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们用他们建立的理论来诠释古气候数据记录、理解现代气候,并预测未来几年到几十年的气候变化。为了检验气候理论,来自NASA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所(GISS)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正在建立强有力的数学模型,用来模拟地球和大气条件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相似文献   

2.
正"间歇期"不会改变气候长期变暖趋势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5月2日发表的一篇气候科学分析文章报告称,1998年到2012年间的"全球变暖间歇期",不会改变我们对人类行为如何影响气候长期变暖的理解。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伊瑟林·梅德霍及其同事综述了过往文献,并对人们自所谓的"间歇期"以来收集到的各种模型和观测证据进行了重新评估。在这一时期(1998年至2012年),地表温度似乎没有像气候模型所预  相似文献   

3.
为了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1928~2008年),作者谨就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关于我国气候变异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若干新成果作一些非常概要性的介绍,个中也包含一点所外科学家的工作。不周和不当之处只有请读者海涵和批评指正了。本文介绍的主要进展有三个方面:关于我国气候年际变异的研究、ENSO预测研究和数值气候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曾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对新疆气候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927—1931年由中国和瑞典两国科学家组成的西北考察团对新疆气候的实地考察及其后所发表的有关新疆气候的论著,是近代研究新疆气候的前奏。而全面、系统地对新疆气候的研究,则是在最近40年。40年来,新疆的气候工作经历了50年代以搜集和整编气候资料为主的基础工作阶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家们已初步认识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对毫球表面的气候有哪些影响。 (二)从全世界看,至少在某些地域出现气候正在变化的征兆。 (三)非洲和印度这个带状地带,自1956年以来平均年降雨量逐渐减少,结果旱情一年比一年严重。 (四)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太阳表面发生的情况有什么关系。 (五)一位美国学者说,有四个行星象对地球气候有影响一样,也对太阳有一定影响。 (六)关于地球上的气候长期变化的证据,数十年来正在搜集。 (七)从1965年起,北半球气候带全部图案似在向南移动。比较稳定的降雨带向回归线附近的干燥地带移动。(八…  相似文献   

8.
对于南极冰芯记录资料,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喜爱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在全球走出上一个冰期的变暖进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微弱的甚至无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关上个冰期结束时首个连续的、近乎全球的气温记录显示,二氧化碳的确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关南极冰芯的问题在于:冰芯记录的气温上升早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这是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质疑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然而,气候科学家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代表全球的气候趋势。因此,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发现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之间80 km宽的狭长海域——白令海峡可以显著地影响整个北半球的气候。该发现解决了在过去10年中一直困扰科学家的问题,证明了看似微小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全球的气候。  相似文献   

10.
《气象知识》2014,(4):51-51
越来越多的证据倾向于2014年是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在带来的典型影响,是北半球冬季的12至来年2月,美国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描绘了这种影响在全球的分布,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会通过使得能够影响季节气候的平流层突然增暖出现的叮能性增加,而影响到亚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11.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2005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事实上,2005年的温度低于1998年。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2005—2007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出席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的3位美方科学家R.Schell(NOAA气候监测诊断实验室负责人)、J.Buizer(NOAA全球计划办公室资深科学家)、J.Schrager(美国环保局全球变化计划办公室处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的新著《环境风暴——气候灾变与人类的机会》(Storms of My Grandchildren:The Truth  相似文献   

14.
对于南极冰芯记录资料,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喜爱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在全球走出上一个冰期的变暖进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微弱的甚至无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关上个冰期结束时首个连续的、近乎全球的气温记录显示,二氧化碳的确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关南极冰芯的问题在于:冰芯记录的气温上升早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这是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质疑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然而,气候科学家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代表全球的气候趋势。因此,哈佛大学的Jeremy Shakun及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大气动力学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10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动力气象学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气候动力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好评。本文就主要的几个方面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以促进中国动力气象学和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两个课题的负责单位英国哈得莱中心(HADL)和美国海洋-陆地-大气研究中心(COLA)的有关领导和科学家主持,包括来  相似文献   

17.
前言气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现代化社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依赖性日益增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显露。增强人们的气候意识,保护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已引起全球重视。在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SWCC)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评价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和战略。一致认为:保护气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最近宣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火星上有可能曾经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说,人类对火星的历次探测都表明,火星的气候曾经温暖潮湿,具备生命形成的基本条件。70年代发射的几个“海盗”号火星探测器、1997年在火星登陆的“火星探...  相似文献   

19.
本专辑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家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年而选编,旨在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撰写.包括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动力气候与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提出,狂风暴雨会引起哮喘病发作,并揭示出电气候突变诱发外源性哮喘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