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九林 《探矿工程》2004,31(9):26-28
结合工程实践,总结沿海公路淤泥软基排水固结处理的质量控制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振动沉管粒料桩在高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四川成南高速公路NO .E4合同段振动沉管粒料桩、塑料排水板与砂粒垫层综合处治法在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实践, 总结出在山岭重丘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桩身密实度检测, 垂直沉降与侧位移监控等一套系统方法,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沉降数据对比, 得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地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成功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勇 《福建地质》2012,31(1):100-105
根据多年公路软基处理工程经验,以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为基础,分析CFG桩施工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总结振动沉管法施工CFG桩的主要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潭邵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实践,从施工工艺、施工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阐述了水泥粉喷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室内配方试验、工艺试桩、控制水泥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控制、成桩检测.  相似文献   

5.
胡继仁 《探矿工程》2005,32(5):9-11
软基监测技术是软基处理施工中观测路堤稳定性、控制路堤填筑进度、判断软基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介绍了路基填筑过程中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在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志磊 《探矿工程》2010,37(11):61-63
塑料排水板在海堤、公路、码头、水闸等软基加固工程中应用较广,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地基,是用塑料排水板将地基中的水排除,以增加作用于土颗粒的有效应力来加速地基固结沉降,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在九江市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八里湖大堤软基处理中成功应用了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结合该工程实例。介绍了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公路软基处理真空堆载预压法设计与施工的实例。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固结度计算,达到了加固目的。  相似文献   

8.
焦国富 《安徽地质》2006,16(4):298-300
水泥深层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介绍了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中试桩、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要求、施工控制、质量检验等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9.
胡应林  汪来根 《安徽地质》2005,15(3):213-216
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介绍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估的计算方法,分析软基沉降预估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软基沉降预估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施工中,粉喷桩桩长的确定是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在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层空间分布状态的复杂性,依据工程勘察提出的工程设计桩长难以满足实际场地的处理需要。在乐温高建公路粉喷桩软基加固工程中,认为以施工电流值控制桩长大小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需要,并予以实施,取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工程中所得的相关试验数据和结论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1)模型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大规模城市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已成为上海软土地区地面沉降新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上海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特点,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到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对预测和控制软土地区由建筑物群引起的地面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试验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优越的工程特性及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正强 《福建地质》2007,26(3):206-209
随着山区公路的大量兴建,将不可避免遇到滑坡灾害,如何成功的治理公路滑坡灾害,将直接决定工程的造价与后期营运的成本。通过介绍某公路滑坡的设计与施工,总结出了滑坡治理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提出最佳治理方案,方可保证公路建设与营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06,27(Z2):463-468
珠江三角洲的软土分布广泛,水利建设中正在遇到大量在软土地基上的堤围加固,穿堤涵闸的建设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软基处理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问题及涵闸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填土速率的控制问题、旧堤加固及软土参数取值问题、侧向土压力问题、复合地基的应用问题、软土施工顺序的影响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些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宁波某工程纠倾施工,介绍了应用辐射井纠倾法成功将一幢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扶正的实施原理、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要点。并介绍了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加固最有效的方法---锚杆静压桩加固进行防复倾加固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7.
场地回填土与搅拌桩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软土地坪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其中沉降控制是影响地坪安全运行的关键。以近海软土地区工业厂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回填土两种不同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填土厚度下两种工况的地基固结总沉降、施工沉降、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桩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减小,提高了软土地坪地基处理效果,有利于处理后地坪的安全运行,验证了前述分析结论,为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可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笔者介绍了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技术原理、加固机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其设计与质量检测方法。该桩型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纲强  张弛 《岩土力学》2014,35(Z2):343-349
堤防的沉降和稳定问题是软土地基上新建堤防工程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结合南京市长江干堤提升工程小年圩新筑堤项目,开展了软土地基上新建堤防施工全过程的现场监测与分析,主要包括表层沉降、分层沉降、土体侧向位移、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等内容。基于Plaxis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了软土地基上新建堤防施工填筑过程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续而重点分析了填筑速率、填筑间歇时间等关键性施工控制指标对软基上堤防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单次填筑厚度小于1 m时,单次填筑厚度对整体沉降的影响较小,因此结合实际施工要求,建议单次填土厚度为0.5~1.0 m。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软基上新建堤防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层次模糊综合决策优选软基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发展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实践的要求,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较合理而且相对简单的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案的决策方法,结合厦门市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对影响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判模型和影响因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