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南阳市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水资源较为丰富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 95× 10 8m3,其中 ,地表水为 67× 10 8m3,地下水为 2 8× 10 8m3。地表水年利用量为 13 4× 10 8m3,地下水年开采量为 7× 10 8m3,地下水尚有开发潜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 ,水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 :水质污染不断加剧 ,水质恶化 ,局部地段地下水超量开采 ,水位持续下降 ,降落漏斗面积逐年扩大。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 ,加强保护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何为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通过水循环与其他水体交换,在地表下亦缓慢移动。地下水水量稳定,受空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按照1点/16km2的密度对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共采集地下水样品95件,分析Fe、Mn等35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pH、CN-、Cr6+、溶解性总固体等21项指标含量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地下水规定的阀值,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是Fe和总硬度,由原生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引起。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安全提供基础性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是河南省水资源最贫乏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数的一半,水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分析,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解决全市供需矛盾的主要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区内调剂和外流域调水等。  相似文献   

6.
农事活动对水文系统的干扰已成为水资源恶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事例概述了农事活动对水资源的主要影响,分析了农业区受污染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防止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水利部正式将河南省确定为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惟一省级试点,计划用数年时间,投资34.4亿元,对河南省的地下水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这一举措,对促进河南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据河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省水资源极为短缺,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41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7%。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05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地下水是河南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在工农业和居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采不平衡,但通过科学调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山川的峻美,少不了冰的功劳。正是冰川及其融水的作用,让群山有了角、脊、斗、谷的千姿百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正是水这一生命之源,支撑了众多生命。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淡水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地球淡水资源的85%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冰川里;14%以地下水的形式埋藏在地下;0.3%渗含在土壤中;0.05%以水汽的形式飘逸在空气里。此外,虽然湖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石油类污染、纺织印染污染、城市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本来有限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加重。以20世纪80年代时期地下水水质测试资料为背景,利用2015年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水质测试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山东省滨州市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滨州市地下水无机污染以硝酸根、亚硝酸根、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有机污染以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1-二氯乙烯、三氯甲烷为主。相比而言黄河以北地区因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包气带岩性以砂岩为主,而且化工和皮革鞣质加工企业较多,因此受到有机污染危害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以东阿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区域,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模型,对水系统内浅层和岩溶地下水分别进行水资源保护区划,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无自然防护区,均需要人为防护与治理,重点防护区占总区域面积的1/2;岩溶地下水下马头水源地以及其影响区域为重要水源地防护区,一般防护区占总区域面积的60%,重点防护区占23.66%,刁山坡监测点以及其影响区域为浅层和岩溶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环境负效应研究,确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环境负效应的制约因子,引入地下水动态均衡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地下水量的变化为引起环境负效应的直接因素,为定量进行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防止环境负效应的产生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及GIS分析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拓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流域自然水循环过程。因此,在对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定量描述时,必须综合考虑自然、人文二元要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的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选取了对水资源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其中距河流远近因素体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坡度因素代表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对径流和地下水有影响;而土地利用类型因素反映了土壤下垫面的水文特性。通过AHP方法确定上述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水资源空间分布测算模型。根据模型将按流域单元统计的水资源总量数据展布到公里格网上,得到了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最后,通过对空间化水资源数据的分析,剖析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结合"一轴三带"的规划分区思想,对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滹沱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重点水源地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见,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义乌市水资源短缺严重 ,影响人民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在充分利用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的基础上 ,对义乌市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进行评价 ,并对地下水开采潜力作了分析 ,为义乌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方岩溶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 繁,地下水环境对人类活动响应敏感,地下水环境脆弱。为 探 索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方法,以岩溶流域 为 评 价 对 象,选取植被覆盖率、地 形 坡 度、土 壤 类 型、地 下 水 水 位埋深、地下水补给模数、土地利用类型6个指标,通过改进 DRASTIC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 VTSDRL模型的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香溪河岩溶流域地下水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功能对香溪河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香溪河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以中等脆弱区为主,占比达到86.6%;地下水补给模数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作用最强,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溶丘洼地区,其面临农业活动污染的风险最大。该研究可为我国南方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岩溶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DRASTIC的山东省丘陵山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分析山东省丘陵山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用DRASTIC评价方法,评价了其地下水防污性能,获得了山东省丘陵山区地下水防污性能分区图,其成果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含水层保护和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邹平市北部平原区孔隙水分布广泛且南北差异较大,摸清邹平市地下水资源储量,进行开采潜力分析,提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现实措施,对邹平市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邹平市地下水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利用地下水均衡原理,对区内浅层及深层孔隙水进行资源量计算,并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区。分析表明,邹平市地下水分布较为不均,存在"南超北余"不均匀分布的现状。调整开采布局的原则是以环境地质问题为约束条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潜力。遵循以调控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为中心的资源开发利用总方针,依据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和开采现状等,主要分为强化开采、稳定开采、控制开采、补源开采和半咸水改造利用5个大区。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的鄂尔多斯盆地内地下水遭受硝酸盐(NO3-)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识别盆地不同地下水流系统的NO3-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湖泊集中区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化学和聚类-主成分分析划分地下水流系统级次,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NO3-分布特征,综合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分析识别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NO3-来源及其潜在过程。研究表明:研究区ρ(NO3-)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的地下水样品集中在局部-中间地下水流系统,其超标率达到28%;区域地下水流系统中ρ(NO3-)均值约为1 mg/L。研究区不同级次地下水流系统中ρ(NO3-)分布特征主要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有关,而地下水蒸发富集和反硝化衰减作用对ρ(NO3-)的影响可以忽略。其中,局部-中间地下水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影响显著,其NO3-污染主要来源于无机铵肥和粪便污水等;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可能尚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其NO3-来源于天然有机氮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