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演化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依据大地构造理论和最新研究资料对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演化研究中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地体理论和大地构造相模式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建议扬弃华夏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等可能束缚研究思路的概念;将板片构造、斜向碰撞与走滑纳入中国东南部碰撞造山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今测量的岩石圈应力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积累的由多种不同方法所测得的丰富的构造应力资料客观地揭示了驱动构造运动所需和的大上及其窨展布规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今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包括构造活动区在内,其构造应力绝大部分者以近水平方向的压应力为主;上地壳最大主应力一般为910-30)MPa,最小主应力一般为(2-20)MPa,最大应力一般为(2-25)MPa。在造山带,构造和的大小与造山作用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岩石圈底部构造应力  相似文献   

3.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7,16(4):1-14
岩石圈物质的“漂、撞、隆、降、伸、缩、滑、旋”等八种运动状态及相互转化,已成为当代大地构造学新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唯独岩石圈物质的螺旋运动滑有引起更多的地球科学家普遍的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地幔和岩石圈看作统一的动力学系统,分析了岩石圈运动极型场,环型场的激发机制和动力来源,结果表明,岩石圈运动极型场中在岩石圈内部重力,热力,科里奥利力以及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又能由地幔自由热运动所激发;而岩石圈运动环型场仅与地球的转动效应和岩石圈不同块体间的旋转剪切运动有关。在岩石圈演化历史上,上述不同性质力源的相对强弱和作用方式,决定了岩石圈运动的的性质及其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概要地介绍了9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及其下属任务组和工作委员会的活动情况和研究进展,并报道了可能被纳入该计划的新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6.
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穿过华南陆块的6条P波地震层析剖面出发,综合引用海量出版物中部分成果,对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作了初步探讨。以川湘黔裂陷槽和钦杭断裂为界,可以将华南岩石圈分成三大部分。在钦杭断裂东南为华夏岩石圈。它是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一部分,它与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其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岩石圈地幔都受到软流圈物质上升而被改造。部分地区幔源物质侵入地壳,形成丰富的矿藏。川湘黔裂陷槽以西的地区为上扬子岩石圈。它在地表是一个热块体,但在深部有延伸超过200 km的高速基底。上扬子岩石圈受到其西攀西地幔柱的改造,在壳幔过渡带产生峨眉山岩浆房,在古生代末曾引发玄武岩的大面积喷发,至今仍在滇西留有岩浆房,并产生丰富的热泉。在川湘黔裂陷槽与钦杭断裂之间的是中扬子岩石圈。中扬子在地表是一个冷块体,在湘中实测热流值低到小于20 mW m-2,根据热流值计算得到的岩石圈厚度达到300 km。具有低速、低电阻率特征。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得到的结果也与地热流计算得到的相似。  相似文献   

7.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大洋地壳、大陆地壳、上地幔和球岩石圈的元素丰度资料,本文初次分别求出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可用作研究化学元素在洋圈或陆圈内各地区分布特征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相似文献   

8.
9.
大陆岩石圈构造与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简述大陆岩石圈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今后十年岩石圈构造研究的五个重点课题,即岩石圈的流变性、岩石圈界面的性质、软流圈、岩石圈中的薄层及波导、岩石圈构造的横向变化。同时,讨论了震源及震源环境的研究,列出了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最后论述了深部构造与中国大地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根据航磁异常来反演地壳磁化率差的反演方法是假设在整个所考虑的区域上核场是常数的,然而这个假设在具有几千公里伸范围的区域上是不成立的。本文研究了一种反演技术,它考虑了核场的变化,这既包括方向上的变化也包括强度上的变化。该技术也考虑了岩石圈内磁层的表面起伏。将该技术应用于东欧和中东的标量磁异常图卫星测量上,结果所得到的磁化率差图反映了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规模很小的前寒武地盾表现出高磁化率。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具有明显的磁特征。碰撞带是低磁化率区,而造山带内的大陆板块具有高磁化率。著名的库尔斯克含铁建造具有强磁化率高的特征。磁卫星已经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时—黎明和黄昏测量了地球的磁场,得到两份独立的磁异常图。标量磁异常图是以这两份图的共有特征为基础绘制的。并且研究出了一种根据这两份图的相关频谱来选择那些共有特征的协方差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湘中地体—一个古澳大利亚克拉通的碎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及澳大利亚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比研究表明:①湘黔桂拼合线,分开了岩石圈结构不同的两个地体,即扬子复合地体和湘中地体;②湘中地体,原系西澳大陆块的一部分,它们在1100~750Ma前从南纬58°漂移万里到达北半球,并与扬子复合地体拼合;③西澳主大陆与湘中地体的离散,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志留纪早期。  相似文献   

13.
应加拿大滑铁芦大学地质系主任J·P·Greenhouse教授和D·c·Nobes博士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赴该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与合作研究。其间完成了方向频谱分析及滤波、欧拉反褶积确定南安大略区的构造格架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另文发表)。此课题属于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所属的大湖区深部地质剖面的研究内容。为此有幸接触到这个举世瞩目的国际多学科的深部地质计划的一些情况。仔细了解并研究这个深部探测计划的动向,对开展我国的深部地质研究和大剖面计划无疑会有许多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类型与不均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的地质特征和现今地球物理特征,区分不同地区的岩石圈类型;依据岩石学方法、地球演化模型、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等综合方法,建立了相应类型岩石圈的岩石学结构;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性质,划分出中国大陆克拉通、造山带、裂谷、边缘海洋壳和岛弧等5大岩石圈类型,首次构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展示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不均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的面积960万km^2,平均厚度110km,体积10.6亿km^3,岩石平均密度3.064g/cm^3、总质量3.245×10^18t。在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基础上,作者首次求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值。其质量丰度,厚子丰度和相对丰度列于表1。此外还按10类(78种)元素分别讨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主要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