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模糊神经网络在矿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震同天然地震一样会给矿山生产及人身安全等带来重大灾难。也是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的矿山灾害现象之一。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矿震是一个多输入、多干扰、单输出的复杂系统。由于干扰项的存在,使利用建模、神经网络等手段对系统进行预测时会导致很大误差。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在建立对象输入、输出关系时与传统数学方法不同。即可以建立在无模型基础上,并利用其较强的学习训练特性,自动获取对象的输入、输出关系表达;可以将专家的评价语言作为系统的干扰项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为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且平滑了观测数据的随机性。文章利用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及抚顺老虎台矿的矿震资料,对矿震最大震级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探讨了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在矿震预测中的应用。得出在运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为减小预测误差,应综合多种因素并提高专家评判语言的精确度的结论。指出在建立矿震系统预测模型时,利用干扰项将人为因素引入系统是必需的。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岩模式的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震是由采矿活动所引起的,产生于某些特定岩体,一定深度受高应力影响的微震.抚顺是我国著名的"煤都",但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产生的矿震对城市的影响日益严重,并产生了强烈的破坏作用,影响了城区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在介绍抚顺矿震特征类型基础上,提出了产生矿震的可能潜在条件,借用双岩模式对抚顺煤田矿震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借鉴日本Miike煤矿认为矿震可能主要产生于1140 m以上,煤层中的巷道表面高应力集中地带为矿震发生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矿震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纪玉杰 《城市地质》2002,14(3):11-21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开采中常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冲击地压,是各煤矿生产中严重的井下安全隐患,成为本市十大工业灾害之一。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对京西煤炭开采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山地质构造特点提出,冲击地压发生时常伴随明显的矿震,矿震的强度受煤质和煤层顶底板性质、地质构造和区域应力场、煤田开采技术和开采深度等因素制约。破坏性矿震除直接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造成直接的危害外,还常与采矿有关的矿山塌陷等地质灾害相伴发生,对地面居民地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认为各井田以保安煤柱(或煤带)为采掘对象的生产活动是促发矿震的主要人为扰动因素,建议在有计划的搬迁地表居民地后规划开采,否则应立即强令禁止。  相似文献   

4.
研究断层黏滑过程力学特征及规律,对预测断层矿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试验以粗晶正长花岗岩为例,采用双轴加载的方式进行直剪摩擦滑动试验,研究了不同断层倾角黏滑失稳特征,分析了不同侧压下加载速率为0.5、1.0、5.0μm/s时对断层错动黏滑失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黏滑失稳时临界剪应力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是先减小再增大,而应力降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低速加载、高侧压时,断层发生黏滑所需的临界剪应力最大,断层发生黏滑时产生的应力降最大。侧压增大时,临界剪应力增大,平均应力降增大,平均黏滑周期增大。加载速率越低,平均应力降越大,同一侧压下平均黏滑周期越大,侧压变化对平均黏滑周期的影响越显著。黏滑周期与加载速度之间满足负对数线性关系,且不受侧压影响。断层倾角由56°变为45°时,在相同的侧压下临界剪应力增大,平均应力降减少,平均黏滑周期增大。断层倾角为34°试样达到峰值应力时,断层发生瞬间失稳现象,随着围压的增大,发生失稳时能量的释放也越大。大倾角断层易发生断层矿震,但释放能量小、震级低,而小倾角断层不易发生断层矿震,一旦发生失稳,释放的能量大震级高。开采速度对断层矿震...  相似文献   

5.
深井开采地质灾害及矿山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震,又称为“矿震”,是深井开采中的地质灾害。它具有震源浅,震级小,烈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文章基于地球动力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北票台吉矿的实际研究资料为例,对地质动力引起的矿山灾害及矿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矿震”的发生是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与地下采矿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动力突变现象,一般发生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新活动比较显著的地区。文中还讨论了矿山地质动力的作用特征、井下活动断裂的变形与错动规律和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研究了“矿震”的震源机制、断裂错动及其与构造应力场和区域地方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夏季抚顺降雨频发且持续时间长,若遇上矿震,边坡极易失稳破坏。为分析雨季矿震作用对抚顺西露天矿的影响,采用极限平衡法整合渗流场,分析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同雨强,持续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等值线越密集,等值线闭合区域越多,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相同持时,雨强越大,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图变化越快;降雨量相同,雨强越小雨水入渗影响的范围越大;加入水平矿震荷载系数后,随着矿震烈度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降低。边坡降雨存在一个降雨临界值,降雨量未到达临界值时,边坡的安全系数下降缓慢,当到达临界值后,安全系数迅速下降。降雨和矿震对边坡安全影响极大,应当提前对边坡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矿震相关知识与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根据抚顺老虎台矿1995~2003年的矿震监测数据,针对矿区附近一栋七层砖混结构住宅进行了矿震响应分析。应用ADINA软件模拟了矿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将分析结果以剪力图、弯矩图及结点位移时间函数形式显示在图中。结果表明,在近些年频繁的矿震作用下,抚顺地区矿震对砖混结构影响较大,未来几年内结构的累积损伤有加大趋势,应及时进行加固以免造成较大的损失。该研究方法可用来模拟矿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对今后预测矿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文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动力灾害,如冲击地压、矿震、地表塌陷等,结合山东省新汶矿区、辽宁省抚顺矿区、北票矿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导致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机理,从改变采矿活动等角度阐述了控制这些地质动力灾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固关段;秦陇地震震中在陇县固关镇一带,震级为6$ {}^{3}\!\!\diagup\!\!{}_{4}\; $级,震中烈度为Ⅸ度。该地震的研究对于六盘山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青藏块体北东向扩展的动力学过程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度闽台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弱,而台湾海峡南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与上一年度相比则有较明显的增强。一、福建及其近海地区地震活动据福建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1月至12月福建及其近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以上地震49次(图1),其中2.0-2.9级44次,3.0-3.9级5次,最大地震为8月9日晋江海域ML3.6级。3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沿海一带(表1)。与上一年度该区域ML2.0级以上地震89次、最大震级ML4.5级相比较,2005年度福建及其近海地区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弱。图12005年度闽台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图(ML≥2.0)表12005年度福建…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地质科技情报》1993,12(4):97-101
对未来发生地震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是各个地区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建设规划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因素,提出了定量计算地震灾害经济损失严重性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考察,对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的6.1级地震中的房屋震害特点及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各类房屋建筑及主要地质灾害的震害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西南山区类似盈江的地震多发区带,城镇建设过程中在尽量选择高强度建筑材料且保证建筑材料合格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科学选址,应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对稳定性较差的场地应通过必要的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加固,以尽可能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道路周边还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避免地震来临时造成交通瘫痪,进而引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的地震基本烈度,按“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为六度区,作者综合分析了本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地震和近代地震活动的规律、地基土层的特性以及邻区地震可能波及的影响等因素,并考虑到上海市地位的重要性及城市结构特点,建议现定的上海地震基本烈度提高到7度。  相似文献   

14.
在某工程的区域稳定性研究和水库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的区域地震地质条件。依据实际存在的诱发地震条件组合,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环境进行了分区评价。重点研究了水库区地质背景、水库诱发地震的关键因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预测等方面。研究表明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有发生裂隙断块岩体型或裂隙喀斯特岩体型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强度仅为微震或弱震,其基本烈度不会超过历史构造地震对区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渠5.1级地震的Ⅶ度(弱)区达160km~2,Ⅵ度区达2470km~2,震害损失值达4300余万元,在对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具体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得出地震烈度在7度时第②、③层地基土易产生 轻微、中等或严重液化。建议在未来横沙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程中重视土的液化评判,以期 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外6.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43’,东经123°04’震级(Ms)6.1级,震源深度7km,陆上最大地震烈度为4度。上海虽普遍有感,但无明显损失。在解译长江口外地球物理场异常的基础上,发现这次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崇明—启东断裂与北东向镇海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北东向断裂右旋滑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We compiled available news and internet accounts of damage and other effects from the 26th January, 2001, Bhuj earthquake, and interpreted them to obtain 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ies at over 200 locations throughout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hese values are used to map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using a simple mathemat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 The maps reveal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Within the Kachchh region, the most heavily damaged villages are concentrated towards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inferred fault, consistent with western directivity. Significant sedimentinduced amplification is also suggested at a number of locations around the Gulf of Kachchh to the south of the epicenter. Away from the Kachchh region intensities were clearly amplified significantly in areas that are along rivers, within deltas, or on coastal alluvium such as mud flats and salt pans. In addition we use fault rupture parameters inferred from teleseismic data to predict shaking intensity at distances of 0–1000 km. We then convert the predicted hard rock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to MMI using a relationship (derived from internet-based intensity surveys) that assigns MMI based on the average effects in a region. The predicted MMIs are typically lower by 1–2 units than those estimated from news accounts. This discrepancy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ed effect of sediment response, but it could also reflect other factors such as a tendency for media accounts to focus on the most dramatic damage, rather than the average effects. Our modeling results also suggest, however, that the Bhuj earthquake generated more high-frequency shaking than is expected for earthquakes of similar magnitude in California, and may therefore have been especially damaging.  相似文献   

19.
煤田构造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含煤岩系赋存状况的显著特点,是后期构造变形及其变形的时空差异性,造成这种特殊煤田地质条件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演化进程、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构造应力场作用、煤系和上覆下伏岩性组合等五个方面。针对我国煤田构造的发育特点,提出了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总结了适用于煤田构造研究的技术手段及其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20.
Potassium‐argon ages on alkali feldspar phenocrysts from trachyte lavas and on trachyandesites of the Cape Hillsborough Beds, which crop out north of Mackay, Queensland, yield concordant ages of 32.5 ± 0.4 m.y. This age is Early Oligocene and by correlation provides much firmer control than previously available on the age of the sediments deposited in the Hillsborough Basin. Isotopic ages on an altered biotite and on alkali feldspar from the Mount Jukes Syenite Complex, to the southwest of Cape Hillsborough,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measured on the Cape Hillsborough Beds, suggesting a possibl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vas and the syenite intrusions. Pres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ainozoic volcanism in Queensland occurred in two main eruptive episodes. The earlier episode covered much of the Oligocene and its product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outhern half of the State. After a long hiatus of little or no volcanism there followed a later episode of volcanism in the Pliocene and Quaternary when widespread basaltic eruptions occurred, mainly in North Queens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