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荣获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李克强副总理在2009年10月23日在京召开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为获奖者颁奖。  相似文献   

4.
马宗晋  高庆华 《地质论评》1990,36(5):431-435
李四光教授是本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家的一位杰出代表,对地质事业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学术思想贯穿始终的是地球系统整体观,他不仅将构造体系、全球构造看作有联系的整体,用全球运动统一协调的观点进行解释,而且将天文、地质、古生物、人类与地球的人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各类地质现象和地球的各种场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李四光的系统整体观对发展中国的地球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球学报》2016,37(1):89-89
正2015年12月26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暨第十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47个先进单位、76名先进工作者受表彰,1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公布的第14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名单中,有14位学者获此荣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获第14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院之一,也是我国地质专业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学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地学界久负盛名。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围绕围家经济建设、推动学科进步与走向国际地学舞台,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四光、黄汲清、  相似文献   

7.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8.
值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29日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赞助单位为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9.
正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为纪念李四光先生,1989年10月26日,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李四光旧居建设完成李四光纪念馆并开馆;2015年10月25日李四光纪念馆经过修缮扩展,重新向社会开放。扩建后纪念馆室内总展示面积近2000平方  相似文献   

10.
董树文 《地球学报》2015,36(5):513-514
<正>王泽九研究员,中共党员,山东宁津人,1935年生。1957年毕业于河北宣化地质学校,现为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第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李文恒《中国煤田地质》编辑部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建设事业和地球科学事业。为了纪念他对地球科学以及我国科学事业以及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河北地质》2007,(2):26-2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铂族矿物研究世界纪录保持者於祖相新发现的李四光矿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与矿物命名委员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13.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对地质科学理论有着卓越贡献,其学术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影响深远。文章从李四光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李四光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精神;李四光的重视实践,重视辩证的思想方法论;李四光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地质力学学科;以及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等五个方面纪念李四光。提出学习和发扬李四光的科学思想和爱国精神,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理论的提出,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个继承、发展、创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科的创立,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 1913年,李四光赴英学习采矿和地质。那时候,  相似文献   

15.
邓乃恭 《地质论评》1980,26(2):170-171
李四光同志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他毕生的科学实践,对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科学成就,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了表示对李四光同志的怀念和敬意,中国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今年3月10日,是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殿卿院士九十诞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562综合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及所属相关专业委员会共15个单位,在京联合举行"孙殿卿院士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此前,为了庆贺孙先生诞辰并弘扬先生业绩,地质力学研究所编辑出版了<孙殿卿著作选集>.这本选集是先生七十年来执着追求、长期实践、孜孜不息探索的科学结晶,展示先生作为李四光的学生、助手和继承人为地质力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此外,3月7日召开的"中国东部大地构造问题研讨会"也是为孙先生九十华诞举办的一项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孙殿卿 《第四纪研究》1989,9(3):205-223
从李四光教授对地层古生物、第四纪冰川和地质力学三方面的研究,来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以及他的地壳运动的理论。为便于有关学者进一步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特将他上述三方面的主要著作附录于后。  相似文献   

18.
郑秀娟 《地质科学》2006,41(4):563-563,611
在中国石油大学资深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著名沉积学家及古地理学家冯增昭先生执教55年暨80华诞之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油气、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为庆贺此事而举行的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2月1日于北京两山饭店隆重举行了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质科研、教学和生产的地质专家、地质矿产部的领导和谢先生的生前友好共约300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主持了纪念会。郭文魁先生首先发言,他回顾了随谢先生学习和工作的历史,赞扬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作出的卓  相似文献   

20.
8月4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王恒升院士在家中愉快地度过了他的100岁生日,他是我国地学界最年长的一位。是日,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和他的学生、晚辈等都到王老家中向他表示祝贺。徐冠华部长和路甬祥院长联名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王恒升院士在瑞士读书的母校、他的同学——国际宝石中心的E.J.Gubelin先生等也发来了贺信。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为王恒升院士100大寿特别印制了精美的画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