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
饶勇  于水  黄兴文  程超 《世界地质》2016,35(4):1041-1051
古生界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和轻质原油勘探层系,阿拉伯板块构造--沉积演化为古生界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前寒武纪—寒武纪早期Huqf群和志留纪Qusaiba段两套优质成熟的烃源岩、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大型基底隆起或盐拱成因背斜、断背斜圈闭控制着古生界油气的分布,构成了古生界Huqf和Qusaiba两套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每套含油气系统均包括多个油气成藏组合。受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和盐构造、有利储盖组合以及断裂通道3个主控因素的影响,古生界油气成藏以下生上储侧向+垂向断裂输导运聚成藏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地学前缘》2017,(3):249-256
Sureste盆地为墨西哥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但与墨西哥湾北部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勘探潜力。在分析油气成藏要素、成藏模式的基础上,首次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与评价,指明了盆地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以上侏罗统提塘阶为主的4套烃源岩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5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优质储层为盆地提供了多样的勘探层系。受盐岩活动、构造运动和沉积负载的共同控制,盆地发育6种圈闭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据此,将成藏组合在纵向上划分为深部、中部、浅部3套,其展布范围、控制因素及勘探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油气发现在中部成藏组合最为富集,其中深部和中部成藏组合以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浅部成藏组合以"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盐刺穿相关油气藏为主。盆地未来勘探潜力主要集中在陆上深层和海上深水。陆上深层深部成藏组合的牛津阶风成砂岩勘探程度很低。海上深水至今未有油田投产,其西侧以浅部成藏组合为目标,东侧以中部成藏组合为目标,南侧以深部成藏组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
西北非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受泛非、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西北非构造演化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中生代裂陷、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复杂过程,发育三叠、伊利兹、锡尔特等多个超大型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两套成藏组合:撒哈拉地台为主的古生代成藏组合、北部大陆边缘为主的中新生代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西非海岸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划分各盆地成藏组合并评价资源潜力,最终提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海岸17个盆地从北往南可分为5段:北段盐盆、中段盆地、尼日尔三角洲、中南段盐盆和南段盆地,其形成演化可分为前裂谷、同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总体发育6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在西非海岸17个盆地中共划分出27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资源评价基本单元,采用类比法、发现过程法和主观概率法,计算和预测西非17个盆地待发现常规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46 175 MMBOE。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中南段盐盆和尼日尔三角洲,纵向上主要位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西非海岸17个盆地按勘探潜力从大到小分为Ⅰ、Ⅱ、Ⅲ类,应重点选择Ⅰ、Ⅱ类盆地开展勘探活动。西非重点勘探目标为深水浊积岩和盐下碳酸盐岩,每个盆地主力成藏组合叠合最多的区域就是该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气区之一,构造演化极其复杂,盆地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主动陆缘型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陆缘型盆地和前陆盆地等4种类型。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成藏组合的概念及划分原则,对东南亚14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进行成藏组合划分及特征描述,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运用发现过程法对各盆地待发现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成果认为:(1)东南亚盆地大致可以划分为中生界成藏组合、前第三系基底成藏组合、古近系成藏组合和新近系成藏组合等4个成藏组合;(2)待发现资源量最大的4个盆地为库特盆地、文莱—沙巴盆地、东爪哇盆地和泰国湾盆地,待发现资源量最大的成藏组合为新近系成藏组合;(3)东南亚地区陆上盆地勘探程度高,近海勘探为近期重点勘探领域,深海勘探和成熟探区新层系及岩性-地层油气藏为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相似文献   

9.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 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0.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套有利储层,是盆地两套新目的层系。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总结出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类有利成藏组合,陆架边缘砂岩储层分布和深水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条件分别是2个勘探新层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成藏条件特征的研究认识为明确盆地勘探潜力和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古生界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勘探开发成效显著。随着勘探不断发展,超深层、更古老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的认识面临挑战。本文从古老小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的角度,剖析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对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等克拉通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分异作用研究,认为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对沉积、成储与成藏组合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分异控制的三类油气聚集带是未来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讨论了以成藏组合为基础评价单元的资源评价方法,对计算方法和参数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南美洲28个盆地共计89个成藏组合的资源评价,综合预测南美洲剩余石油可采资源量约348 768.8MMB,剩余天然气可采资源量528 685.5Bcf。南美洲剩余油气资源在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纵向上已发现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白垩系和第三系中;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的主力成藏组合中。南美洲常规油气的勘探方向应重点关注陆上的前陆盆地和海上的被动边缘盆地2个领域,重点选择一类和二类盆地开展勘探活动。单个盆地中,可以通过成藏组合的叠合来确定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4.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南部和中部,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盆地中央的反转强度比侧翼大,东南方向反转强度增加.马来盆地大致划分为4个成藏组合带:基底成藏组合带、下部成藏组合带、中部成藏组合带和上部成藏组合带.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成藏组合带为马来盆地内最重要的一个成藏组合带,其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的85%,天然气占48%.盆地烃源岩经历多期生烃和混合生烃的过程,在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受到抑制.油气运移以横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和盆地形态的控制,呈现东南部和中部为油藏、北部为气藏的分布格局.将马来盆地划分为6个大勘探区域,其中东南挤压背斜区是马来盆地主力油气产区,石油储量占整个马来盆地的69%,天然气储量占62%.提出9个潜在有利目标区,其中3个为潜在勘探有利区,6个为新兴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刘刚  张义杰  姜林 《地质科学》2014,49(4):1314-1326
为明确陆梁油田储集层排驱压力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影响作用,基于油田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设计实验模型,运用成藏物理模拟方法,模拟断层输导下的油气成藏过程,观察现象、 分析结果,揭示了陆梁油田不同储盖组合成藏性能受排驱压力控制,即在注入一定压力下,与断层对接储集层排驱压力较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且含油饱和度较高;与断层对接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成藏较晚难度较大,含油饱和度较低。未与断层对接的储集层,无论其排驱压力大小,均难以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陆梁油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组合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罗斯油气纵向分布地层跨度大,总体上可分为前寒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四大套含油气层系。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统计分析,前寒武系—下古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克拉通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伏尔加—乌拉尔和蒂曼—伯朝拉前陆盆地;中生界油气藏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裂谷盆地和东巴伦支海裂谷盆地,北高加索前陆和东西伯利亚克拉通边缘坳陷也有分布;新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以北萨哈林为代表的弧后盆地群内。文中以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基础,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通过对上述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关键成藏要素分析,应用油气藏发现过程法,对盆地的待发现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俄罗斯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依旧丰富,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主要赋存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在西西伯利亚盆地、东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  相似文献   

17.
马来盆地烃源岩包括湖相页岩和河流三角洲相煤、页岩.湖相烃源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K组页岩是盆地中生烃潜力最好的烃源岩.盆地中部源岩通常都是过成熟,边缘大多处于生油窗或未成熟.中-晚中新世马来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反转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南部和中部,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盆地中央的反转强度比侧翼大,东南方向反转强度增加.马来盆地大致划分为4个成藏组合带:基底成藏组合带、下部成藏组合带、中部成藏组合带和上部成藏组合带.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成藏组合带为马来盆地内最重要的一个成藏组合带,其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的85%,天然气占48%.盆地烃源岩经历多期生烃和混合生烃的过程,在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受到抑制.油气运移以横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和盆地形态的控制,呈现东南部和中部为油藏、北部为气藏的分布格局.将马来盆地划分为6个大勘探区域,其中东南挤压背斜区是马来盆地主力油气产区,石油储量占整个马来盆地的69%,天然气储量占62%.提出9个潜在有利目标区,其中3个为潜在勘探有利区,6个为新兴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重油具有黏度大、大规模连续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于开采等特征,利用传统的体积法评价其资源潜力无法揭示重油资源在空间三维尺度上的富集差异性或预测"甜点区"的分布。空间网格插值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划定各单元分布面积,统计和分析每个成藏组合储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采收率4个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插值,实现关键参数网格图的空间叠加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成藏组合的重油资源丰度图,定量表征重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厘定重油"甜点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扎格罗斯褶皱带重油资源潜力评价,揭示三叠系-侏罗系Butmah成藏组合、侏罗系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以及第三系成藏组合总可采资源潜力为140亿t。其中,未来有利勘探目标为白垩系成藏组合,可采资源量为85亿t。初步预测"甜点区"位于盆地西南部。  相似文献   

19.
布劳斯盆地的油气勘探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亮点之一,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目前还很低。以盆地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现状和油气田最新资料等为基础,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布劳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布劳斯盆地属边缘海型被动大陆边缘,发育三套主要烃源岩:主力储集层为侏罗系—下白垩统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中、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是区域性盖层。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块、压实披覆背斜和倾斜断块构造,油气主要通过断裂系统垂向运移到相邻圈闭和上部的圈闭中,盆地内发育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包括下白垩统成藏组合、上侏罗统成藏组合、中下侏罗—上三叠统成藏组合和石炭—二叠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峰 《世界地质》2014,33(2):439-447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富油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研究表明,贝尔凹陷经历了"早、中、晚"三期成盆及南屯组末、伊敏组末两期改造的构造演化过程。每期"成盆与改造"对油气成藏起着关键性作用。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纵向上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南屯组自生自储型组合为主要勘探层系;发育缓坡反向断阶带、复式箕状断陷间的断裂隆起带及保存条件好的小深洼槽三种成藏模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明确了贝西斜坡带南部、苏德尔特构造带南部及贝东洼槽群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