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2.
王小伟  孔垂鹏 《甘肃地质》2009,(1):38-41,75
蒙古国哈茨维奇铜矿位于蒙古南戈壁铜成矿带,分南北2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斑岩体内部,其次在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矿化受NE向F2、F4两组断裂控制,含矿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容矿构造为构造裂隙;围岩蚀变有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青盘岩化,蚀变具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床。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化特征、物、化探成果资料、深部钻探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区带,具备极佳的成矿条件。其中明锡山矿区属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内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NE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并从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咀铜矿属典型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通过对中咀铜矿矿床的蚀变特征、矿化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矿床经历早期黑云母化、斜长石化,中期电气石化、硅化到晚期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蚀变演变。矿区蚀变带分布明显,可分四个热液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及其矿体分布均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区矿化作用与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均出现在热液蚀变带中。  相似文献   

5.
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朝克温多尔金(铜、钼)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超  杨亮 《华北地质》2009,32(4):284-290
朝克温多尔金(铜、钼)矿是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于2005年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西部进行化探异常三级查证时发现的一处多金属矿床。经过两年的地质普查工作,矿区内发现了多条金、铜、钼独立和共生矿(化)体,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的NW向断裂破碎带中,以盲矿体为主,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笔者通过对矿体、矿化蚀变等成矿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初步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受断裂控制的次火山-热液型金(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内蒙-兴安造山带西段之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内,哲斯敖包复向斜南翼,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变质岩系控制.该矿区矿化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三岩段(P1d3)的英安质凝灰岩、凝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体为含铜石英脉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共圈定7个铜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北北东向,倾角4375°.铜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有分支现象,厚度变化小,属稳定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床的矿体地质、矿物成分、矿物嵌布及围岩蚀变特征,认为铜矿成矿与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22,37(4):490-500
秘鲁马尔科纳(Marcona)铁矿区北部TA-02勘查区蕴含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并伴生锌、钴等矿产资源。TA-02勘查区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东侧,西南部发育有圣尼古拉斯(San Nicolás)岩基,胡斯塔(Justa)断裂控制了区内的铁、铜矿化及阳起石化蚀变带,是勘查区内(铁)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胡斯塔断裂内常充填磁铁矿体、铜矿体及不同种类的脉岩,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石中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共生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钴矿物、闪锌矿等,铜矿化与铁矿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伴生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铜矿区呈现较高的磁异常;此外,矿体穿切地层,赋矿围岩无专属性,围岩蚀变以阳起石化蚀变为特征。研究认为,TA-02勘查区铜多金属矿属于IOCG型(氧化铁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控岩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华  许春林 《福建地质》1992,11(3):186-203
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形成与构造作用关系十分密切;NE向梅造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展市,NE与KW向构造结点控制了紫金山火山机构以及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岩体。隐爆角砾岩受NW向断裂、裂隙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石英-绢云母蚀变主要受区域构造一岩浆活动的控制。石英-地开石、石英-明矾石蚀变与救火山热液作用有关.主要受NW向断裂和裂隙密集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铜金矿化带和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成矿作用以裂隙充填交代方式为主.含矿裂隙带在走向和倾向上皆呈右行侧列:紫金山矿床的铜金成矿活动与燕山晚期的火山-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被剥露出来,露采场成为进行矿床地质研究的最佳场所。本文对紫金山金铜矿露采场的构造、矿化及蚀变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自北向南靠近火山机构的过程中,蚀变带依次为绢云母+地开石化带、地开石+明矾石化带、地开石+褐铁矿化带和强硅化带,各个蚀变带内的主要金属矿物组合变化依次为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斑铜矿,褐铁矿+针铁矿+自然金+次生铜蓝+孔雀石,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主要的矿石矿物在水平方向上从斑铜矿渐变为蓝辉铜矿,垂直方向上从上部的自然金+褐铁矿向下变为蓝辉铜矿+斑铜矿,深部变为铜蓝±蓝辉铜矿。蚀变分带与金属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都体现出在靠近火山机构及深度增加的过程中成矿热液的硫逸度和氧逸度越来越高。矿石中还出现了具有指示意义的含锡矿物。这些特征都表明紫金山金铜矿是含矿热液多期次叠加的结果。金的富集成矿和金铜的矿化分带受北西向与北东向密集节理交汇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绿梁山铜矿找矿信息的提取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东 《地质与勘探》2013,49(3):444-452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归纳并提取了地物化遥找矿信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遥感解译的复合环形构造与遥感蚀变信息叠加区是找矿有利区;在Cu、Au、Bi异常区沿铜矿化向北西存在较多的铜金矿化线索;强磁异常梯度带分布是最显著的深大断裂位置反映;显著的水热蚀变晕也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遥感标志。结合以上特征在绿梁山找矿远景区内共圈定出Ⅰ、Ⅱ类靶区共3个。  相似文献   

12.
Since Ramsay and Graham (1970 ) system atically deliv-ered study results of ductile shear zone,the study on shearzone has been put forward rapidly and has obtained greatachievements.After the“gold- bearing shear zone” type ofmetallogenic model proposed by Bonnemaison(1986 ) ,lots ofstudies showed that large gold- bearing shear zone system,which underwent multi- stage and multi- level tectonic- m inerl-ization evolution,is a complex deformational metam orphic ge-ological body with different d…  相似文献   

13.
Ye MyintSwe    Insung Lee  Than  Htay Min  Aung 《Resource Geology》2004,54(2):197-204
Abstract. Gold mineralization at Kyaukpahto occurs as a stockworks/dissemination style with localized breccia zones in silicified sandstones of the Male Formation (Eocene). The mineralization appears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NE-SSW trending extensional faults probably related directly to the dextral movement of the Sagaing Fault system. Intense silicifica-tion associated with sericitization, argillic alteration and decalcification is recognized in the Kyaukpahto gold deposit. The important ore minerals associated with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pyrite, arsenopyrite and chalcopyrite with minor amounts of other sulfides. Gold occurs as free particles or locked with pyrite, arsenopyrite, chalcopyrite and tetrahedrite. Silver, copper, arsenic and antimony particularly appear to be good pathfinders and the best geochemical indicator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t Kyaukpahto.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ineness for the native gold ranges from 844 to 866. Present ge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Kyaukpahto gold deposit has been formed as a result of hydrothermal processes in a shallow level epitherm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绪成 《地质与勘探》2011,47(5):765-771
东湾金矿田受区域性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构造联合控制,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好,已发现多处金矿床及金矿点。主要金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东湾断裂蚀变带及其两侧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内,构造带宽2~20m不等,最大宽度超过30m。矿体倾角50°~65°,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伸,膨大收缩、分枝复合现象普遍。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矿化蚀...  相似文献   

16.
何家国 《安徽地质》2015,(2):107-110
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铜铃坡铜矿所处地质背景及矿化、蚀变特征的研究,结合化探异常的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铜铃坡铜矿体不足以引起该化探异常。异常特征指示矿体剥蚀浅,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三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乌兰乌珠尔铜矿床处于柴达木陆块西南缘、祁漫塔格山北坡-夏日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西段,属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是青海省内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乌兰乌珠尔铜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寻找类似的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一个实例。本文通过对乌兰乌珠尔铜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硫氧同位素特征、蚀变类型、分带特征及其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床形成与破碎蚀变带中的斑岩脉有关,矿体围岩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蚀变主要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3种类型,铜矿化主要分布于绢英岩化蚀变岩中,而铜矿体则全部集中在强绢英岩化岩石中,总结了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类型和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哈赞布拉克金铜矿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矿化产于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内,主要蚀变为围岩地层中的角岩化,闪长岩中的钾化、绢云母化、青盤岩化及含矿岩石中的硅化、碳酸盐化等,矿区发现Ⅰ、Ⅱ、Ⅲ号三个矿化带,以Ⅱ号矿化带规模最大,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化,矿化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矿化主要受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矿床为先期斑岩型矿化,伴矽卡岩型矿化,经后期热液改造叠加的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鸭子口铜锌矿属刘山岩矿区的西延部分,是分布于刘山岩挤压带内的同类型铜锌矿点。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分带。激电异常表现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电性特征,与矿区铜矿(体)石具有相同的电性特征。各主要元素异常中,Cu,Zn套合较好,呈带状分布,反映了区内构造、蚀变及矿化特征。本文着重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普查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