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论城市管网智慧管理研究范畴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管网是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和基础设施,管网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城市与数字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网信息集成、共享应用与决策支持是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实现城市管网智慧管理CPSM是城市管网管理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该文结合城市管网管理技术现状,明确了CPSM的内涵、基本特征;界定了CPSM的研究范畴,即标准体系、模型体系、核心数据库、门户集成平台、应用服务、智能分析与控制、网络与安全和智能传感器;提出了CPSM的关键技术,包括门户集成技术、Web服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采集与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软件智能技术;指明CPSM的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网智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理研究》2014,(1):176-176
<正>《中国城市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城市研究学术集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来源集刊,主要刊登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地理、城市政治与管理、现代城市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特向海内外学术同仁征集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中国城市研究》以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为主,文章长度不限,欢迎10000字以上的论文。稿件一般使用中文,欢迎用英文写作的原创论文。(2)稿件第一页应该包括以下信息: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单位,以及通讯作者的通信地  相似文献   

3.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ESDA等方法,探讨2011年和2014年中国77个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演变,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主因子。研究表明:(1)影响智慧城市空间差异的主因子动态变化不大,主要是综合实力因子;(2)中国地级以上智慧城市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明显;(3)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格局单极态势较明显、呈"梭"型结构;(4)智慧城市发展主要受到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原有资源禀赋的惯性依赖、政策影响及智慧文化,尤其是政策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比较法、模型法和主成分法,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规模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比例差距明显,而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的比例差异较小;②随城市规模增大,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比、道路广场用地的比例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程度呈上升趋势;③居住用地比例超出《标准》上限城市较多,且城市规模越小,超标比例越高;④中等规模以上城市的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而中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高;⑤特大城市中工业用地比例超标城市数量较多,而中小城市低于《标准》下限的较多;⑥随城市规模增大,道路广场用地比例低于《标准》下限的城市所占比例降低;⑦地级以上城市中至少有1/3城市绿地比例不及《标准》下限;⑧城市规模越大,土地利用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土地利用类型越齐全,且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高的城市呈集聚状,呈现"群"状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递增,但优势度趋减;⑨经济因素、产业结构、交通设施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次序不同。  相似文献   

5.
《世界地理研究》2014,(4):176-176
<正>《中国城市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城市研究学术集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来源集刊,主要刊登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地理、城市政治与管理、现代城市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特向海内外学术同仁征集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中国城市研究》以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为主,文章长度不限,欢迎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要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立足各城市实际,科学确定其发展方向与目标。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路径包括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普惠化的智慧民生、完善精细化的智慧政务和智慧城管、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以及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区域等。  相似文献   

7.
楚天骄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163-1174
十多年来,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运动。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风起云涌不相匹配的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始终模糊,至今尚未形成能够被普遍认可的定义,这一现象给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造成了困惑。本文对众多的智慧城市概念加以梳理,发现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正在从供给视角逐渐转向需求视角。应用了不同视角的概念,不同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顺序推进和逆序规划这两种建设路径。前者的典型代表是2018年之前的上海,后者的代表性城市是伦敦。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建设,城市会具有不同的优势,对应地也会出现各自的劣势。建设智慧城市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模式,城市应该根据自身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并根据建设进度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建设会对城市发展和区域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有必要探究其对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效应,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证据。基于2005—2019年2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虽能推动试点城市新型城镇化,却不利于城市间市场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加剧市场分割的特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场一体化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低行政级别城市、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范围内;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场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3)作用机制表明,缩小信息基础设施差距和公共支出差距,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既能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又能减弱对市场一体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5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兴起,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潜力的参与式治理,引导高效的技术研发与运用,实现城市“以地方现实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的重要与前沿议题。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研究,为地理学者介入这一领域提供了理论工具。不同于技术中心主义将智慧城市视作由数字技术构成的物理空间集合,人本主义强调特定情境下的技术、社会(人文治理)与空间的互动。该视角呼吁对多方行动者参与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决策的合作互动开展微观研究,以揭示智慧城市的共建过程与地方性驱动机制。论文梳理了国内外人本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该视角下的研究仍然沿袭“技术中心”或采用与之对立的“知识中心”立场,而缺少技术—社会互动的视角来理解城市智慧化转型。论文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即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共生性、围绕技术研发的社会关系互动复杂性、技术研发与关系互动的语境化分析。探讨以上议题有助于理解智慧城市如何作为一个复杂地域系统,在人与技术的持续互动中发生转型,也可为未来中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知网(CNKI)总库中主题为智慧城市的文献为数据源,采用共词分析法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我国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研究主题分散,缺乏主线及核心,应深入研究和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模型等本质问题;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研究热点,应理清理论、技术及发展模式,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研究集中在信息通信技术(ICT)等技术领域,缺乏人、社会及环境等非技术要素的研究;应更为全面地关注智慧城市形态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因此,随着未来国内智慧城市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深入,其发展将会渐趋理性、合理、系统和全面。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视角下城市洪涝模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洪涝给智慧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暴雨洪涝模拟是城市防洪减灾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智慧城市风险应急管理中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水务的内涵,探讨了智慧城市发展和管理对于城市洪涝模拟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洪涝模型带来的新的数据支撑;面向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决策,对比分析了3种现有的水文模型方法,认为在智慧城市大数据和技术的支持下,基于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模型是未来城市洪涝模拟的主流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建立城市洪涝模型的建模机制、尺度、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和管理、地表与地下管网模拟并重等关键问题,分析认为精细化、与RS和GIS技术融合、注重时空过程和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洪涝模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可推动城市旅游功能发展,研究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城市便利性内涵构建旅游便利性系统,进而构建由交通便利、功能便利、环境便利和服务便利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52个智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1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对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功能便利是影响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次是环境便利、交通便利、服务便利.2)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可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级,智慧城市间的旅游便利性差异呈现出由一般区向两极区逐渐加大的趋势,其中,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匮乏,且与较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形成沿"两纵一横"铁路线及沿海分布的空间格局.3)从分维度看,智慧城市的一级指标平均水平均符合其所在等级的级别标准,其中,交通和服务便利发展水平不均衡,而环境及功能便利性差异不显著,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可为智慧城市旅游吸引力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制定智慧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移动信息时代,无线城市、移动城市、智慧城市等各种新的城市形态不断涌现,但迄今对这些城市演变态势的空间认知还十分缺乏。本文试图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线基础设施在城市内部布局的差异问题及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以上海为例,采用上海移动的公共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数据,运用GIS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并揭示无线网络接入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态势。结果发现,尽管无线接入设施在空间上迅速扩展,但仍没有缩小邻里之间的差异,空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并可能有扩大的趋势。最后,为当前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发展与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慧城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对城市各要素的感知与理解。人是城市的主导因素,对个人的时空行为分析是城市感知的关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个体时空行为分析一直受限于时空数据的获取手段,使得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个体时空行为数据获取的挑战之一在于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个体的室内位置信息;另外,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传感器使其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检测用户的行为。因此,智能手机成为获取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的理想终端。本文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室内定位的研究进展,然后给出基于智能手机进行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的实例,最后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居民的实时空间分布及行为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交通、智慧安防以及智慧城管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大规模的历史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穆桂春 《地理研究》2000,19(3):332-333
喜读刁承泰所著《城市地貌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一书,甚感欣慰。它为地貌学增添了一本新的学术专著,为城市发展建设中改造利用地貌条件与治理地貌灾害提供了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多年来我国开展城市地貌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建设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活动及其空间的影响。本文在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是适应当前城市化战略转型、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发展和城市问题解决的必然趋势,从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两个方面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从流动空间以及新的人地关系、时空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明确地理学应对和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于城市地理研究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主要方向,包括顶层设计、功能和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整合、城乡治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内容。本文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结合671份有效调查问卷,从分析城市居民现实需求入手,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为确定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和重点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交通出行和空气治理是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亟需改善的内容,食品安全则需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和全过程信息采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应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均衡配置,无线网络全城覆盖和网上远程服务是公众的期盼。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居民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在政府统筹的引导机制、市场导向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机制等方面还不健全,应从优化顶层设计、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数据决策、强化社会参与等方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慧城市和人本城市建设的浪潮已经触及到了城市的细胞——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未来10多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成熟以及城市社区管理逐步信息化的新背景下,本文从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路径:智慧社区建设应以社区动态规划为引导、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通过多网格融合和技术标准建立与互融,实现社区服务精细化。特别强调社区规划应突破社区物理空间,并对社区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实现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意义上的再社区化;进而实现社区网格的科学划分和动态管理,并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的模式挖掘和需求分析,提供社区居民行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半年,我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的书《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选集》(以下简称《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尽管其中的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认真读过,但这次读后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更深刻地感觉到了研究深入、态度坦诚、人情温暖、富于启发。因而我这篇读后感就大致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但并不想写成一个全面性的评述,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参考张天新已经  相似文献   

20.
曹阳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30-437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模型面临着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的革新。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相互关系,进而在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模型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模型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细、实时、全面的数据来源,拓宽了城市模型研究的时空尺度,并在城市系统运行模拟与仿真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城市数据监测采集与互联共享、城市系统运行问题梳理与综合分析、城市空间发展模拟仿真与决策评估、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体系4个层面尝试构建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对于丰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框架,指导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