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部满西异井和南部塔中一井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周年日射定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沙漠散射辐射的云和沙尘因子作用、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给出了沙漠散射辐射的观测极值。  相似文献   

2.
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的是1992年2月9日至1993年2月9日在南极中山站记录的各种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并对各种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观测资料分析,了解高纬地区地磁脉动的形态特征,对南极极隙区高空大气电磁环境、太阳风和磁层相互作用等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频高图和磁照图研究了1989年3月13日磁暴的亚极光区电离层效应。在紧接着磁暴急始后F层的虚高h′F急剧上升,临频f0F2急剧下降,然后出现扩展F并持续几小时。在磁暴主相,电离层出现严重的吸收,但有时仍能观测到h′F的增加和伴随着的f0F2的降低。在磁暴急始后的第二和第三个晚上观测到极光型Es和夜间E层,其峰值电子浓度高达7.5×105el/cm3,文中讨论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同一经度扇区的4个电离层站的h′F和f0F2的行为表明,观测站的纬度越高出现的吸收越严重,f0F2呈下降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4.
南极普里兹湾NP951柱样元素地层与古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森昌  颜文 《极地研究》1997,9(2):33-39
对南极普里兹湾NP951柱样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冰盖消融、淡水涌入和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大;沉积物中SiO2、Al2O3、Fe2O3、CaO、MgO、P、S、Corg等元素组分较好地记录了由古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物源改变,这些元素组分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与古海洋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迁相一致;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气候大致可分为温暖期、寒冷期、高温期、转冷期和转暖期五个区段;在柱样的145cm(14.4kaB.P.)、85cm(10.3kaB.P.)和25cm(6.3kaB.P.)处出现了古气温的高值点,指示了气候的变化;85cm处元素含量的突变指示了异常事件的发生,该层位正好对应于哥德堡地球磁场漂移,全球气温突然变暖,标志着10.3kaB.P.以后南极地区进入了全新世。  相似文献   

5.
王宇  张成诚 《热带地理》1996,16(4):325-330
本文应用云南26个代表站1956-1990年供35年的5月除水量资料进行EOF分析,研究了云南5月降水量变化的分布特征,并归纳总结了云南1956年以来5月降水颁类型。研究表明,云南5月水前3个特征场时间系与同期热带太平洋海温有明显的遥相关。  相似文献   

6.
南极麦克斯韦尔湾及邻近海域高锰酸钾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南极水域的污染状况,于1993年12月~1994年2月对南极麦克斯韦尔湾及邻近海域的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变化和分布状况进行了监测。39个站次的测值在0.334~1.959mg/L之间,符合中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第一类水质(3.000mg/L)要求。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高于湾口及湾外。分析了湾内、湾口和湾外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对CODMn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南极长城站及邻近海域的环境保护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t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s/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e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l/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  相似文献   

9.
何剑锋  陈波 《南极研究》1995,7(4):53-64
从1992年4月12月对东南极中山近央求发年冰生物是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预测。冰底有色层出现在4月下旬和11月下旬,集中于冰底2-3cm,叶绿素α最高含量分别为88.3mg/m^3和2810mg/,^3,相应的冰藻数量分别为3.5×10^6和1.21×10^8个/升。  相似文献   

10.
南极15ka以来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NP95-1及西南极长城湾NG93-1两柱样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获得了南极地区15.0~5.5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磁学参数较好地记录了古气候变化及沉积环境变化的信息。NP95-1柱样较好地记录了Heinric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以及波令-阿罗德暖期,其中Heinrich1事件发生于14.3kaB.P.,新仙女木冷期为11.7~10.3kaB.P.,10.3kaB.P.以后,南极地区进入全新世。在全新世,两柱样记录了在10.0kaB.P.及6.0kaB.P.前后两个暖期,其间夹有小幅气温下调的时段;6.0kaB.P.后,两柱样均有气候颤动变冷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杨少峰)(肖福辉)CharacteristicsofPc3pulsationsatGreatWallStation,Antarctica¥YangShaofengandXiaoFuhui(InstituteofGeophysics,Academia...  相似文献   

12.
ThecharacteristicsofPi2pulsationsatGreatWallStation,AntarcticaYangShaofeng(杨少峰)andXiaoFuhui(肖福辉)(InstituteofGeophysics,Academ...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过极区的短波长电路的衰落特性,在南极长城站收测莫斯科、依尔库茨克的短波授时台信号,并给出各频率对应的衰落深度、衰落率、衰落平均持续时间等参数的统计特征和衰落幅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1)在莫斯科、依尔库茨克-南极长城站两条电路上,其电离层短波信道是快衰落信道,信号幅度衰落绝大部分服从瑞利分布,分布特性与频率、时间、距离、位置关系不大;(2)莫斯科-南极长城站电路的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有关,频率低,其衰落深度大。但依尔库茨克-南极长城站电路的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无关,说明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的关系还要受距离、位置等因素的影响。(3)频率越高,衰落率也越高,04:00~09:00时段内衰落率高于其他时段。  相似文献   

14.
《极地研究》1990,1(1):67-74
The distance from the Great Wall Station (62.2°S, 58.9°W) to Xinxiang (35.3°N, 113.8°E) is 16981 kin. The path passes through the polar cap absorption region and the auroral absorption zone, and it is across the equator.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effects of 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and usable time blocks and frequency ranges between the Antarctic Great Wall Station and Xinxiang from December 1985 to March 1986 are introduc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sable frequency ranges with the estimated MUF is made. The upper limit of frequency ranges of communication along the short great circle path basically agrees with the MUF bu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long the long great circle path. Secondly, the result of the propagation bearings experiment in January to February 1986 is introduced in more detail, The propagation along the great circle path from the Great Wall Station to Xinxiang is the main propagation mode. But the propagation along non great circle paths occurs at times between Great Wa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 1 990年 1月 ,在南极长城站邻近海域采集水质样品 2 0组 ,底质样品 2组 ,生物样品 4组 ,冰雪样品 1组。同年 5月进行样品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 ,南极长城站邻近海域的水质、底质和生物体以及冰雪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DDT和六六六。  相似文献   

16.
徐绍铨 《极地研究》1989,1(4):57-64
经1985年12月~1987年3月,三年度夏测绘科学考察,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精确的测绘基准系统。它包括大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参考系统。本文叙述了建立这些基准系统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南极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收集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溶胶,构建气溶胶中空气微生物16S rRNA基因文库,发现南极空气微生物具有很高的多样性,93个克隆子包含了53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hannon指数为3.58,Simpson指数为0.04。南极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细菌类群为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Chloroplasts、Bacteroidetes、Firmicutes、Planctomycetes、Proteobacteria及Verrucomicrobia等7个门,Proteobacteria门的细菌是优势类群,占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细菌克隆文库的65.7%。克隆文库中海源微生物序列及陆源微生物序列各占30.1%,说明长城站附近具有较强的海陆大气交换。我们发现有15个克隆子序列与人类活动相关,占总克隆子数的16.1%,说明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了长城站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光度计和半球辐射计观测的资料、分析了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南极长城站云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气溶胶的谱分布。结果表明,在长城站夏季,云和气溶胶的光学厚度都较大,其均值分别为12.7和0.094。  相似文献   

19.
甄卫民  曹冲  吴健 《极地研究》1994,6(3):36-40
本文采用现有模式,利用长城站电离层观测资料,模拟计算了F2层峰值高度及子午向热层风昼夜变化等。同时采用了热层风模式计算了长城站热层风的经验预测值。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长城站的两个异常特征。夏季异常即f0F2最大值出现在夜间。冬季特别是6、7月份临频显著减小。太阳辐射电离与热层中性风的竞相联合作用是导致夏季异常的关键。长城站地理上虽属高纬区,却处在地磁中纬区,这是分析上述异常特征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继在南极中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后,2012年1月在南极长城站又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二个永久性验潮站。通过对长城站验潮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验潮基准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和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以及长城站附近海域海洋潮汐170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据此进行了潮汐预报,同时分析了长城站潮汐余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利用附近的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的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可以显著提高长城站验潮站潮汐预报的精度,余水位改正后2014时段的潮汐预报中误差为±3.42 cm,明显好于改正前的预报中误差±10.4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