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0月,全国大部地区上、中旬气温正常,下旬偏暖,利于大秋作物的收割晾晒,小麦播种和晚稻、秋菜的生长。西南大部、长江中游等地区降水偏多,云南大部地区黄熟待收的庄稼收打困难,部分霉坏出芽;华北大部降水偏少,鲁、豫、苏北、皖北旱情 相似文献
2.
11月份,全国气温偏高。东部农业区降水偏多,其中冬麦区上、中旬出现两次较大降水过程,旱情基本解除;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深秋少见的暴雨,局部地区农田积水或遭受洪涝危害;西部地区降水偏少。月内,有一个强热带风暴在海南省登陆。 一、全国气温偏高,有利作物生长发育 月内,全国气温偏高。北方冬麦区气温普遍偏高2—3℃,利于冬小麦播种和苗期生长。但山东省有1500万亩小麦出现旺长现 相似文献
3.
2月,北方及华南、西南地区大部降水明显偏少,华北及陕西、黑龙江、广西、四川等省(区)冬旱持续或发展,有的地区旱情比较严重。江淮等地降水偏多,对山塘、水库蓄水及春耕用水有利,但湖南、湖北有渍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有利农作物安全越冬,但部分农作物出现旺长,四川甘肃等省病虫害较重。中旬后期、下旬初,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北方降温明显,局地冬小麦遭冻害。 相似文献
4.
2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北部显著偏高,对小麦越冬有利;西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利于冬作物生长;下旬大—暴雪和冷空气活动使湖北和云南两省局部出现较重冻害。 一、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利于小麦越冬和备耕 月内,北方大部地区天气晴暖,气温偏高;南方大部地区上旬气温偏低,中旬以后,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由阴转晴,气温很 相似文献
5.
7月份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 ,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 ,大部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南方降雨不均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伏旱严重 ,华南大部降水偏多 ,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 ;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有 5个台风在华南沿海登陆 ,两广等地损失严重。1 北方旱区普降喜雨 ,大部旱情缓解 ;长江中下游等地伏旱明显7月份 ,北方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西北大部、华北中北部月降水量在 1 0 0mm以下 ,其中新疆南部和东部、青海北部及甘肃西部等地不足 1 0mm… 相似文献
6.
7月份,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大部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南方降雨不均,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伏旱严重,华南大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有5个台风在华南沿海登陆,两广等地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7.
气温稳定回升对农业有利降水偏少暴雨洪涝灾害轻—1996年5月—杨冰洁(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5月份,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月降水量,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没有发生大范围暴雨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局部地区遭受风雹... 相似文献
8.
9.
气温偏高农业受益异常浓雾交通受阻—1996年12月—杨冰洁(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1996年12月份,前期偏冷后期偏暖,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常或偏高,霜冻危害轻。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华南大部地区干旱持续。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浙江省2005年秋季气温明显偏高,9月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有3个台风影响浙江,其中两个严重影响;临安昌化出现短时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1月前半月气候异常偏暖并连续阴雨,对农业及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2008年秋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与常年持平;日照偏少。秋季副高面积大、强度强,ENSO处于冷相位。季内有两次台风影响过程和一次强对流过程,其间的强风暴雨天气,对工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并对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和一氧化二氮等,这将使温室效应增加,平均来说,会使地表更加变暖.中国作为全球环境的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相似,尤以北方地区冬季变暖明显.那么,江西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冬季气温是升还是降?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一问题已为各有关部门重视.为此,揭示我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本质,将为我省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2006年夏季气温偏高,高温天数多,降水偏少。8月份以来浙北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持续高温,浙北及西部地区发生区域性较严重干旱。超强台风“桑美”、强对流天气过程和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安徽省17个城市逐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百分位法计算了1988—2010年安徽省年际极端气温事件,并以计量经济学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将极端气温事件作为一个因子与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构建了新的经济-极端气温事件模型。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体为负向,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而极端低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期为正向,后期逐渐转为负向。极端高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较高,可达0.033%,极端低温事件次之。模型内引起农业生产变化的各因子中,极端高温事件的贡献比例可达25.3%,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极端低温事件的贡献比例最高为10.9%,也是比较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05年朔州市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朔州市近45a气温变化特征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5a来,朔州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43℃/10a的速度上升;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趋势有所加快,尤其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1987年以来朔州相继出现了15个暖冬,较强的暖冬年份出现在1995年以后。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互有利弊。如何趋利避害,确保当地农业高产优产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采用模糊数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方法分析、预测了气温变化对天津大北乡农业生产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1988年气温增减变化1℃情况下大北乡农、林、牧、渔业结构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气温增加1℃时,一年二熟制歉年方案或二年三熟制歉年方案较好;当气温降低1℃时,一年一熟制歉年方案较其它方案为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