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学信息图谱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齐清文 《测绘科学》2004,29(6):15-23
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已经从科学概念和定义、模式的研究,发展到对功能、作用等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以及向实际应用阶段迈进。本文首先介绍本研究组在地学信息图谱方向上的探索性研究总体思路,进而阐述相关领域的图谱对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新启示意义,概述了我们在该方向上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理论体系的建立、新的理论热点问题,并对地学信息图谱中的几个关键因子(尺度性因子、层次性因子、抽象度因子等)进行了透彻分析。在方法和技术进展部分,阐述了我们在地学信息图谱的自动/半自动归纳和提炼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地学信息图谱参数设计、地学基本单元的三维表达与虚拟重组等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们开发的地学信息图谱基础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成果。最后,对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信息图谱、中国多尺度水系网络信息图谱、中国综合自然景观信息图谱等实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媛媛  翟亮 《测绘科学》2007,32(2):78-80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制图学的迅速发展,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研究三维动态地学信息图谱系统,探索如何把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地学信息图谱中,并且从理论、系统框架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形差异是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小江流域作为典型山地流域的代表,针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小江流域1990、2000、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宏观总体格局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流域4大垂直带谱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分析驱动因素。重点从高程和坡度两个因子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所在的各地形梯度位置范围,可为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及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滑坡遥感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本世纪初起,由于采用了“数字滑坡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滑坡遥感成为能更准确的定性、定位、定量的滑坡调查 手段,可进行区域的和大型个体滑坡的详细调查和监测研究。“数字滑坡”技术的实现基于滑坡地学原理并依赖遥感技术、数字摄 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该项技术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滑坡识别、滑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存贮和 管理及空间分析。20世纪末期以来,数字滑坡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获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测绘科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完全基于4D数据构建的数字城市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于属性信息"准、全、新"的要求。可量测立体影像和360°全景影像数据将原来地理信息数据由4D上升到5D,弥补了4D数据的缺憾。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数据外业采集和内业处理的方法和过程,对未来数字城市建设数据采集方法的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多维动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是地学可视化新的发展趋势,地学信息图谱是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经过深加工的更高层次的地学信息产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是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作者的具体实践深入探讨了利用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来表达和描述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7.
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①图谱的基本概念;②地学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背景;③地学信息图谱的分类;④地学信息图谱建立基本过程与步骤;⑤地学信息图谱应用实例———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⑥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态空间控制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数字城市规划以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与空间定量分析为突出特征,探讨生态敏感信息图谱构建的信息技术方法是数字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开展研究的领域。以A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生态敏感信息图谱构建方法,包括基础数据处理、生态因子确定、评价方法选择、生态敏感性评价、信息图谱构建等几个方面。实践结果表明基于G1S的城市总体规划生态敏感信息图谱构建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为数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卜晓倩  乐鹏  张明达  汪林楠 《测绘科学》2016,41(10):159-164
针对地学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迫切需要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包与分布式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工作流软件,以帮助用户构建复杂的处理流程,实现从数据、信息到知识转换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源处理功能集成的地学工作流脚本方法。利用脚本来连接不同地理信息处理软件中的功能,并通过工作流自动生成技术来构建复杂的空间信息处理流程,以实现对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扩展地学工作流建模工具——GeoJModelBuilder,在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的基础上集成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了多源处理功能集成的原型系统,并以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水文模型为例来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的特殊性,提出了县级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余姚市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依托,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并对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实例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全球定位系统永久性跟踪站网(GEONET )建立时间早、点位密度高且开发应用广泛的国家。介绍了日本GEONET的发展历史和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规划及接收机和天线的更新、数据分发格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情况,分析了执行GNSS后不同星座组合观测的基线精度及其在智慧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对日本的GEONET发展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行政区划地图集>的资料使用、内容选题、符号与色彩设计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行政区划地图集>达到突出行政区划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制过程,叙述图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编制方法,对带状分幅和抄接边处理等重难点地方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的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查询子系统的建立,不仅对提高城市道路管理工作效率产生重要作用,而且还能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准确、快速、权威的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遥感影像用于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基础上,针对贵州省特殊地理环境以织金县为实验区,利用不同时期TM和中巴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影像增强、校正、分类等处理,提取了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表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胡玲  李霖  王红 《测绘科学》2011,36(6):52-55
为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集成,本文提出了地理本体范畴定义:即范畴中的对象描述地理本体,对象之间的态射描述地理本体之间的映射,且态射能描述地理本体间的多种语义关系;并设计了利用外推实现地理本体集成的算法,该算法既能集成同义关系,也能实现语义非对称关系的集成;最后以不同分类标准的干出滩本体为具体案例,阐述了算法的实现步...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武汉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ASA模型,结合实测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Land Cover数据、气象数据等资料,估算了2009年武汉市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显示,武汉市的植被平均单位面积年NPP产量达到464.19gC·m^-2·a^-1。6、7、8三个月NPP积累值最高,占全年的56.8%;12、1、2三个月NPP值最低,仅占5.6%。黄陂区由于林地较广,NPP值较大,在1 000gC·m^-2·a^-1以上;而城市周边由于植被覆盖面积较小,NPP值较低,在400gC·m^-2·a^-1以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的成立背景、组织体系结构、主要议题以及历次会议情况,分析了ICG对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及应用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课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数字水印技术研究”为基础,研究出一套在GIS空间数据中隐藏标识数据生产单位版权以及用户使用权属的数字水印并对其进行压缩、加密的GIS空间数据安全管理技术方法,并从实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应用程序技术方案,并给出了部分软件实例验证。这一技术方法的研究对于GIS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共享都有很大意义,也是对数字水印应用新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