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卫捷  张庆云  陶诗言 《大气科学》2004,28(1):125-137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20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第一部分共同资助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项目团队在中国黄土沉积揭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更新气候转型和10万年冰期旋回出现的关联机理,是长期困扰古气候研究的难题。该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有斌研  相似文献   

3.
《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通过验收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完成的重大应用项目“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于1996年4月29日,通过了由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的验收。认为,该项目立项正确,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部分 (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的“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 ,于 2 0 0 0年 6月 1日在敦煌、五道梁及临泽等地正式启动。该实验启动会上 ,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杨启文司长、中科院资环局陈泮勤副局长分别致词 ,并为“敦煌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站”揭牌。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黄荣辉院士宣布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正式开始。  黄院士首先指出 ,…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参加研究的单位有上海台风研究所、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等。在资料共享、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执行中国气象局项目"西部五省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业务系统"的子项目"西部五省区树木年轮资料网",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树木年轮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气象台、青海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发展处及气候中心联合在甘肃、青海和西藏进行野外考察和树木年轮采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1993年度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对日-26日在湖南省大庸市索溪峪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该项目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陶诗言,特邀代表王绍武教授,承担本项目的研究人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计95人。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96篇,其中40篇论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项目下属的5个课题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在第一课题的研究中,确定了研制“中国气候灾害图集”的方案,并完成了三年(1978、1979、1980)的样图初稿,对我国七种气候…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设立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项目,并于1996年10月正式批准立项实施,项目主持人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祥德研究员和王馥棠研究员。本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水利部、林业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项目从1996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2~3年的野外试验,分工协作,在防旱抗旱技术、涝渍防御技术、灭火与防火技术、人工增雨与防雹技术、低温冷害与霜冻防御技术等5方面均取得了具有应用前景的重要成果。项目共取得新技术27项、研究论文及报告361篇,出版编著9本,获国家专利3项…  相似文献   

9.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是由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之一.项目共设置5个课题32个专题在1998年5~8月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又于1998年12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期总结暨1998年年会.来自5个部委29个单位的88名专家及科研、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萧永生司长主持.中国气象局温克刚局长、邹竞蒙名誉局长、颜宏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科技部农社司、基础司、计划司等有关领导及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代表应邀出席会议.项目咨询专家、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20)“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正式立项由中国气象局、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的《九五》国家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经专家论证,国家科委批准,已于1996年10月10日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和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气象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会于1993年4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有300多个项目参展.我省参加这次展出的有12个项目,这12个项目(见下表.下文项目名称以表中序号代替)是近年来我省气象科技成果中最有希望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的项目.它们有以下共同特  相似文献   

12.
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正式启动“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于1998年间月经国家科技部正式立项批准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本项目研究内容共分两个部分:(1)“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大  相似文献   

13.
《高原气象》2021,40(4):724-736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于1999年9月6~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西安306项目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气溶胶、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分解为4个课题,22个专题,分别由6个部门的30多个单位承担。其内容有: 1.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八五”期间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全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及危险程度分区评价,包括全国历史灾害数据库、灾害背景数据库、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制定以及全国灾害  相似文献   

16.
1会议概况 2000年,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签署了“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协议。作为中国沙尘四大源区之一的新疆成为了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地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进行多学科的观测研究,为今后研究沙尘暴的形成、输送机制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积累窜啬的其础咨料.  相似文献   

17.
1引言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黑龙江省消防部门、黑龙江省保险公司在1995年完成的“黑龙江省城镇火险预报给火灾防御对策研究”课题是黑龙江省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先生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在研究期间进行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黑龙江省气象中心春秋两季城镇防火季节的服务中也得到应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张应斌  李太宇 《气象》1996,22(9):1-1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全国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召开第四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全国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6—1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中...  相似文献   

19.
由著名科学家叶笃正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攀登85-27项目,干1994年4月l-7日在昆明召开学术讨论会。来自十多个科研单位的SO多位学者和项目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出席。会上交流研究成果40余项。攀登85-27项目是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项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其宗旨是:通过研究大气、水文、植被、土壤等地球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十到百年尺度的未来全球变化背景L的我国生存环境演变特征做出评估。这次会议反映出:该项目执行三年来,已围绕上述宗旨,在中国历史环境演变的定量…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