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胶南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的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上结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1)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炒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2)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碰撞造山队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3)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  相似文献   

2.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山  石准立 《现代地质》1995,9(4):409-418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水泉沟杂岩体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泉沟岩体为岩浆成因,岩体的侵位深度2-3km,侵位时代为印支期,划分为4种岩石组合1,水泉沟岩体是一个钾质-高钾质的钙碱性,弱碱性和碱性岩石共存的杂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变异图解证明岩浆存在两种演化趋势,一是酸性演化趋势;辉石闪长岩-角闪二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碱长花岗岩;二是碱性演化趋势;正长岩-霓辉正长岩-碱长正长岩。  相似文献   

5.
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划分出燕山造山带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时期的五个岩浆活动阶段,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变形序列的关系。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玄武岩(和安粗岩);而第二阶段以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两次岩浆活动阶段,较早的阶段(第四阶段)以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而后一个阶段(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其中,第二,三岩浆活动阶段分别早于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末的两次主造山幕发生的时代,所以燕山地区主造山幕的P-T-t演化为逆时针轨主迷。同时,第五阶段岩浆活动对应于造山后崩塌阶段。本文归纳的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造山后崩塌和碱性花岗岩形成。  相似文献   

6.
崂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崂山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碱和碱性岩套构成的复合花岗岩体,可划分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同夺四个单元,结晶年龄分别为146.8、126.2、113.0和110.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钙碱性岩套自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呈现向富硅、富碱、低铝、低钙、低镁方向的演化特征;碱性花岗岩总体呈现出高硅、高碱、低铝、低钙、低镁的特征,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Ga、Nb、Hf、Zr、Y及Ga/Al、F/Cl比值等明显偏高,与国内外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分相当。同位泰示踪及成岩机理研究揭示出崂山花岗岩起源于下地壳基底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两套岩石分别与两次熔融事件有关,钙碱性岩套各单元是岩浆不同分离结晶程度的产物,而碱性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经先前熔融事件(形成钙碱性岩套)萃取过的残留源岩,其形成与AFC过程有关。基于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崂山花岗岩是胶北地体-胶南地体陆-陆碰撞剪切造山带构造发展演化至特定阶段的产物,钙碱性岩套形成于造山晚期压性或压性向张性转化的应力环境,而碱性花岗岩则形成千造山期后的剪切张性(transtension)构造环境.后者成为苏北-胶南地区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定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新理论将苗儿岩体划分为13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两个独立单元。不同单元、超单元的性质特征揭示了不同构造期古老岩石重熔的岩浆,沿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在隆起核部冷凝成岩的演化规律。雪峰期形成猫儿界单元线浅成相裂隙喷溢型火山岩;加里东期以NE向基底断裂的中心式扩展定位形成中深成相黄金超单元主体,自中心往外,岩体由新至老分布;印支-燕山期延续 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因环状裂隙影响,印支期光旺岭单元侵入体总体呈NE向展布,且以加里东期岩浆侵位中心呈半环状排列;燕山期八角亭超单元3个NE向带,是岩浆呈岩墙式扩张定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胡受奚  赵乙英 《岩石学报》1994,10(4):370-38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9.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浙东沿海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东沿海火山-侵入岩地区系统地研究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年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确定存在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两种同源岩浆演化序列。详细划分了侵入体,归并和建立单元、超单元及超单元组合三级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11.
福安赤路钼矿产于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似斑状中细粒花岗岩及晚侏罗世赤水组上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接触带上,内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外带矿体呈脉状。区内花岗岩是在早白垩世中酸性-酸性系列岩浆喷发之后,在燕山晚期第四次入侵,经长期分异演化的超酸性花岗岩;钼矿的成矿时间在花岗岩形成之后,正长斑岩形成之前。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
白马尖超单元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详细填图,将白马尖复式杂岩体解体出91个侵入体,归并6个单元,3个超单元,它们均属燕山期产物,物源于壳幔混合岩浆。岩石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方向演化,岩浆活动由弱强弱,一幕一幕向上推进,呈向北东迁移趋势。区域构造活动和岩浆自身演化的双重因素制约了白马尖超单元组合。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办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飞  罗照华 《现代地质》1995,9(2):203-211
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深成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碱性花岗岩杂岩体.在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体,并对该碱性花岗岩超单元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对杂岩体的成因性质及岩浆起源的物化条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沙尔塔拉碱性花岗岩超单元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是该地区造山期后陆壳整体抬升过程中拉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将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淮阳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淮阳燕山期断陷盆地岩浆岩广泛分布。晚侏罗世火山岩以安山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浆由中性向碱性方向演化。可划分出南北2个火山岩带,南带以中性岩为主,北带粗面质火山岩增多。与火山岩同源的侵入体由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成,带有明显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北淮阳燕山期岩浆岩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大规模陆内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尾亚复式岩株热变质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尾亚椭圆形复式岩株位于兰新铁路尾亚车站一带,距哈密市约140 km。在构造上位于卡瓦布拉克微地块中部几个大构造线交切处的构造软弱部位。它是由尾亚超单元和环形山超单元组成的典型环状杂岩体(称尾亚超单元组合)。经对其地质特征研究,前者由深源碱性的碱性辉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斑状钾长花岗岩5个单元组成;后者由壳幔混合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间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4个单元组成,它们间为超动式接触关系,反映了岩株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浆的演化序列。 尾亚复式岩株使围岩地层有显著的避让机械…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西坡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的岩石谱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维敬  方宗斌 《江西地质》1994,8(4):281-295
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出露着数百处规模不等的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通过对早古生代至第三纪的不同年代花岗岩类综合类比,在该区建立单元48个,归并12个序列,5个超单元和1个超单元组合。基本上形成了该区内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岩石谱系单位,反映了构造岩浆旋回的特征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述了冀东燕山期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等特征,并将本区燕山期花岗岩分为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和深部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它们与金矿是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20.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一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人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