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马门特周围及东部一带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地层,前人将其归为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作者在该地层玄武岩中测得LA-ICP-MS锆石年龄为(343±3.1)Ma(n=16,MSWD=0.68),为早石炭世。依据剖面及岩石组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层清理》(1999)及邻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岩性对比分析,将其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该组火山岩具有高铝、高碱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h,U,Nb相对亏损,具有板内碱性玄武岩性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泥盆系分布广泛,其中迭部县当多沟、若尔盖县普通沟一带剖面完好,层序清楚,总厚3700余米。由上志留统至下石炭统基本成连续沉积,其岩石地层单位由上而下是:下石炭统益哇组、上泥盆统陡石山组、擦阔合组、中、上泥盆统蒲莱组(新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鲁热组,下、中泥盆统当多组,下泥盆统尕拉组、上普通沟组、下普通沟组,上志留统羊路沟组(新建)。通过十三个门类的研究,建立了部分门类的生物层序,它们为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部分化石组合带的对比表明,本区生物群与华南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志留一泥盆系界线位于羊路沟组与下普通沟组之间,以牙形刺Icriodus woschmidti/Ligonodina elegans;腕足类Protathyris praecursor延限带/Molongia-Atrypoidea组合带,四射珊瑚Neomphyma-EmboIophyllum组合带/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  相似文献   

3.
西准噶尔玛依勒山一带早泥盆世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地区玛依勒山一带泥盆纪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较发育,以往资料一般将其划为中泥盆统。本次工作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泥盆世的化石,为该套地层的时代确定提供了依据。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马拉苏组和中泥盒统库鲁木迪组。  相似文献   

4.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划分为喀纳斯群、康布铁堡组、阿勒泰组等1群2组3个正式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段;生物地层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Ptychoptedria(Cornellites?)组合带,研究了化石生态地层学特征,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Cypricardinia-Paracyclas群落.讨论了研究区内震旦-寒武系、泥盆系年代地层系统,新厘定了下泥盆统(未分)和新近系.根据化学元素特征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6段.  相似文献   

6.
天格尔峰—艾维尔沟一带处于东、西天山交界部位,长期以来,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和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天山构造带的研究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东西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北天山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分布区域发现了两条不整合面和大量化石资料。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数据、变质-变形作用和沉积背景的差异,进一步将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解体为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狭义)、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狭义)、上石炭统后峡组和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并填绘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范围,厘定了测区的构造格局。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重新划分和厘定了博格达小区的地层系统,特别是对石炭纪地层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在原塔克尔巴斯陶组内发现不整合界面,从而将该组解体,其下部层位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特征可以和托斯巴斯陶组对比,从而将它们重新厘定为黑山头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并发现该组在下涝坝与下伏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为整合接触;将塔克尔巴斯陶组上部层位厘定为姜巴斯套组,依据发现的Choristites等腕足化石,笔者认为该组上部应该已经存在晚石炭世地层;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以及锆石U-Pb年龄,将七角井组的地质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早期,它和柳树沟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在祁家沟组顶部灰岩中发现了有孔虫等丰富的微体化石,认为它的时代是晚石炭世中期,和阿什喀腊组为同时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陆刚  胡贵昂等 《广西地质》2002,15(3):9-14,19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可划分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石炭系,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生物分带明显,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正>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上泥盆统发育,其下部称朱鲁木特组,为陆相地层,上部为洪古勒楞组,下石炭统称为黑山头组。洪古勒楞组建于1979年(曾亚参、肖世禄1979,侯鸿飞等1979)。1985年笔者重测洪古勒楞组的命名剖面,发现它可能位于向斜构造上,地层有重复,缺失与石炭系接触的上部地层;此外发现三个泥盆—石炭系的连续剖面。  相似文献   

10.
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北川桂溪—沙窝子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龙门山区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的北川桂溪—沙窝子村之间(图1)泥盆系剖面出露良好,全长约13km,厚度达4700m,地层连续,层序清楚,化石分带明显而稳定,是我国泥盆系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研究历史悠久。解放后,为适应矿产普查和地质填图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56年乐森(王寻)从生物地层观点将龙门山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石英砂岩、甘溪组;中泥盆统养马坝组、观雾山石灰岩;上泥盆统沙窝子白云岩、茅坝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取自该剖面。  相似文献   

11.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宝兴灵关─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 《地层学杂志》1995,19(1):9-19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3.
天格尔峰-艾维尔沟-带处于东、西天山交界部位,长期以来,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和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天山构造带的研究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东西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北天山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分布区域发现了两条不整合面和大量化石资料。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数据、变质一变形作用和沉积背景的差异,进一步将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解体为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狭义)、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狭义)、上石炭统后峡组和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并填绘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范围,厘定了测区的构造格局。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牟世勇  黄勇  岳龙 《贵州地质》2006,23(3):233-236
在青藏高原北缘1:25万区调工作中,于新疆且末县黄羊沟、西长沟一带原下石炭统地层中首次采获丰富的早三叠世孢粉化石,通过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地质时代的研究,将含早三叠世化石的地层体从下石炭统地层中分离出来,厘定为下三叠统西长沟组,并探讨了该组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分析前人大量的实测剖面资料,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生物地层为依据,对西藏色林错-它日错地区地层单元进行对比清理研究,认为1/25万区调报告中所建立的下奥陶统拉塞组应归为柯尔多组,三叠系多布日组应归为确哈拉群,并将区内白垩系重新厘定、划分为下统去申拉组、则弄组、多尼组、郎山组,上统竟柱山组,废弃了一批地层单元,统一了该区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库姆塔格石炭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天山地区的构造格局一直是地质界争议的问题之一.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于东天山库姆塔格沙垄地区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北侧灰岩中,发现了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Idiognathoides sinuata等牙形石,确认其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达拉阶,该套地层归属哈尔里克地层小区底坎儿组,具有弧后盆地建造特色.底坎儿组的分布限定了康古尔塔格断裂带的北界,在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大地构造边界确认等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达茂旗北瓦窑一带的西别河组和查干哈布组是1:20万区调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当时归于上志留统。1:25万区调中通过区域对比,将分布于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系、泥盆系进行了归并,不整合面之下的为上志留统西别河组,不整合面之上的为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该不整合的确立,标志着晚加里东运动在华北地块北部增生带有明显的响应,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音布鲁克地区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该套岩石组合区域上与中泥盆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乔洛特达坂幅PMⅣ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Ⅵ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ⅩⅩⅩⅣ地质剖面、托斯都幅PMⅥ地质剖面研究分析,初步确定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地层层序,建议将其厘定为中泥盆统阿克塔什组。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区域综合柱状图对比等,将该岩组时代定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9.
卫巍  庞绪勇  王宇  徐备 《岩石学报》2009,25(3):689-698
准噶尔西北部沙尔布尔提山地区下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相和海岸平原相。其中下泥盆统和布克赛尔组底部的乌图布拉克亚组为滨海碎屑岩相,曼格尔亚组为滨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芒克鲁亚组为滨海碳酸盐岩相。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为海岸平原相。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底部为海岸平原相,向中部过渡为滨海碳酸盐岩相,顶部为滨海碎屑岩相。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滨海碎屑岩相。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的古流向总体从北向南,显示研究区以北地区为物源区,即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区可能属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以南的晚古生代陆缘区。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早泥盆世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带中的早古生代岛弧发生隆起,为乌图布拉克亚组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随着岛弧被剥蚀殆尽,中、晚泥盆世呼吉尔斯特组和洪古勒楞组沉积时转而接受岩屑型再旋回造山带的物源供应,而早石炭世的物源则为过渡型再旋回造山带区。这种物源变化反映了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的建造特征和隆起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新疆阿尔泰铁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一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上泥盆统阿勒泰镇组和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少数为下石炭统和下古生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6种,其中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