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广泛共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上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全面总结我国海洋科技进展,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海洋科技合作重点领域情况,我国应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双边海洋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海洋领域联合研究中心,结合重点方向,积极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实现技术装备和数据产品的共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技术的转移转化,开展人员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的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对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收集和掌握海洋科学研究资料、学习外国先进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回顾了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当前中国应联合开展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建立海洋科技工作联系机制等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构建海洋科技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搭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网络平台等中国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设,最后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国际海洋合作,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文章概述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共建双边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已与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建立6个双边联合海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配套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应制订发展规划、推进低敏感领域合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障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海洋生态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因此,全面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对促进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从分指标来看,海洋资源有序开发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海洋产业开发多为中低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存在下行压力。从整体来看,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空间差异。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增加海洋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直接体现。为了解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以及海洋科技实力等因素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作用,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实力、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海洋生产总值等27个三级指标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广东、山东、上海三地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其中海洋科技实力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十一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层面以及南通市实施"江海联动"战略入手,阐明加强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南通目前的海洋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发展理论的宏观指导下,实施海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相关对策措施,切实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新收录的196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等工具,分析了约1.3万篇相关文献,发现:①"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洋地质学研究整体发文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势头,并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②亚洲和中东欧国家和地区是海洋地质发文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和合作网络的中心,且中国的近5年发文遥遥领先;③"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科学、海洋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内容包括中国沿海、马尔马拉海、死海、日本海等地区的海底地质构造与特殊地貌、海洋沉积物来源与分布输运、海底矿产油气资源、海底地质运动与地形演化以及古海洋古地质环境分析等方面。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区域内合作薄弱,建议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并注重各国科研机构之间的研究特色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目标,以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效,提升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地位。  相似文献   

8.
制定全球化海洋战略不仅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海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际需求,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价值观的演变,开展中国全球化海洋战略的战略背景分析,并探讨了全球化海洋战略的内涵;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寻求外线突破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方面,深入论述了全球化海洋战略对中国的战略性意义;探索了中国全球化海洋战略在四大洋整体布局框架,并讨论了其战略目标及战略手段。最后,从战略理念、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国际合作、科技支撑与海洋文化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洋学研究》2012,(2):93-94
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为充分发挥服务女科学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为海洋女科学家提供一个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以此促进和鼓励广大海洋女科学家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决定在2012年11月初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联合主办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相似文献   

10.
"信息孤岛、分散管理、业务难协同"是当前制约海洋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海洋信息化工作中面临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国家海洋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考虑,谋篇布局,提出了打造海洋信息通信"一张网"、国家海洋信息资源"一朵云"、海洋政务服务"一个平台"、海洋管理决策"一片海"的"四个一"系统工程,并向国家海洋局系统和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洋主管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优化海洋信息化发展环境,增强海洋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海洋信息化应用水平,破解国家海洋局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