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对洛南石门-潘河断裂以南地区中元古界叠层石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该断裂南北两地区的中元古界地层完全可以对比.因此,石门-潘河断裂不具备地层区划界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商洛市潘河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潘河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的北秦岭东西向洛源-石门-马超营断裂与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带之间,南西距蟒岭岩体约10 km.它属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上段绿片岩系掩盖下的似层状、层状矿体,产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下段一套浅变质绿片岩与(矽卡岩化)大理岩的不同岩性层间接触界面间.区内岩浆活动、矿体产出形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燕山地区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年龄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在研究区金州大和尚山侵入于“桥头组”辉绿岩也获得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904±15 Ma~1125±38 Ma).这些年代数据使我们认为对于辽南地区前人所划“震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应进行重新考虑.本文以岩石地层和旋回地层为实际材料,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以及年代地层为手段,从长岭子组能否作为标志层入手,对辽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了系统研究,否定了长岭子组在地层对比中的标志层意义,首次提出葛屯组才是金县地区与复县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标志,并将复县地区的五行山群置于金县群之上,从而将辽南地区“震旦系”由老到新重新厘定为中元古界旅大群、革镇堡群和金县群与新元古界永宁群、细河群和五行山群.以碎屑岩为主要特征的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发事件,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群与蓟县剖面长城系进行了对比;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并含丰富的叠层石Paraconophyton-Conophyton-Baicalia-Chihsienia等组合的革镇堡群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富含叠层石Linella-Gymnosolen-Katavia-Cuijiatunia-Xingmincunella组合的金县群可与下马岭组对比,从而将金县群首次置于中元古界上部.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和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与加拿大新元古界小达尔群-含铜白云岩对比,永宁群-五行山群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早期.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在我国建立中-新元古界系一级的地层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意义.同时,由于对该区中-新元古界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认了大连上升是中元古界与新元古界的分界面,并大体相当于北美格林威尔运动在华北地块上的响应,为探讨燕山地区与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特征,海水进退归程,构造运动以及重建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地层资料,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学和古构造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一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一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一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5.
吉南珍珠门组的解体与古-中元古界层序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辽东吉南是我国古-中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并不一致,使两省古-中元古界地层无法对比.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地球化学、年代及生物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Ⅰ、Ⅱ区镁质大理岩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Ⅰ区时代为中元古代,Ⅱ区时代为古元古代.对吉南古-中元古界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元古界划分为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古元古界划分为集安群、临江群、大栗子群.  相似文献   

6.
马圈一带山露的主要地层为上元古界栾川群和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是Pb、Zn、Ag的主要含矿地层。燕山期花岗岩在空间上与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常分布在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划分出百炉沟西凹-东凹-磨沟、百炉沟-黄花北沟-杨树凹等两个一级和银窝沟-大石渣沟-小石渣沟、板岔沟等两个二级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7.
北武夷山地区之银矿源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江西地质》1996,10(1):65-68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源层有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地层,下侏罗统碎屑岩系地层、石炭-三叠系灰岩地层和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地层。  相似文献   

8.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与辽北汛河流域中上元古界中陆源碎屑普遍较多,三者沉积序列相同、岩石组合相似、含有相同的叠层石组合,为靠近古陆边缘同沉积断裂活动较强的环境形成的。它们与燕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均属陆台沉积盖层,可以对比。应以燕山中上元古界划分标志对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9.
温同想 《河南地质》1998,16(4):251-255
河南省滑石矿资源丰富,规模巨大。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华能沉降带来栾川-薄山陷褶断束北侧,潘河-马超营大断裂和下汤-拐河大断裂之南附近。主要有三带一点:①卢氏中部潘河-铁洞村滑石成矿带;②栾川北部九里沟-天桥沟滑石成矿带;③鲁山下汤-方城独树滑石成矿带;④泌阳台山滑石矿点。总长300km。河南滑石矿的特点是大而贫,但可选性尚佳。目前已形成以民采为主的规模性开采,在方城独树形成了颇有名气的滑石市场。  相似文献   

10.
豫西汝阳中上元古界层序地层划分及其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景勋 《河南地质》1997,15(1):29-35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汝阳地区的中上元界汝阳群,洛峪群为一套河流相一滨海相一浅海陆棚相一局限台地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该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在该地层中识别出2个I型整合界面,9个Ⅱ型不整合界面,划分了1个I类层序,9个Ⅱ类层序,并将中元古界划归一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该工区中上元古界的岩石地层格架。中上元古界岩石地  相似文献   

11.
大横路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的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北部有少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表壳岩残块。侵入岩主要以燕山期基性-中基性为主。铜钴矿床产于含碳绢云千枚岩中,矿体长360-1400m,宽95-800m,厚3-108.7m,呈层状、似层状、分枝状,矿石以浸染状为主,次为脉状、网脉状。矿床属多期多成因类型,主要受大栗子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和变质作用控制,并有岩浆热液的叠加。  相似文献   

12.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源层有:(1)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地层(2)下侏罗统碎屑岩系地层(3)石炭-三叠系灰岩地层和(4)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地层。  相似文献   

13.
在华北地台中—新元古界中寻找金,银矿床的思路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华北地区燕山地区发现一批金、银矿床。它们主要赋存在变质核杂岩体主拆离断裂带上和肋的中-新元古界中。言语训初步地这些矿床的特征,阐述了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在盖层地层中的表现型式以及类似卡林型金矿床作用的主要特征。同时进一步指出华北地台包括中-新元古界在内的沉积盖层是寻找与伸展构造体系控制的金、银矿床的有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李六权 《陕西地质》2009,27(2):12-20
小秦岭地区具有寻找变质岩型等钛矿的地质条件,并已发现有多处金红石、钛铁矿线索。研究认为,小秦岭地区中元古界熊耳群及高山河组地层为寻找变质岩型钛矿有利层位,洛南西沟是碱性岩型钛矿成矿有利区;洛南石门-瓦子坪地区、兰田坝塬-洛南洛源地区和洛南白楼-西沟地区等3个钛矿找矿远景区;石门盆地深部存在一个变质喷发岩型钛铁矿床。应运用重砂测量、高精度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法和电法测量等工作方法开展普查,强化深部钻探找矿,将获得可喜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3)
中新元古界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前寒武系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过渡型或稳定型沉积盖层。由于形成于不同的构造阶段,且各个地区中新元古界沉积开始或结束的时间早晚不已,加之每个构造阶段沉积之后,遭受的剥蚀程度不一,使得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归属上认识尚难统一,导致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地层划分与对比混乱,同一套地层,由于后期构造的改造导致的地层分割,在不同的地质文献中赋予不同的地质意义和不同的地质年代,给研究区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学、油气地质学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造成了极大不便和混乱。以中新元古界主要地层单元的接触关系的研究为基础,以岩石地层单元的岩石组合及地质特征研究为重点,结合中新元古代叠层石组合、同位素年龄、沉积层序格架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新元古界岩石地层单元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17.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围绕斋江穹窿北缘分布着一套浅变质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上元古界。笔者等在这套浅变质岩层中新发现了变质复成分砾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岩层组合,通过区域对比,这套岩性组合与滇东南屏边—蒙自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的特征一致。因此将马关—麻栗坡地区寒武纪地层划归为扬子地层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9,13(2):221-222
1豫西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划分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区内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露头连续,是我国新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点。华北地台南缘在中、新元古代为发育有裂谷系的被动大陆边缘,总体为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朱旗展  万浩章 《江西地质》2001,15(4):241-246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以丰城三溪峡-东乡石马岭推覆构造分野。该推覆构造发育在萍乡-广丰深断裂与遂川-德兴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具有可行-逆冲推覆性质。原地系统为扬子地层分区中元古界牛头岭组、高桥组和将军岭组,外来系统是华南地层分区新元古界源里组,分别相当于蓟县系修水组和青白口系上施组同期沉积。根据推覆变形形式、构造岩特征和变形程度,可将推覆体划分为包括糜棱岩亚带、糜棱岩化亚带在内的变形主带和劈理化带。韧性剪切变形与推覆变形同期产生,但影响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20.
辽宁建昌八家子地区中元古界由下至上分为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大屯组、雾迷山组,其中大屯组为新建组。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叠层石特征,完全可与蓟县层型剖面的相应地层对比,其沉积类型为蓟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