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卢氏夜长坪钼钨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中军  孙卫志 《华北地质》2007,30(2):141-148
夜长坪钼钨矿床是豫西地区进行隐伏矿预测并取得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矿控制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该钼钨矿床位于地幔隆起与凹陷区之间的地壳厚度增大部位,受矿源层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侵入的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小岩体控制,矿体就位于隐伏小花岗斑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属(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外围的地质物化探测量成果,提出夜长坪钼矿区外围南部十八盘-大角寺一带为钼钨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杨海涛 《地质与勘探》2022,58(5):929-939
北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寺沟钨钼矿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蟒岭岩体西缘地区发现的首个隐伏钨钼矿床,其矿床规模达到中型,目前仍在勘查中。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地质勘查方法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提高了异常解译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在合理运用多种勘查技术方法,充分总结矿区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找矿模式:(1)借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初选找矿靶区;(2)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缩小找矿靶区;(3)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配合槽探工程查明地表及浅部矿(化)体特征;(4)通过物探测深剖面布设,探索深部成矿有利空间;(5)深部钻探验证并预测找矿远景,同时利用钻探地质信息反向约束物探解译,提高解译精度并指导后续勘查工作。以寺沟钨钼矿为典型矿床,在总结地质、化探、物探等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该模型在矿区深部验证及外围靶区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外围靶区正在进行工程验证,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南部发现的大型隐伏银多金属矿床,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附近早期构造及同期张裂隙中,在岩体上部也发育矿化,属岩浆热液成因。为预测矿床深部找矿前景,笔者对矿床激电极化率异常、钻孔原生晕及深部地质体矿化特征进行研究。矿床频谱激电测量显示,激电极化率异常往深部未封闭且具较大延伸趋势;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叠加晕特征明显,局部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表明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同时Ag、Pb、Zn、Cu、Au、W、Sn等元素异常向深部均呈现高强度延伸,指示深部具备较好找矿潜力,由此提出深部存在厚大盲矿体或多金属矿脉群。通过对深部已控制岩体及Au、Cu矿化特征分析,提出深部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钨(钼)系列矿产的潜力。根据当前矿床地物化特征,认为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斑岩型成矿系统的特征,提出在岩体外围及浅部-中深部继续寻找银铅锌矿,深部寻找金铜钨(钼)矿的找矿方向,为该矿区或同类型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西敏 《地质与勘探》2020,56(4):688-703
赣北五里街地区横跨长江中下游铜钼金铅锌成矿带与江南隆起东段钨锡钼成矿带,区内已发现钨钼矿(化)点4处,铜铅矿矿点1处及锡石(褐铁矿)化点1处,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在五里街地区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厘定了第四系覆盖区横山花岗岩体隐伏边界范围,并利用剩余重力异常数据三维人机交互反演了该岩体深部形态;以磁异常为主,识别出了不同的构造边界(断裂带或不同岩性侵入接触界线)及环形蚀变砂岩带;以地质为基础,将磁异常与化探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异常套合情况,有效地缩小了找矿范围,提高了矿产地质调查效率。根据大比例尺地、物、化示矿信息,指出了五里街地区寻找铜钼金等多金属矿的靶区,为该区后续开展找矿地质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具"五楼一梯"的矿化结构。它是典型的多因复成矿床,主要成矿作用包括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及喜山早期隐伏花岗斑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控矿要素包括火山机构、火山旋回、火山岩浆分异演化程度、隐伏花岗斑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详细研究,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则不吓铅锌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中部西段新发现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高磁异常和激电异常、矿体特征等综合分析,区内成矿元素以Pb、Zn、Ag等元素为主,是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并指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地表出露的断裂构造很可能是岩浆侵入在顶部引爆形成的裂隙,而各类岩脉为深部岩体向上延伸的分支。综合认为,该矿床找矿前景很好,后续通过进一步勘查可望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同时应注意在热液脉型铅锌矿体深部对斑岩型钨钼铜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的识别和寻找,以拓展区内找矿空间和矿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作为目前我国规模第一的冈底斯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斑岩铜多金属找矿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而西段由于复杂的构造背景、不便的交通条件、极低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工作程度,相对于东段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和性质,不均一的地幔属性及壳幔作用方式,以及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使得冈底斯西段的成矿类型、找矿潜力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争议。在科学技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大力支持下,通过应用赵鹏大院士的“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及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创新、靶区优选与应用示范,在厘清区域成矿规律、发现新矿种、新类型、新矿床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新发现了帮布勒铅锌银铜、拔隆银铅锌锡、打加错银铅锌、诺仓铅锌银钨、桑莫拉锡金等一批具有中-大型以上找矿前景的银锡金铜铅锌钨矿床,而且还发现冈底斯东、西段成矿存在极大差异:西段除了传统的斑岩型铜钼金、夕卡岩型铁铅锌铜(银)等矿床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锡(金)多金属矿床、特别是银锡或独立银矿床,是冈底斯西段最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类似于东段的斑岩型),主要受古老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晚古生代地体建造等的耦合控制。化探异常元素主要为Ag、Pb、Zn、Sn、Cu、Au、As、Sb、Mn等,其中高强度的Ag、Sn、Au是特征性异常元素,从而可以与单纯的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相区别。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带,与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划分出与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与早白垩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铁银铅锌(锡)、与晚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铅锌(银)、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夕卡岩型铁铜钼铅锌(银)、与古新世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锡金)、与中新世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铅锌银6大成矿系列,明确了冈底斯西段的矿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并客观评价了其资源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找矿前景等要素,在冈底斯西段进一步划分出隆格尔铅锌铁铜、尼雄—日阿铁铜、朱诺—罗布真铜钼金、查个勒—诺仓银锡铅锌铜钼、热布喀银锡铅锌等5个矿集区,特别是朱诺—罗布真、查个勒—诺仓2个矿集区呈现出巨大的找矿前景,将会成为冈底斯西段最重要、最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铜多金属、银锡多金属勘查基地,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陕西深部找矿进展及找矿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满堂  齐文 《陕西地质》2007,25(2):1-10
陕西对深部找矿十分重视,并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陕西也要加强从地表找矿转向500 m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我们建议对已有矿山深部、凤太铅锌矿田、南郑马元铅锌矿带东延、镇(安)旬(阳)沉积盆地铅锌汞锑矿、洛南斑岩型钼(铜)矿地区等作为深部找矿的重要靶区,加强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炭、岩盐、金刚石、油页岩、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在小秦岭金矿之下再找一个"小秦岭"是可能的,在前寒武纪隐伏基底上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金成矿带介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600km。该带以北东向带状分布的太古宇-古生代变质地层为特征,同时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分布有弱至未变质的沉积岩。该区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和岩浆热事件,遭受了多期的抬升、走滑和变形作用。研究表明具有漫长地质演化历史的阿尔金成矿带发育类型较为齐全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床,其中金、铜、铅、锌等矿种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区内金属矿床可划分为9个矿床类型,典型矿床如采石沟、大平沟、祥云金矿,拉配泉、索拉克、喀拉大湾铜矿床等。在对地、物、化、遥、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GIS技术进行了矿产预测,将阿尔金成矿带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10个找矿远景区和25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2.
高建阳 《福建地质》2010,29(3):224-231
以遥感地质方法为主导,结合运用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元地学数据,对泗洋铅锌矿点成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遥感信息找矿标志,并通过顶宅银矿点的验证,最后以该标志圈定了3处找矿有利地段,为泗洋—凤迹晚侏罗世火山喷发盆地的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现找矿突破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11,30(5):767-772
作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和人类找矿历程的演化,提出522找矿模式.其中的5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第一个2是指政府政策与管理和工作区社会环境;第二个2是指科学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及团队素质及创造性的工作.共有九大找矿突破因素,九大因素分三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松潘-甘孜和西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的基底性质相似,均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褶皱基底的分布范围为:西南部以二道沟-玉树-理塘为界;东至青川-都江堰,即龙门山断裂带;北部边界由西到东,沿昆仑南缘至花石峡,然后转向北东,沿兴海-夏河-西和展布。在深地震测深和高温、高压岩石密度研究结果的约束下对重力资料进行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基底起伏。反演结果表明:松潘-甘孜-西秦岭地区的基底深度为1.3~8.6km(以海平面起算)。阿坝-甘孜-道孚以及夏河-泽库-兰州一带为基底隆起区;若尔盖-唐克-红原、花石峡达日和-达日东南一带为基底凹陷区,其中红原附近基底深度达8.6km,为全区基底深度最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深部重力、磁力测量数据子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季生 《地球学报》2001,22(6):501-506
为了保证入库数据质量的可靠和所包含信息的完整,首先将入库的数据按照重磁数据入库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对于符合重磁数据入库技术规定的数据才能入库。同时,为了对入库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数据表。在深部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数据子库中建立4个模块:浏览模块,维护模块,报表模块和数据处理与反演模块。文中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加以介绍。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使用它,并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在深部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数据子库中充分利用了ACCESS提供的窗体技术,并在窗体中显示大量的提示信息。由于采用了对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很快地掌握并使用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NNE向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着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分布及铀矿水地球化学环境,本通过总结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地质,铀矿水地球化学特征,提高该区地质-水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及其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7.
雄村铜金矿集区位于南拉萨地块南缘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资源潜力大(仅查明的铜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伴生金金属资源量超过250吨、伴生银金属资源量超过1 100吨)、成矿地质背景特殊。通过对雄村矿集区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类成矿要素的特征及内在联系。以找矿勘查为宗旨,扩大资源量为目的,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显示,早、中侏罗世含矿斑岩和雄村组凝灰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钾硅酸盐化、钠化-钙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是主要蚀变类型,Cu-Au-Ag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矿体产出受NW、EW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地面磁测的高磁异常及低磁异常、遥感蚀变异常(钾硅酸盐化蚀变、绢云母化蚀变和地表铁染)及线-线和线-环交切结构是主要的地球物理和遥感找矿标志。利用构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在雄村矿集区共圈定出了3个A类找矿靶区(A-1,A-2和A-3),4个B类找矿靶区(B-1,B-2,B-3和B-4)和2个C类找矿靶区(C-1和C-2),并对各找矿靶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辽东青城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区。在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提出了有利的含矿层位、各级断裂构造及中生代岩体对金银多金属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找矿模型的指导下,该地区主要通过详细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遥感解译等工作,寻找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进一步筛选出10余处可供调查评价并且资源潜力巨大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绿梁山铜矿找矿信息的提取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东 《地质与勘探》2013,49(3):444-452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归纳并提取了地物化遥找矿信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遥感解译的复合环形构造与遥感蚀变信息叠加区是找矿有利区;在Cu、Au、Bi异常区沿铜矿化向北西存在较多的铜金矿化线索;强磁异常梯度带分布是最显著的深大断裂位置反映;显著的水热蚀变晕也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遥感标志。结合以上特征在绿梁山找矿远景区内共圈定出Ⅰ、Ⅱ类靶区共3个。  相似文献   

20.
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和解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正由理论的探讨逐步地向勘察实践过渡,许多有关勘察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尚需探索。本文根据勘察实践,重点对环境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研究内容,基本原则与整体思路作以初步探讨,并以实例说明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