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山西测区流动地磁测点共35个,分晋北、晋中、晋南3个测区。在以往的观测中,一直采用自架通化台的模式,使野外观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导致观测效率低,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定襄、太原、临汾地磁台FHD数据是否可取代自架日变,以流动地磁的晋北、晋中、晋南地区通化数据为重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7年度辽宁省流动地磁测区40个地磁观测点所得的流动地磁总场数据,结合2017年12月19日辽宁海城M4.4地震发生前后流动地磁监测结果,分析地磁场出现的邻期差值局部异常特征,在研究地磁时序变化和地磁前兆异常后,认定该区域地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海城M4.4地震的前兆异常,得到了该地震与地磁场异常活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在京举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4月10-2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19日至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三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都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邢台5.4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和地磁异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②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③流动地磁部分点位测值呈现趋势性异常,震前全部点位观测值整体上升,形成完整的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6.
尤伟  施发奇  倪喆  李春光 《地震研究》2012,35(1):98-103,158
详细论述了《2005.0中国地磁图》、《2010.0中国地磁图》西藏测区的两次测点点位勘选及测量工作过程,通过大量的、与规范指标要求相关的数据分析,说明了野外观测质量的可靠性,并对通化后的2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在西藏测区覆盖范围,磁偏角零等值线向西偏移,偏移量约为0.4°;地磁场总强度平均增加值为206 nT,磁倾角的平均增值为0.45°.  相似文献   

7.
用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在野外进行地磁场总强度测量的流动地磁测量工作已在地震部门许多单位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经验。为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制定了有关规范,对仪器的标定、比测、野外观测以及资料通化等重要环节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对野外测量资料误差的来源、性质、量级等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G856F的地磁野外测量处理程序的功能、使用方法及在山西地磁野外观测中的应用.认为该程序可在野外观测结束后立即计算观测结果,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或误差超限,可现场查找原因或进行重测,从而提高地磁野外观测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冀豫环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绘制单点时序变化曲线,采用常规差值法,计算相邻两期的差值,绘制整个测区的平面等值线;分析研究1998年以来测区周围发生的中等地震与流动地磁数据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冀豫环流磁异常与邻区的中等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震前有两个或多个测点同时出现异常,而且异常特征表现为上升正异常。  相似文献   

10.
在孕震区形成期间,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的局部地磁场因受孕震区应力场的主控,可能出现δf“同向”变化的现象,从而整条测线同一期各测点或同是δf>0,或同是δf<0。笔者认为整条流动地磁测线同一期各测点出现分“同向”变化,可能是流动地磁测线邻近地区中小地震的流动地磁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1.
改进野外流动地磁测点定位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流动地磁测量的实践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磁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磁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对目前流磁测点的定位标记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流磁如果没有严格的定位标记,则给测量资料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保持野外流动地磁测点的准确性,改进目前测点的定位标记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自设定位标记;建立石碑;增设副桩(副点)C;选好辅助定位标记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地磁台站场地勘选指标的快速计算和勘选报告的在线保存与查询,提高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处理数据错误率,在现有地磁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勘选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震地磁野外观测的需求,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野外同步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接口单元、采集控制(CPU)单元、无线单元、传输网络、计算机控制中心等组成。该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远程唤醒及休眠、校时等服务功能,也可应用到地磁台阵的数据传输与同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林金狮  王梅 《地震研究》1994,17(4):355-361
本文收集了山东省东部两个流磁测网多年的观测资料,应用泰勒多项式二次拟合方法,研究分析了流磁测网内区域地磁场和局部地磁场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分析研究迭加在区域磁场和局部地磁场上的构造磁效应磁场的变化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华  黄莉菁  许仪西 《地震工程学报》2007,29(3):267-270,274
利用地磁差值年同期差值法计算分析得出2006年4月福建西部的流磁观测结果出现异常,认为可能与福建顺昌4.9级、4.7级地震前的区域应力场增强有关;震前沿断裂走向分布的流磁测点同步出现异常,可能与断裂构造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0~2008年CHAMP卫星磁测数据,研究磁异常场建模中的卫星磁测数据通化技术,建立了川滇地区磁异常场的泰勒多项式模型,并和最新的磁异常场模型MF6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震活动区的地磁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为了监测新疆地区潜在的强烈地震,2003年在该地区建立了N和S两个地磁测网并进行了地磁三分量测量.在N和S两个测网所选建的51个测点周围环境良好,地磁梯度小,适宜地磁测量.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G-856磁力仪、DI磁力仪与GPS仪器,应用GPS测定方位角,DI磁力仪测量地磁偏角D与倾角I,G-856磁力仪测量总强度F.应用新疆地区乌鲁木齐与喀什地磁台站的资料,分别通化了N和S两个测网的地磁测量资料.该地磁通化值的平均标准偏差σ为:F的σf=0.20 nT;D的σd=0.06′;I的σI=0.03′,表明地磁测量资料准确可靠.根据上述地磁测量资料,应用精度高的spline方法,得到了N与S测网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可以准确地描述N与S测网的地磁场及其地磁异常场.该地磁分布为今后在新疆地区的震磁研究与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18.
摘要利用2002年7月~2008年11月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4月福建南部的流磁观测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是福建长泰M_L4.7地震前的震磁效应;震前靠近北西向断裂,并沿该断裂走向分布的流磁测点同步出现异常,可能与断裂构造应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用S方法处理流动地磁测量资料,与小震震群地震活动频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磁测线S值出现异常,一年内小震震群地震活动频次增高;反之,S值较小,则地震活动频次较低;流磁测线S值出现异常,其邻近地区可能发生MS4级左右地震。此方法在少震地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