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1985年,当古爬行动物学家 吴肖春博士在中国禄丰盆地发现 一块小型化石时,他当时认为是 一件类似蜥蜴的生物的化石碎 片。但是三年后,当他开始修理 那块微型化石标本时,吴博士惊 奇地发现,包裹在岩石中的是一 个完整的头颅化石。十多年的研究表明,那块头颅化石属于一  相似文献   

2.
科技     
《国土资源》2007,(6):54-54
岩溶山地土壤植被研究引入地学理论,我国科学家将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综合考察,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北极河马”化石显示酷寒之地曾“温暖如春”,化石为证:恐龙也会游泳,美矿井中发现远古化石森林,  相似文献   

3.
8600万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西峡盆地,一窝窃蛋龙类恐龙胚胎被温暖的蛋壳包裹着。等待拥抱阳光。小恐龙“路易贝贝”就在里面。1993年,这只“小恐龙”化石被人发现后不久便流落到美国。直到2013年12月19日。被捐赠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路易贝贝”才结束长达18年之久的“美漂”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南。然而。它扑朔的身世之谜、传奇的流浪故事。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08,(3):46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埃及发现了六种迄今为止未曾被发现过的35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这其中还包括一种罕见的巨型蝙蝠化石。专家认为,这次的发现对于研究蝙蝠进化和哺乳动物进化史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上先有了龙尔后才有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龙到鸟是如何进化的,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扣”。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地方发现了一枚鸟化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始祖鸟的生活在1.45亿年前的鸟化石。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又陆续在该地区发现六枚。到了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一个叫四合屯的小山村,突然“飞”起了一“群”生活在中生代的“鸟”,不能说遮天盖地,但也成方成阵了,着实叫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惊呼了一阵子。辽西的鸟化石首先是一位叫阎志友的农民老爹发现的,他把这枚化石标本无偿地献给了国家。辽西发现了鸟化…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     
《国土资源》2008,(4):46-47
河南:2亿年前古生物化石近日,专家在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张家井村发现了一批2亿年前古生物化石:在一块约500平方米的岩石上,大量分布着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7.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主要包括金岭寺群上部土城子组和热河群下部义县组。保护区鸟类化石群保存完好,仅“核心区”2km2就共采出鸟化石约800枚,已鉴定出6属8种,创下了古鸟类研究史上鸟化石数量最多、鸟化石层位最多、埋藏密度最大的纪录,同时它们与7门18纲27类化石共存。保护区的鸟类化石、被子植物化石对其起源和早期演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国家有关方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世界文化遗产或重要科学遗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国东北辽宁省一直是探珍寻宝的热点地区:寻找发现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遗失的演化环节。1.2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喷发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掩埋于精细的火山灰中,这十分有利于它们化石遗体的保存。在20世纪90年代,辽宁的一个大胆的中国农民用骨骼和羽毛状的印痕拼合成一块标本,酿出了一个科学骗局。但是今年4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主任马克·诺利尔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真正的化石:一枚保存在两块细粒石板中全身披覆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是一种生活在13…  相似文献   

9.
中生代义马盆地不仅以中原唯一的中生代产煤盆地而著名,而且早中侏罗世的义马组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保存了大量完美的各类动植物化石。长期以来,随着煤田勘查和开发,许多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及地质古生物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有世界性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银杏化石植物群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这是全世界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银杏化石群,被国际地质、古生物学术界命名为“义马银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潜龙”地质长廊的顺利完工,历时三年零四个月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南东缘下白垩统新隆组钙质粉砂质泥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化石保存良好,骨松质层清晰可见,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时代恐龙的骨骼化石。进一步发掘研究化石,对研究广西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及生态环境、十万大山盆地发展演化和发展旅游地质产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罗平县政府高度重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近日,该县政府投入工作经费5万元,积极争取国家权威机构对该化石群的价值作出科学权威的鉴定和判断。 罗平生物群化石库,最早是在2007年10月被发现的,据推断,距今约有2.38亿~2.39亿年。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2005,(2):49-49
中、澳、美等国科学家研究生物分子化石发现: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与古海洋透光层的硫化氢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苏梅 《国土资源》2003,(11):35-41
引子 公元20世纪90年代 三塔鸟、孔子鸟、中华龙鸟……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使以朝阳为一方的辽西大地一夜成名。 辽西,成为中国古生物界学术研究与科学探索的天赐宝地,成为世界各种肤色的古生物学者朝圣的“麦加”。 然而,刚刚摘了贫困帽子的当地农民不约而同把化石作为快速致富的“芝麻开门”,他们扔下了锄头,拿起了镐头上山了,化石贩子吃住在村里、就地“采购”。一时间,私挖滥采非法贩卖之风甚嚣尘上,走私暗流涌动。在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多次发现走私出境的辽西古生物化石,有的标本保存之完好,价值之珍贵,常常令国内古生物界的专家学者扼腕叹息,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发育,在国内外同期地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辽西中生代鸟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含鸟层位包括上侏罗统义县组含鸟层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含鸟层。现共鉴定出鸟类化石11个属14个种,其中义县组鸟化石4个属6个种,地位最为重要。鉴于此,将义县组下部的沉积层划分出来,并建立了四合屯组,该组对寻找鸟类的祖先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土城子组一段具有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意义称为蒙古营子组。  相似文献   

16.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堑盆地。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7年朝阳波罗赤镇压胜利乡梅勒营子村村民阎志友发现1.25亿年前的“三塔中国岛”化石并在世界引起轰动的二十多年里,辽西便展开了一场盗挖与反盗挖、盗卖与反盗卖、走私与反走私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的角逐与较量。让我们把镜头对准——  相似文献   

18.
化石是由自然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山东境内化石丰富,已知属种有上千之多。如古生代的三叶虫、鹦鹉螺、腕足、海百合、蕨类植物,中生代的恐龙、昆虫、叶肢介、瓣鳃、腹足、鱼、裸子植物,新生代的哺乳、爬行、两栖、鱼、鸟、昆虫、蜘蛛及被子植物等化石均已被发现。山东有名扬海内外的山旺化石“宝库”,这是个不足1km2的古火山口盆地,被以纸状硅藻页岩为主的沉积物所充填,叠厚数十米,内有极其丰富的精美的枝、叶、花、果、虫、鸟、鱼、兽化石,又名“万卷书”。这里集中反映了新生代中新世一个完整的热带生物群落。化…  相似文献   

19.
王彦  王梅  高翔 《国土资源》2012,(10):26-29
世界上第一朵花在哪儿绽放?第一只鸟从何世处飞起?近日,记者到辽宁省先后走访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及锦州市、朝阳市的古生物博物馆、地质公园、保护区。静立在这里,想象远古的鸟语花香,在地壳突变的一瞬,它们凝固成永恒,以石化的姿态穿越至今,带我们一起见证亿万年前的沧海桑田。此时无声胜有声。辽宁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化石赋存,更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在国土资源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国土资源厅不断探索,勇于创  相似文献   

20.
奇变一:出现生命 发生于19亿年前。根据是在塞尔维亚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 奇变二:出现昆虫 发生于4.8亿年前。根据是在日本本州岛山脉中最古老的有机化石残片里发现的1厘米长的小昆虫。 奇变三: 出现恐龙 发生于2.25亿年前。根据是在美国亚历山大沙漠发现最古老的恐龙化石。 奇变四:出现猿人 发生于400万年的古尸,经鉴定是一具猿人尸体。 奇变五:出现石器工具 约在250万年前。根据是在埃塞俄比亚东北沙漠地区发现的一批原始石刨工具。 奇变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