其对寒武纪古地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系发育大型区域不整合,寒武系与震旦系不是连续沉积;(2)寒武系沉积前具有几近夷平的宽缓地貌背景,有利于寒武纪早期陆表浅海环境与缓坡型台地的发育,并制约台地的内部分异;(3)塔里木板块边界外延更广,寒武纪台地的范围超出现今盆地边界;(4)寒武纪-早奥陶世塔里木盆地为克拉通内弱伸展背景,没有裂陷槽发育;(5)寒武纪塔西南地区不是台槽,而是台内低隆起,板块边缘没有大面积古隆起;(6)寒武纪具有台地-斜坡-洋盆的宽缓构造-古地理格局。塔里木板块寒武纪发育范围广阔的、东西分区的统一碳酸盐岩台地,台内具有南北分带的凸起-凹陷结构,并以宽缓的斜坡与洋盆过渡。多旋回叠合盆地古地理恢复需要重视古构造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山系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西起罗布泊东缘,东至星星峡-明水,呈北东走向延伸的带状区域.研究区位于新疆若羌县东北部新甘交界处,北山黑山岭东南一带,隶属北山构造带西段,位于塔里木板块的东北缘,向西与库鲁克塔格地块毗邻.北山裂谷是震旦纪诺丁尼亚超大陆开始裂解在古陆中形成的裂陷槽和裂谷带,寒武系和奥陶系在北山的主体部分为稳定的浅海-半深海沉积,从志留纪开始,北山地区"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