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龙须菜在鱼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 ,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 ,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 ,既影响周围环境 ,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 ,实施综合养殖 ,发展生态养殖技术 (杨圣云等 ,1 996;杨红生 ,2 0 0 0 ;阎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色异常和肉质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远不如野生品种。发生体色异常的鱼类以前是无鳞鱼,如黄鳝(Monopterus alb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拥有740多万亩可供海水养殖的海域。目前,全国海水养殖总面积已达167.6万亩。从解放以来,海水养殖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从无到有地发展了海带和紫菜的全人工养殖;动物养殖中鱼类养殖的比重很小,以虾类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在群众养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发展了多品种、全人工养殖,现分别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当前海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浅海增、养殖业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按人类所需定向发展生产,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业。然而,欲要达到鱼类增、养殖的目的,首先就必须解决人工苗种的大量生产问题。所以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促进鱼类增、养殖生产具  相似文献   

6.
摘除眼柄诱导中国对虾性腺成熟和提前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开始了不同对虾种类的试验性和商业性养殖,但其种苗来源大多依赖天然虾苗或捕捞怀卵亲虾进行人工育苗。因此,养殖事业的发展常受到天然资源或捕捞怀卵亲虾数量的限制。为克服这种困难,保证育苗有足够数量的亲虾,因而蓄养亲虾性腺迅速成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7.
<正>海马有"南方人参"之称,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药材和观赏鱼类,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但海马天生娇贵,人工养殖不易,是国际研究领域的难题之一,沿海地区成功的案例不多。近几年,海马养殖成为东山岛蓝色经济的一大亮点。在东山县远洋博士工作站的牵头下,引进了美国海马新品种,解决了海马人工养殖的难题,创造出海马养殖这一全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海水养殖业兴衰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滨秋 《海洋科学》1999,23(2):66-67
海带筏式人工养殖在50年代形成产业化以来,我国海水养殖获得全面发展。最有影响当属海藻、对虾和扇贝以及最近涌起的网箱养鱼热潮。它们都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对推动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截止1989年,我国海带产量达270000t,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在1988年达19000t,居世界首位;扇贝产量在1988年达190000t[1]。近几年,海洋鱼类养殖又获得更加飞速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尤其海洋鱼类)的迅速发展,并对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以往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1):7-7
海水养殖会严重损害野生鱼类的生存——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尼尔·弗雷泽运用基础物理学解释了鱼类养殖的危害:高密度带来了感染,而感染会降低健康水平。对野生鱼类而言,健康水平的降低意味着难以找到食物,难以逃开“敌人的魔掌”,种群的死亡率随之升高;而养殖鱼不但可享用“免费午餐”,还受到人工保护,从而避免了捕食者的威胁。因此,那些被感染的养殖鱼仍然活了下去,  相似文献   

11.
灵山岛附近水域的温、盐度年变幅均较小,夏季中,下层的水温较邻近水域偏低,非常适宜于发展海珍品(海参、鲍鱼等)增养殖和旅游业,同时也是某些人工养殖经济鱼类(真鲷、黑鲷等)渡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2.
硬骨鱼类中有些种类具有雌雄同体的现象,即性腺同时存在于卵巢和精巢组织,这种雌雄同体现象在一些鱼类中甚至可终生存在,并能自行受精,如鮨科鱼类 Serranaus cabrilla 等。另外有些鱼类虽然在其生活史中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但卵巢和精巢并不同时成熟,不同年龄段表现为不同的性别,有一个性转换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在发育过程中精巢先成熟,卵巢受到抑制,低龄鱼表现为雄性(如黑鲷),随着年龄増大,精巢逐渐萎缩而卵巢逐渐发育成熟,表现为雌性;(2)卵巢先成熟,到了高龄精巢才成熟(如石斑鱼类和淡水黄鳝等),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鱼,产卵过后才逐渐变为雄鱼。 从自然界捕鱼苗来养殖,常受到资源的限制,往往很难满足养殖的需要,人工繁殖是解决自然苗种不足的根本途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从仔鱼培育到二龄的黑鲷,一般全部表现为雄性,三龄鱼才有部分转为雌性,为了使其能提前转为雌性,尽早参与生殖,达到人工生产苗种的目的,作者于1991-1992年进行了人工诱导鱼类性转变的研究,同时观察了性腺的发育过程。 过去有关人工诱导发生性转变的研究多数采用生活史上没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即雌雄异体鱼类),用人工方法使生活史上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发生性转变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主要采用雌性激素投喂和注射方法,结合环境因子如水温、光照,使生活史上有性转换过程的黑鯛,在低年龄时提前发生性转变。此研究对提高经济价值较高海鱼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物质是鱼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海水鱼类虽可通过饮用海水直接摄取,但是这些矿物质并不能满足鱼类的全部需求,在饲料中还必需予以添加,因此研究海水鱼类对矿物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是我国北方最有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目前黑鲷养殖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开展黑鲷营养需求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报道了黑鯛对Ca,P,K,Mg和Mn的需求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鱼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人工配合饵料的重要性及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保持饵料效价,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及饲养成本,防止和减少残饵对水质环境及养殖对象所造成的危害,生产饲料粘合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养殖鱼类脂肪肝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随着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养殖鱼类 ,尤其是海水养殖鱼类 ,如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牙鲆等的脂肪肝问题成为困惑养殖者的难题之一。病鱼生长缓慢 ,饲料系数升高 ,肝细胞中沉积着大量的脂肪颗粒 ,抗应激能力下降 ,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 ,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具有脂肪肝病变的养成商品鱼 ,由于其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导致其品质下降。养殖鱼类脂肪肝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报道 ,在抗脂肪肝因子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  相似文献   

16.
关邑 《海洋信息》1994,(12):24-25
日本的海洋栽培渔业是从1963年开始的,以日本水产厅为主导进行海洋种苗的放流、增养殖渔业。在近20年中,由于水产养殖业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各种鱼类的种苗,使海洋栽培渔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期间,不仅海洋生物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养殖种苗的稳定供给方面也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栽培渔业是将人工生产的种苗放入自然界中,在自然环境下培养鱼类,从而达到再造资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SEAFDEC)早在80年代就草食性鱼类褐蓝子鱼、鲻鱼养殖及其种苗生产进行研究,近年来,又发展了海产鱼类的遮目鱼、石斑鱼、星点笛鲷、尖吻鲈及观赏热带鱼类的养殖研究。 一、遮目鱼的养殖 遮目鱼在菲律宾养殖最盛行,最高年产量达24万吨。现在,在东南亚各国采用咸淡水养殖,并与鲫鱼类、真鲷、银鲑鱼等进行混养,也取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对牙鲆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仔鱼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因而许多学者强调在水质评价中利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进行毒性试验的重要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一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而且对该种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牙鲆的受精卵进行重金属Cu,Zn,Cd,Pb和Cr对胚胎和仔鱼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海产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霁霖 《海洋科学》1987,11(3):68-70
近十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使许多经济鱼类的再生能力遭到难以逆转的破坏;人工养殖又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快速发展,致使鱼类产品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这一境况的出现,对素有“靠海吃海”习惯的沿海群众来说,无疑影响很大,人们长期吃不到鱼或吃不到好鱼,自然就会发出“吃鱼难”的呼声。这呼声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鱼肉蛋白的迫  相似文献   

20.
鱼类生长激素的异源表达、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促进鱼体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具有快速生长效应,可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获得大量廉价的鱼类生长激素产品成为可能,为鱼类养殖业新型饵料添加剂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和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异源表达两方面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