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覃素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1):156-165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中深层薄互层储层普遍存在的埋藏深、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厚度薄,薄互层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及开发程度的加深对地震分辨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在分析储层组合和地震沉积学基础上,提出地震相控非线性反演方法,以期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该方法通过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综合约束反演与模型反演的优点,根据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反演目标层段的宏观相控模型,在测井资料约束下采用非线性随机算法逐道、逐次进行外推反演,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K油田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为类似油田的储层预测、注采连通、井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发育垂直定向排列裂缝的地下岩石可等效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ic,HTI)介质。针对HTI介质模型,本文研究了裂缝型储层的各向异性参数地震振幅随方位角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s with azimuth,AVAZ)的反演方法。首先,在地震AVAZ反演流程中,提出采用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裂缝型储层各向异性参数反演。之后,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震AVAZ反演的有效性。最后,将反演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实际方位地震数据;在反演之前先利用傅里叶级数方法估计裂缝方位并对实际数据进行方位校正,以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的P波、S波各向异性参数可用于评价裂缝发育程度。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构造顶部裂缝较发育,与地质基本理论一致,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单层砂体薄、储层识别困难的工区,进行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并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只能识别大套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而基于储层参数地质统计分析和随机模拟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数据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优势,可实现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砂体分布的精细描述,变差函分析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技术对于厚度在5m以下的小砂体也能较清晰地刻画。  相似文献   

5.
宽方位地震资料波场正演响应特征表明:地震纵波在地下地质体中传播时,反射系数在不同的方向具有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利用方位各向异性进行裂缝预测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地震纵波随方位变化的正演响应特征分析,结合Bakulin等提出的含流体裂缝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Rüger公式进行了近似简化,推导了裂缝型储层含流体情况下,可以用于表征裂缝发育的各向异性参数γ与反射系数之间的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的裂缝预测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应用宽方位叠前地震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YD断裂带油气富集,新近系岩性体勘探空间大,但是勘探程度较低,制约勘探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复杂,同时受地震资料及常规地震预测技术的限制,岩性体有利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基于YD地区高密度三维方位地震资料,开展了沙四段灰岩有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方位地震属性的差异性,预测储层裂缝分布;然后利用基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的储层预测技术,描述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最后联合两种地震预测技术结果,以储层裂缝分布预测为主,以储层各向异性特征作约束,综合描述研究区沙四段灰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提高了沙四段灰岩有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发育,油气产量突出。多年研究表明尺度较大的洞穴、孔洞储层发育规律尚能确定,但是对于尺度较小的裂缝,发育规律难以确定。基于OVT域五维地震数据包含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可有效实现方位各向异性研究,提高裂缝预测精度和准确性。基于椭圆拟合的纵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对不同方位角振幅、频率、纵波阻抗等信息进行椭圆拟合从而确定裂缝走向和发育密度,该方法未能充分考虑数据中的弹性信息。基于各向异性反演的叠前裂缝技术对不同方位角数据进行弹性参数反演, 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估计,在HTI介质中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求取反应各向异性特征的B1参数,进行裂缝预测。将该方法在塔里木盆地A区块展开应用,裂缝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实践表明,垂直定向排列的裂缝能够诱导方位各向异性,三维P波地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裂缝勘探方法。合理的三维勘探有利于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和增强有效的属性参数,来表征方位各向异性,达到检测和预测储层裂缝的目的。这里通过综述目前常用的纵波裂缝检测技术,结合部分实际数据,总结了三维P波采集方案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为储层裂缝检测提供了野外设计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沁水盆地中东部煤层埋深大(大于1 000 m)、煤储层薄且煤层各向异性强,构造褶皱强烈、小构造及裂隙发育,煤体结构破碎等,为提高本区薄煤储层、小断裂、裂缝成像精度及满足岩性解释的需求,开展了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为了充分发挥宽方位地震数据的优势,在处理中引入先进的OVT域处理技术,通过道集分选、OVT域五维插值、OVT域叠前时间偏移、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关键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地震数据;在解释中充分利用OVT处理形成的全方位和分方位地震数据。实现了深部含煤地层及其断层、陷落柱、挠曲等微小构造的精细刻画,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及准确性,同时为叠前反演和各向异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后期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各向异性梯度可以预测裂缝型储层,利用宽方位地震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演各向异性梯度。为了克服地震反演方程条件数太大、反演结果不稳定的难题,常规反演都是对反演方程做加法,如加入高斯分布、柯西分布等数学约束和测井低频约束,但是各向异性梯度测井信息不易获取,难以对反演方程做加法。因此这里提出了对反演方程做减法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1)认为地震数据是反射系数序列,据此消除导致最小二乘反演方程不稳定的子波项,得到自激自收地震记录和各向异性梯度地震记录;(2)基于最少反射层假设搜索准确的地下界面位置,建立反演方程,以降低反褶积方程维数。模型试算和实际工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增强反演方程稳定性,并能得到准确的地层各向异性梯度,为预测高角度裂缝型地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反演方法在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其通常只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结果和叠后属性进行预测,进而忽略了叠前道集中包含的岩性信息。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前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叠前信息进行储层预测。首先对叠前道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其满足叠前反演的要求,其次改进横波估算方法获得高精度的横波数据,并针对叠前数据进行子波提取,然后通过叠前反演获得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信息,最后结合叠前属性,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PNN)来反演储层孔隙度参数,该方法克服了叠后波阻抗反演进行储层预测造成的多解性问题,并提高了储层识别的精度,预测结果与测井一致,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预测火山岩储层裂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各向异性理论的研究,归纳出一种通过叠前地震数据来预测火山岩裂缝的方法思路:首先引入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利用其分辨率高的优点来寻找火山岩储层,然后分析裂缝引起的地震波动力学属性随方位角的变化特征,通过各向异性来预测裂缝的方向和发育程度,综合判断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分布情况。该方法以"面向储层找裂缝"为原则,在分辨率和预测准确性上都有其理论优势,将该思路在试验区域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基于方位各向异性理论的叠前P波裂缝反演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可以得到裂缝方位和裂缝强度,但是不同的反演技术得到的表征裂缝强度的参数各不相同,反演结果也常常有所差异,因此就造成了裂缝各向异性反演结果的不唯一性,进而造成谁才是“正确的”这种困惑和疑问。本文从Thomsen各向异性理论出发,通过裂缝模型(Hudson薄币模型、Schoenberg线性滑动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同的裂缝反演技术(VVAZ、Ruger近似和傅立叶级数)中建立各向异性的参数联系,给出了不同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反演结果的真实含义和数学表达,并对不同反演技术与裂缝模型参数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深化了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反演的研究,为基于“两宽一高”数据开展大规模的裂缝检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主要目的层葡一组油层沉积环境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层薄且横向变化快,现有井网控制程度低,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结果精度达不到开发要求。本文提出在相控下将所掌握的地质知识与概率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应用随机模拟算法在目的层内均匀准确地建立伪井,并与实际钻井资料协同建模进行高分辨率薄互层井约束反演预测储层。其结果经钻井证实,钻遏砂岩厚度符合率达76%钻遇有效厚度符合率达73%,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地层信息,提高薄差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AVO分析技术是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含油气分析的重要手段。鉴于前人在该区利用常规地震处理的数据进行AVO分析研究,并未考虑方位角因素的影响,其油气预测效果符合率低,不能满足油田高精度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笔者针对裂缝各向异性对AVO分析的影响,采用了基于OVT道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的方位AVO分析技术,以削弱裂缝各向异性对AVO油气分析的影响。实践表明,该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研究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削弱裂缝各向异性特征对油气预测的影响,提高油气预测精度,为开发区块高效井组的布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储层地震反演在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 在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高分辨处理的地震资料基础上, 利用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资料为约束的储层地震反演新技术, 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反演、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储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叠前高分辨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测井多属性反演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 加强了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地质统计学反演是一种基于波阻抗反演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反演方法。它将随机模拟与地震反演相结合,以地震数据为约束,通过模拟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预测储层分布规律,是量化预测的有效工具。以什邡气田A区块为例,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和地质理论,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一套高分辨率的岩性反演体。对比得知,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这为后续天然气储量计算、开发井产能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薄互层储层砂体预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但多数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薄互层预测技术,均基于单一地震子波与地震反射系数函数的褶积假设,实际上地震子波在穿过不同物理特性地层时,其形状会发生不同变化,导致该假设与实际情况尚有一定距离,致使薄互层储层预测的精度降低。这里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匹配追踪算法子波分解技术识别薄互层储层。通过研究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分辨出储层在空间的展布规律,识别薄互层储层,为油藏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解释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当储层与泥岩波阻抗差异不明显时,常规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有效预测储层,无法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南海M油田储层预测实例,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储层识别能力,优选了对岩性识别能力较好的密度曲线,以岩石物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密度曲线重构成声波曲线,提高了声波曲线的岩性敏感度。反演结果表明,重构声波反演方法在岩性识别能力、储层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能够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南苏丹Melut盆地T-M油田主力油层古近系Yabus组属于断层复杂化的河流相沉积,砂体厚度薄且横向分布不穏定,主力油层分布规律不清,传统的储层建模方法无法满足薄层储层建模的需求。为此,通过合理定义相类型,并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为约束,构造高分辨率相模型,进而应用相控序贯高斯模拟、岩心数据拟合和J函数方法分別实现预测不同储层类型的薄层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的空间分布。实践证明,利用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T-M油田的薄层和薄互层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预测的难题,提高了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预测的分辨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