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正 《中国沙漠》1999,19(3):296-297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钟德才研究员所著《中国沙海动态演化》一书,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于1998年7月出版发行。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系统地论述中国沙漠动态演化的专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沙漠和沙地动态地图编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姆塔格沙漠面积虽然较小,但其风沙地貌类型复杂,包含格状沙丘、复合型沙垄、金字塔沙丘以及"羽毛状"沙丘,其中"羽毛状沙丘"是该沙漠独特的沙丘类型,"羽毛状"沙漠也成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代名词。以往对该沙漠风沙地貌的研究局限于遥感影像的判读或者理论分析,很少有实测数据的支持。近期对该沙漠的综合考察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有了新的认识。以建立在库姆塔格沙漠4个方位的5个气象站(测风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库姆塔格沙漠近地层风况、风沙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近地层风向复杂,总体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风向的区域:沙漠西北和北面为两组风向,而东南和南边为三组风向。(2)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沙漠绝大部分区域属于中风能环境外,南部部分地区都属于低风能环境。(3)该区域的风沙地貌类型和近地层风向特征与合成输沙势方向吻合,年合成输沙势方向在沙漠的西北和北面为西南方向,在多坝沟地区,输沙方向为西北方向,在沙漠南面为东北方向。风向变率在0.3~0.8之间,属于中比率,风况特征属于钝双峰风况或锐双峰风况。年输沙量在0.53~1.14 t/m2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7月随大地之鹰从南到北穿越塔里木沙漠,被塔里木沙漠公路震惊了。虽然新疆的沙漠公路已经有几条,但是最长的是这条——从南面的民丰开始经过"塔中"到达北面的轮台。这条沙漠公路是随着塔中油田开发而建设的,它在1995年9月竣工,路基宽10米,黑色路面为7米,全长522千米。如果你在茫茫大漠  相似文献   

4.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相似文献   

5.
沙漠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成长与发展是和竺可桢教授的指导与关怀分不开的,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十分怀念他。竺可桢教授在沙漠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贡献有四个方面: 一、明确指出了"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25年来沙漠研究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论断。沙漠科学要发展就必须要密切连系国家经济建设,要和沙漠治理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沙漠科学领域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助推沙漠科学领域青年学者成长和《中国沙漠》发展,经主管领导提议、主编同意,《中国沙漠》编辑部决定成立青年编委会。诚挚欢迎沙漠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青年编委名额:初步计划50名左右,最终根据收到的符合要求的"《中国沙漠》第一届青年编委邀请表"份数决定名额。青年编委条件:1.年龄45周岁以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因健康食品获取不足而爆发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地区越来越多,美国等国家已经将"食品沙漠"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大数据背景的数据获取驱使下,"食品沙漠"研究由地块或街区等行政区划单元尺度转变到街道网络空间尺度下的食品可达性分析,但该研究将分析尺度固定在街道网络的弧段尺度,不利于街道网络事件的多尺度、多因素分析。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线性剖分模型,将街道网络弧段剖分成同质的线性单元,综合考虑加拿大埃德蒙顿地区精确定位的人口分布及出行方式,基于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该地区的街道网络空间食品可达性,并探测及评估"食品沙漠"现象分布。该地区所呈现的"中心—外围"、"多中心"的食品可达性分布结果表明其食品获取环境以及区域发展均存在失衡现象,"食品沙漠"现象集中分布在城市外围区域人口密集处。该模型精确界定了"食品沙漠"的分布范围,提供了一种可以灵活综合街道网络空间下的多因素约束的框架,同时也为街道网络空间下的城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沙漠光谱测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沙漠面积40.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3%,占新疆总面积的25%。研究沙漠的反射光谱特性对确定其遥感仪器的最佳工作波段,建立相应的遥感图象的判读标志是必要的,对于编制沙漠类型图,研究沙漠成因和沙丘移动规律、监测沙漠化防治效果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力生 《中国沙漠》1982,2(4):39-41
我们阿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总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面积为16.9万余平方公里,阿拉善沙漠(含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横贯全境。在这样一个沙漠、戈壁占总面积62.6%的干旱荒漠地区,如何坚持"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全面贯彻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我们认为,积极改造利用沙漠,防治土地进一步沙漠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宏义 《中国沙漠》1990,10(3):59-63
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的动力学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的有序性。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过程是生命进化的一个宏观动力学体系。沙面土壤结皮的出现和长程地维持是固沙的核心。该体系反映的沙漠从混沌、对称的世界走向有序、稳定世界的相变点为沙漠固定问题的研究打开了通道。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沙漠学领域,阐明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与发展的原因、机制和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变迁与下游水患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淑贞  任伯平 《中国沙漠》1998,18(4):346-349
地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在史前即已存在,史籍也记载北魏时期该地区有大沙漠,"人造沙漠"的论点不能成立。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入迁,使该地区及陕北、陇东草原破坏加剧,所谓"改农归牧使森林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的论点与事实不符。由于上述地区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北魏中期黄河下游决、溢水患频繁,灾情极重,所谓"长期安流"史实无据。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沙漠,由于黄河及屠申泽等水分条件的影响,当时尚存在着几处绿洲,西汉临戎等3座县城就建立在这些绿洲上。其后,由于黄河干流改道,屠申泽干涸,导致了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13.
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一人文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广大,毛乌素沙地已有风成沙丘,植被不丰,干燥气候条件下多个季节仍有雨雪冷湿天气,高原上呈现沙草并存的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居住其上的人民在套上黄河支流发育地段务农,牧民和载畜量由北向南增多,东南缘边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4.
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人文景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侯甬坚  周杰  王燕新 《中国沙漠》2001,21(2):188-194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广大,毛乌素沙地已有风成沙丘,植被不丰,干燥气候条件下多个季节仍有雨雪冷湿天气,高原上呈现沙草并存在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居住其上的人民在套上黄河支流发育地段务农,牧民和载畜量由北向南增多,东南缘边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5.
库布齐沙漠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北辰 《中国沙漠》1991,11(4):33-41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 并通过实地调查, 对汉唐时期曾在库布齐沙漠设置州县问题进行了考证, 复原了周朔方城、汉朔方郡和隋唐丰州的历史原貌, 并探讨了该时期库布齐沙漠的流沙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6.
惠民河是北宋东京(开封)“四大运渠”之一,在航运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惠民河由三河段组成:闵河、蔡河、自合流镇大流堰至长平镇入蔡河的运河.除蔡河外,共余两河段均为北宋时开凿.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野外调查,论述惠民河的几个问题:北宋开凿惠民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源不足及西南部地区的航运问题. 开凿惠民河的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自颖昌府(今许昌)凿渠引潩、洧二水至京城(开封),以通京城西南之漕,并补给原有运河的水源;二是从合流镇(今西华县逍遥镇)大流堰开渠至长平镇(今西华县东北).并在方城廊道开挖渠道,试图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淮河流域间的交通.但因设计不够周密,工程质量低,方城的渠道未能开通. 北宋开凿了惠民河,实现了区域性的南水北调,对航运及灌溉起了积极的作用.惠民河的设计,线路的选择及其他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中线南水北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沙坡头地区新月形沙丘粒度特征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哈斯  王贵勇 《中国沙漠》2001,21(3):271-275
由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附近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系统采集分析结果,发现从北部沙漠主体向黄河南岸,沙丘沙平均粒径变细但分选变差。同时,粒径及分选性在沙丘断面出现两种变化模式,其一是沙漠主体新月形沙丘由两侧坡部向丘顶区域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其二为黄河两岸阶地和湖盆滩地的新月形沙丘丘顶沙粒粗于其它部位但分选仍然最好。根据粒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和其它环境条件的分析,对沙丘沙粒度变化的原因及偏度等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沿岸(北长滩-河曲段)风沙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北长滩-河曲段,长1200公里,沿风沙区绕行,经腾格里、河东、乌兰布和、库布齐等四大沙漠.虽毛乌素沙地距黄河有一定距离,但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等支流又流经毛乌素沙地、汇入黄河。显而易见,黄河两岸的风成沙,源源不断地流入黄河。严重进沙段151.4公里,次严重段112公里,轻微进沙段208.6公里。黄河沿岸沙地的形成是在干旱、多风、地面富含沙物质这一特定自然条件下的产物。沙地的演变过程,拟分为两个阶段,即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地质时期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为一风沙活动强盛期。人类历史时期,至少有三个期风沙活动加强期和三个期风沙衰弱期。风沙对黄河的危害内涵危害特点及形式,前者体现在时间性、方向性和区域性等方面,后者指风沙流、沙丘移动及河岸坍塌而进入黄河,淤积河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库布齐沙漠南缘沙丘固定与活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98-2014年5期库布齐沙漠南缘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沙丘固定与活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探讨了区域风况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沙丘固定与活化及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随降水量的年际波动经历了固定-活化-再固定3个阶段。监测初期的片状流动沙丘演变为大型抛物线形沙丘并得以固定,固定的抛物线形沙丘以发育风蚀坑形式活化,进而形成多个抛物线形沙丘,最后这些沙丘又被植被固定,沙丘形态趋于更加复杂。但在此过程中,风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区抛物线形沙丘既可起源于新月形沙丘或片状流沙,也可由风蚀坑发育而成,其中植被作为沙丘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在抛物线形沙丘移动过程中,当背风坡发育滑落面时,沙丘的移动最快。  相似文献   

20.
The Hobq Desert is the seventh largest desert in China. Since 1988,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Hobq Desert have been obvious and a typical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odel developed gradually, which is well known as the "Hobq model".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but this has not been address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us, we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using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from 1988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had a positive trend, but with fluctuations during 2008 and 2009; economic benefits increased by 74% and the maximum value occurred in 2013; and social benefits increased steadily, but with fluctuations in 2010 and 2011. The social benefits were higher tha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same period. Trends in overall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were similar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benefits, which increased each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