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殿卿院士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他是李四光教授最忠实的学生和助手,他不但继承了李四光教授的学术精华,在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学方面还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迈耶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冰川学家之一,为表彰这位从事冰川学事业三十多年,并对整个国际冰川学界活动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国际冰川协会在他60周岁之际授予他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Seligman Crystal)。 迈耶1925年诞生于伊阿华市一个教授家庭,1949年毕业于伊阿华州立大学电子工程  相似文献   

3.
1958年6月下旬,施雅风先生率领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进驻亘古寂静的祁连山北大河柳沟泉沟,搭起一群古旧的马式帐篷,露天席地开始了中国首次冰川学学习班.授课者是中国科学院特邀的现今俄罗斯冰川学家道尔古辛(ЛД.Дoлryшин)教授,听课的都是一些未入冰川学门的青年学子.其中的大部分后来从事于中国冰川学研究,并成为中国冰川研究的主力.授课从冰川形成开始,继而是冰川的组成结构、冰川类型、冰川运动、冰川积消……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只是冰川学的入门知识,但作为初学冰川学的青年人却甚感深奥,聚精会神.  相似文献   

4.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4,26(1):120-120
最近由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全部由英文编写的冰川学专著《Glaciological Study of Collins Ice cap King George island Antarctica》(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川学研究)(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2002), 主编为Han Jiangkang(韩健康), Kang Jiancheng(康建成),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共15章, 187页, 290000字.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注定是我生命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有3位科学大师先后离开了我们,他们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院士,中国河流泥沙工程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江河治理泰斗谢建衡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朱光亚院士.此前的2010年12月12日,当我专程去南京看望我的导师施雅风先生时,他人虽在病床,但仍向我们安排他正在计划的很多事情.他甚至详细提出了他十分关心的、由他科技进步二等奖奖金为基础设立的基金评审小组成员名单和第一届被奖励者的候选人名单.我们当时在场的人甚至有点兴奋,认为这是他病情好转的标志.现在想来,也许这时他已感觉到在世时间不多,在向我们安排重要的后事.由于医生不希望我们谈话太多,他的安排和交代不得不中止.我们约好下次再谈.没料到这竟是最后诀别!每当想起,悲恸不已!他奔波在科学研究不同场合的身影总是不断在我脑海涌现!  相似文献   

6.
由施雅风院士主编并有诸多学者参加的、<简明〈中国冰川目录〉>专著, 于2005年7月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世. 历时22年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是中国和世界区域冰川学研究的一件大事, 它首次按国际冰川编目规范, 全面、系统、详尽、 汇编了中国的全部冰川,提供了中国冰川的第一手基础数据, 对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冰川研究作出了贡献, 也给中国西部水资源研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冰川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8,20(3):227-232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为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南极冰川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对南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居于国际研究的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8.
1978年9月14日—10月20日,我们一行四人以中国科学院冰川学代表团名义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世界冰川目录国际讨论会”,会后访问了瑞士、法国和英国十九个与冰川学研究有关的机构。这次会议和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比较具体地了解了国际冰川学研究的情况及我国冰川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普若岗日冰原表面运动特征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冰川运动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冰川的基本性质,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40a来,我国冰川学者先后对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等部分冰川进行了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1~6],施雅风、黄茂桓等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的运动机理以及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这些分析观测的冰川类型均为山谷冰川或冰斗山谷冰川,而对冰帽型冰川的运动特征的观测分析甚少.  相似文献   

10.
南极地区自然界现存的冰雪体,是南极冰川学研究的对象。南极冰雪体及其变化对全球水体的分布和循环以及气候、环境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使南极冰川学研究不仅在南极科学中处于主要地位,而且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举足轻重。 南极冰盖巨厚的冰雪内保留有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冰芯综合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南极冰川学正在向大尺度宏观方向和冰体内部微观方向两个方面迅速发展,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热点为:1、冰盖的物质和动态平衡——海平面和气候变化;2、冰芯综合研究。 中国南极研究起步较晚,南极热的兴起仅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此,笔者提下列几点建议:1、南极冰川学是一门国际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工作只能从横向与各国同行相比,要求研究内容具有国际水平;2、为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需要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南极冰川学科研骨干队伍;3、抓紧建设南极冰川学实验室的建设;4、切实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相似文献   

11.
出版消息     
这是我国第一部冰川学研究专著。它从冰川的发育条件与区域分布、冰川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过程,冰川的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冰川融水径流,以及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洪水等方面对30年来我国现代冰川考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论述。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冰川和冰川学、中国冰川学的发展及冰川研究的社会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中国西部高山冰川!形成的地貌、气候条件和雪线分布;第三至第  相似文献   

12.
施雅风和李吉均(1994)在总结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出了3个有待深化和争论的问题:1)不同地区最大冰期出现先后差别的原因尚不清楚;对是否存在一种与季风区相反的模式,即冰期与雨期同步;3)在冰期变化中"气候因素与构造因素何者为主".这3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冰川学研究留给下世纪的3个问题.它的解决只有冰川学、气候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的结合才有可能文章拟对此3个问题提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是俄罗斯著名冰川学家列奥尼德.德米特里耶维奇.道尔古辛(Leonid Dmitrievich Dolgushin)教授百年华诞,道尔古辛教授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冰川学家,也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启蒙者.道尔古辛教授1911年5月24日出生于俄罗斯乌德穆尔特(Ud-murtia  相似文献   

14.
冰川学的开始从Josias Simler(1530—1576)、Johann Heinrich Hottinger(1680—1733)特别是Johann Jacoh Scheuchzer(1672—1733)对瑞士的阿尔卑斯式(Alpine)冰川的早期观察,冰川学就开始了(Simler,1574; Hottinger,1706;Scheuchzer,1723)。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有少数几位自然科学家勇敢地登上了展现冰的壮观景象的高山。Simler和Scheuchzer都认为冰川的形成是雪在高阿尔卑斯山(Alps)堆积的结果。Schen chzer区分出永久冻雪和冰川,并且阐述了由于产生冰川的山岳特征不同而冰川互不相同。他证实了Hottinger的冰川层叠、前进和后退的观察,并且说明了由于渗透于冰裂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引起的冰川运动。这种观点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膨胀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冰期演化三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懋苍  柳艳香 《冰川冻土》1999,21(2):181-185
施雅风和李吉均(1994)在总结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出了3个有待深化和争论的问题:1)不同地区最大冰期出现先后差别的原因尚不清楚;2)是否存在一种与季风区相反的模式,即冰期与雨期同步;3)在冰期变化中“气候因素与构造因素何者为主”。这3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冰川学研究留给下世纪的3个问题。它的解决只有冰川学、气候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的结合才有可能。文章拟对此3种问题提点看法,以期“  相似文献   

16.
《冰川冻土》征稿简则一、《冰川冻土》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主办的冰川学、冻土学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冰川学、冻土学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冰川冻土》以中文出版,附有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及...  相似文献   

17.
冰川变化是现代冰川学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早在1773年,J.Walcher就提出了冰川变化与天气状况紧密有关的假设。迄今,关于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经仁 《冰川冻土》1997,19(3):284-287
以英国出版的《极地与冰川文摘》为统计蓝本,据文摘法确定冰种学和冻土学的外文核心期刊,并按学科对这些期刊进行分类,指出《自然》、《科学》和《国际学位论文文摘:B》等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在冰川学和冻土学核心期刊中的重要性以及冰川学和冻土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1982年8月23—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西黎巴嫩市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应用冰川学讨论会。该讨论会是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陆军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联合主持的。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英国、西德、瑞典和中国等15个国家的约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赞助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山地冰川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冰岛、瑞士、英国、挪威、苏联及中国等9个国家的49名科学家(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23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致开幕词,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出席了招待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著名人士有国际冰川学会主席G.K.C.Clarke(加拿大)、副主席B.Wold(挪威)、会议论文主编R.L.Hooke(美国)、秘书长.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