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凌华 《气象》1975,1(10):19-19
霜和霜冻的区别 人们往往把霜和霜冻看成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霜和露、冰、雪等一样,是一种天气现象。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疏松的冰晶,叫做霜。霜和露的形成原因一样,都是由于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面物体  相似文献   

2.
霜,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有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所以.地面温度(观测场地温场内读得的地面温度表的示值,下同)在0℃以上时肯定不会在裸露的地表面上形成霜,那么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会不会形成霜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的温度会不会降低到0℃以下呢?  相似文献   

3.
霜,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有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 ℃.所以,地面温度(观测场地温场内读得的地面温度表的示值,下同)在0 ℃以上时肯定不会在裸露的地表面上形成霜,那么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会不会形成霜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的温度会不会降低到0 ℃以下呢?  相似文献   

4.
梁玉霞 《四川气象》1999,9(3):61-62
在气象学理论上,霜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是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其形成条件要求地面和近地面物体冷却到0℃以下,且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容易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市各测站均存在),有时地面最低温度略高于0℃也出现了霜。甚至于有时天气现象记录中有霜时当日时面最低温度达1℃或略高于1℃。这似乎与气象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为得到明确的解释,本人查找了近几年来全市各测站冬季各月的地面观测记录。经过认真分析、判断,初步认为(在排除人为读数误差的…  相似文献   

5.
霜、露同时出现的原因1995年11月11、12日,我站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为一0.7和一1.0℃,麦苗上连续两天出现露,其他地表和地物上则出现了霜。这种霜、露同时出现的现象往年这个季节也有。霜、露形成的温度条件不同。前者要求低于OC,后者要求高于0℃。由...  相似文献   

6.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霜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霜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7.
霜是由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温度低于 0℃的地面或近地面物体凝华而成。对此 ,按理说 ,只有温度记录低于 0℃ ,霜才会出现 ,否则不会。但是 ,在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笔者却多次在地面最低温度记录高于 0 .5℃的情况下观测到霜。究其原因 ,主要是温度观测记录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下垫面状况不均一 ,造成地面或近地面物体表面的实际温度不均一 ,从而观测到裸地上的温度表的地面温度高于 0℃ ,而周围如草层叶面地表的实际温度低于 0℃的情况。另一方面 ,与地面温度表的安置与测量方法有关。因为要准确测定地面温度是一件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
严永红 《气象》1990,16(12):14-14
露、霜是初春、秋末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在实际观测中常会遇到记录这两种现象的许多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晴朗微风的傍晚,地面温度在0℃以上,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在地面及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即露;到清晨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汽就会在其表面凝华成白色松脆的冰晶,即霜。  相似文献   

9.
早晨.在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有霜,而观测场内大部分草坪上、观测场周围的菜叶上及测站四周的麦苗上却不见霜,只见露.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在1℃以上.这时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是否应记录呢?我站有的同志认为,只要看到霜.不论在哪里看到或者范围大小均应记录。但我认为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不应记录。原因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上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霜的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由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但是,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不同的下垫面夜问冷却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在深秋或早春,雨后天晴,土壤湿度大,受冷平流和夜间辐射冷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