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靖边气田盒8段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岩性、孔隙结构和测井分析及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砂岩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等三类岩石构成,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大。排驱压力不高,中值压力较高,最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孔喉半径都很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细。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的孔渗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上较差。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盒8段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Ⅱ类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3.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沙四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的观察和分析,结合大量物性及压汞分析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沙四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常见压实、胶结、交代、溶蚀、蚀变等成岩作用类型;常见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其中粒间扩大孔隙最常见;孔隙结构主要为细-中孔细喉型,储层类型主要为中孔低-中渗型,储层物性较好。主要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具有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具有建设性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及超大孔隙对储层的贡献最大,形成了中-粗孔、中-高渗型优质储层。900~1 900 m和2 300~2 900 m深度段为孔隙度和渗透率异常带,带内溶蚀作用发育,在其中寻找有利的储层应当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庆阳地区长6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庆阳地区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长63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3油层组储层碎屑岩以粉-细粒砂岩为主,矿物成熟度很低;储层储集和渗流空间主要依靠砂岩基质中的中、小孔-细、微喉型孔喉组合;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为典型低孔隙度、超低渗透储层.长631-2-长632-2与长632-2-长633隔夹层最为发育,且连片分布,可作为分层注水的有利阻隔带.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最为重要的产油气层位,加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分析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对该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在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岩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该套砂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反映典型的近物源快速沉积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以低—中孔、超低渗孔隙型储层为主,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发育基础,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关键因素。【结论】(1)该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2)总体属于低—中孔、超低渗型储层;(3)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状分流河道和河口坝;(4)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内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建设性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博兴油田沙四段滩坝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凹陷南斜坡发育滩坝、水下扇和重力流水道等多类型的储集体,为一个多油层、多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沙四段储集层为滨浅湖相滩坝砂体,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博兴油田沙四段滩坝砂岩储毯以长石粗粉砂岩、岩屑粉砂岩为主,砂体中发育有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低渗小孔喉为主,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控制本区滩坝砂体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华庆地区长6段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渗特征及成岩作用。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三角洲前缘及深水浊积扇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上扇主沟道是储层分布的主要相带,主要发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粒间孔及长石溶孔是主要储集空间。孔喉分布表现为小孔微细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平均为9.5%,渗透率平均为0.38×10-3μm2,为一套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砂岩埋藏后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使孔隙大量消失、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岩屑及浊沸石溶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直罗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及孔喉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明该储层储集性能,为该区的勘探工作打好基础。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体的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源方向、沉积相的展布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9.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现今埋深超过3 800 m,处于中成岩B期,客观评价恩平组下段的勘探潜力及有利目标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前提。通过大量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划分了恩平凹陷恩平组的成岩序列,找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认为压实作用是孔喉衰减的主导因素,有机酸性流体溶蚀作用是孔隙度局部回升的主要原因。根据恩平凹陷埋藏史、地热史、成岩过程分析建立了恩平组的孔隙度演化模式,在关键时期恩平组下段处于中成岩A期的晚期,该时期的古孔隙度平均值约10%,孔喉已经比较细小,不利于酸性流体的改造和油气的大量充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相、成岩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平组下段储层进行了动态评价,处于凹陷南斜坡的PY14 5 1井附近地区压实较弱,物性较好,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其它地区成岩强度较高,只能作为天然气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6)
由于以往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上组合油层组,缺乏对下组合油层组的关注。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的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开展对下组合油层的研究,通过薄片鉴定、压汞曲线数据、扫描电镜资料、矿物成分鉴定等手段,分析研究储层孔隙特征,成岩作用以及物性特征等,研究得出下组合各层段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主要的孔喉组合为细小孔微细喉型。下组合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5%~10%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1~0.2 m D之间,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1.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改善有破坏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碎屑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及储集物性。研究区碎屑岩储集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一晚成岩B期。晚成岩期,烃类从源岩中进入储集层发生石油侵位,改变了岩石的成岩环境。由于烃类的侵位,使石英的次生加大、自生铁白云石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也对自生伊利石生长有抑制作用,黄铁矿由于烃类侵位分布在油层、油水层,尤其在油水层中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3.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晓兵  张旭辉  崔鹏 《岩土力学》2009,30(Z2):524-527
根据Savage提出的碎屑流运动方程,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包括速度分布和高度分布的变化。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初始运动速度和坡角等因素对碎屑流运动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因素组合情况下,碎屑体的运动形态有明显的区别。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的运动形态和最大运动距离影响明显。相对来说,床面摩擦角对碎屑流的最大运动距离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床面摩擦只影响靠近床面的部分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are preserved in the Neoproterozoic Dalradian Supergroup of SW Scotland and NW Ireland. Clastic dykes display a range of age relationships to regional Caledonian D1 folds and fabrics from pre‐tectonic to hitherto unrecognized post‐tectonic. Evidence for the post‐D1 timing of some dykes includes the emplacement of centimetre‐scale injections along regional S1 cleavage, the disorientation and transport of cleaved wall‐rock clasts within larger dykes, and clastic dykes which markedly cross‐cut and transect F1 fold hinges and axial planes. Collectively,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earliest regional (D1) structures deforming a sequence which contained locally overpressured and unlithified pockets of sediment. These critical relationships indicate that overpressured pockets of unlithified sediment were possibly retained within the Dalradian for significant periods of time spanning at least 120 Ma given existing isotopic constraint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兵  王义华  王淑云  崔鹏 《岩土力学》2004,25(Z2):598-600
本文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堆积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陆源碎屑成分及其构造属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陈刚 《沉积学报》1999,17(3):409-413
运用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与陆源碎屑成分判别构造环境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ickinson等陆源碎屑成分与构造环境关系判别标准和图版,统计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陆源碎屑成分特征及其与盆地构造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前陆盆地的性质,但又不同于典型的前陆盆地,称之为类前陆盆地似乎更能反映盆地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碎屑颗粒圆度的分形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碎屑颗粒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来表征碎屑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Powers 1953年作的一组图,表示从尖棱角状至滚圆状各级圆度的特征,这一做法属于定性描述。本文借助分形几何学理论,利用盒维数法实现了计算机对颗粒维数的自动统计计算,结果表明碎屑颗粒维数可以作为刻画碎屑颗粒圆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运用大量的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指出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埋藏成岩史、异常高流体压力和盐湖水介质环境是控制储层成岩演化和储集性质的主要因素。该区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的分流河道及滨湖砂坪微相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储层碎屑组分中的塑性颗粒含量和粒径是储层性质的重要控制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最大,胶结作用仅在局部地区成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溶蚀作用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而储层的压实作用主要受储层岩性、成岩胶结强度、埋藏史和地层流体压力等4个因素的控制。岩性是通过储层中塑性岩屑含量随粒径的变化以及不同粒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抗压性等两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岩期胶结物的发育可以使储层的压实作用明显减弱,埋藏史可以造成储层性质的较大差异,而高压地层流体压力可以有效地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抗旱找水成井1 747口,电法在岩溶地区找水成功率为75%,在碎屑岩地区为10%,两者成井率相差较大。碎屑岩地区与岩溶地区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明显不同,是电法找水效果差异大的主要内因。碎屑岩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以泥类岩、砂类岩和砾岩为主,其中泥类岩、砂类岩中的粉砂岩、细砂岩地层含水条件差,该类岩层属低阻岩层,是电法找水干扰层,不是目标层;砂类岩中的粗砂岩和砾岩层属硬脆性岩层,在应力作用下易形成裂隙含水,该类岩层属中高阻岩层,是电法找水主要目标层;此外,碎屑岩地区岩相显著变化的层面上层理裂隙较发育,富含地下水,也是电法找水的主要目标。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碎屑岩地区电法找水经验,供今后碎屑岩地区电法找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取心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且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另外,这些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储层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实与压溶作用、交代、胶结作用、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以及重结晶作用使储层孔隙体积减小、物性变差,如压实与压溶作用使本区储层孔隙度损失14.1%~25.3%,交代、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3.9%;溶蚀作用是增加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如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作用使储层产生次生孔隙,导致本区储层孔隙度平均增加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