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山区开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山区包括粤北山区、粤东北山区、粤西山区和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山区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9.8%。广东丘陵和山地面积11.33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89.4%;平原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10.6%.按47个山区县统计,共有面积11.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7%。1983年山区人口达200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广东山区在本省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东部山区是指日月山以东的祁连山东段地区。行政上包括西宁、大通、民和、乐都、平安、湟中、湟源、化隆、循化、互助、贵德、门源、同仁、尖扎等14个市县。其土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土地面积的4.85%,人口29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7%。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条件比较优越,是青海省粮食、油料、蔬菜、水果以及生猪等生产基地,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正> 陕西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其中黄河流域占65%,长江流域占35%。全省辖10地(市)107个县(市、区),3400万人口。全省有林地面积636.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0.92%。“八五”、“九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认真贯彻党的科技工作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走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河北山区跨省境53个县(市),土地面积9455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耕地面积151.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2.6%;农业人口1200多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4;山区的木材、粮食、油料、干鲜果以及蚕桑、药材等,都占全省较大比重。开发利用好山区土地资源,对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有深刻影响。 一、河北山区土地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河北山地基本上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全境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等组成。海拔多在2000m以下,中、高山占山区总面积的46%,相对高度多在500—800m,坡度20—40°;低山丘陵占36%,低山浑圆,河谷宽阔,丘陵区黄土普遍分布,切割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地合理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牛山地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的统称。它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接豫西黄土丘陵,东与嵩山山地相连,南邻南阳盆地,西抵陕豫境界。面积达2.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8%;人口296.8万,占全省人口的4.3%。这里是河南省资源丰富、适合以林为主和开展多种经营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闽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区域,它是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仅开放了厦、漳、泉三市和十一个县,按行政区划分,闽南地区实际上包括三市十六个县(即厦门市辖一个县;泉州市辖六个县;漳州市辖九个县)。全区土地总面积有249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6%;总人口9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人均耕地仅有0.56亩(1985年)。闽南地区处在我国南亚热带区域,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坡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包括库车、新和、沙雅、拜城、乌什、温宿、阿克苏、阿瓦提、柯坪九县,共17个农垦团场,64人民公社,43个地方国营农、林、牧、渔场。土地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面积的8.3%。新老绿洲面积8198.4平方公里,人口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占总人口的81%,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5人,但绿洲人口密度173人。1976年全区耕地面积637.7万亩,垦殖率仅3.1%。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库区,系指东起湖北宜昌,西至四川江津城西约10公里的长江段,南北到长江分水岭。境内包括川鄂两省宜昌、重庆等24个县市,土地面积62552平方公里,人口约2014万,人平土地面积0.31公顷余。 地貌分区以四川奉节为界,此界以东是川鄂接壤中山低山峡谷区,以西为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全区地形以深丘、低山和中山为主。山地面积占库区土地面积的85%,平坝只约占15%。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特点南平市下辖延平、邵武、武夷山、建阳、建匝、顺昌、浦城、松溪、政和、光泽等一区四市五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部砍称“闽北”,地处闽江上游的建溪和富屯溪流域。全市土地总面积2630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67%;1995年人口为293.9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29%;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56.96亿元,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16%,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经济发展较大的地级市。(一)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平市虽地处福建内陆山区,但有天然的闽江航道和鹰厦、外福、横南铁路…  相似文献   

10.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宁陵县地处豫东黄淮平原的中部,西北临民权县,西接睢县,南与柘城、东与商丘县接壤,陇海铁路从本县北部穿过。全县土地总面积785.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47%,1982年人口4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9%,是黄淮平原中比较小的县份之一。 据县志记载,宁陵县城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夏周时代称葛伯国,春秋时称沙随,战国时称宁邑,汉元帝时(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公元前六年将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公元581年又复宁陵县。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地质概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沉积岩分布面积约8.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中、新生界分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左右。发育有52个中新生代凹陷,其中有6个凹陷的主体部位不在本省。 (一) 区域构造 由于印支、燕山、喜山运动的发生发展,使中、新生代沉积有较大分割性,并呈现出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或是中生代发育的凹陷又叠置新生代沉积,使其结构复杂化(表一略)。  相似文献   

13.
灰色预测理论在沙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定  姚发芬 《中国沙漠》1995,15(4):353-356
本文在农牧交错带沙漠化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以榆林县为例,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及GM(1,1)预测模型,分别对该县的人口及沙漠化土地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到2000年,榆林县人口为44.03万人,比1975年净增人口18.05万人,占1975年总人口的69.49%,人口密度达62.39人/km ̄2,比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提出的20人/km ̄2,为干旱地带的人口对土地压力的临界值高42.39人/km ̄2;榆林县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0.6965万ha,15.0126ha和10.7105万ha。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减少约19万ha,中度沙漠化土面积比1975年增加约4.8万ha,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增加5.6万ha,总的趋势是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4.
论豫西黄土丘陵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黄土丘陵台地位于河南省西部,西邻陕西,北濒黄河,南与伏牛山区交错,东同黄淮平原接壤。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市的大部和平顶山、许昌两市的部分地区,共计21个县、市。总土地面积约24733平方公里,总人口1128万人,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14.8%和12.3%。区内耕地面积139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0%,人均耕地1.23亩,同全省人均耕地数量相当。由于本区地处西部黄土高原与东部黄、淮、海平原的交接和过渡地带,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当前已经成为河南  相似文献   

15.
一、豫南山区概况 本文所讨论的豫南山区,包括固始、商城、潢川、光山、新县、罗山、信阳(县、市)、桐柏、沁阳、确山共11个县市,土地面积22391平方公里,人口6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2.7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3.62%、8.92%、9.14%。 本区位于东径112°50′~116°00′,北纬31°20′~33°10′之间,处于大别山和桐柏山北侧,南与湖北省毗邻,北与沿淮平原接壤,西为南阳盆地,东连皖西丘陵山地。地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全区土地构成,山地、丘陵、平地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因地处北亚热带边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周山区(后文简称盆周山区)即四川盆地周围边缘山地区。区内山地面积有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山地面积的36.0%,呈棱形分布于四川盆地四周。盆地东缘有巫山、七曜山;东南和南缘为大娄山;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与大相岭等;北缘是米仓山和大巴山,成为川陕和川鄂的界山,并与秦岭接连构成了四川盆地北部的屏障。整个山区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2%。  相似文献   

17.
南江县是个山区县,位于106°27′—107°10′E,31°50′—32°45′N,在川北边缘,大巴山南坡。人口52万。全县土地面积3446.7平方公里(517.0万亩),其中宜林地面积2340.0平方公里(351.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9%,大部分分布在海拔800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全市辖12个县(市、区),人口2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4万人。境内的土地总面积3452万亩(2.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6万亩,占7.4%,人均1.47亩;林地面积2716万亩,占78.7%,人均15.61亩;水域面积75万亩,占2.2%,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乡村”之称。全市地处武夷山与戴云山间,东部为戴云山的西坡地带,多低山,相对高度200米左右;西部为武夷山的东坡地带,地势较开阔,多低丘,相对高度100—150米,泰宁白石顶海拔最高为1858米,东  相似文献   

19.
赣江山地丘陵包括赣州,吉安两地区,萍乡、新余两市的全部,宜春地区的宜春市,宜春、万载、宜丰、上高县,共4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79173.16平方公里,人口1430万。 本区东为武夷山脉,西为罗霄山脉,南为大庾岭、九连山,北为江西省的腹地——鄱阳湖平原,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有山地29052.1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6.69%;丘陵39253.00平方公里,49.58%;平原10867.79平方公里,占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1.7%,搞好山区的国土整治,对发展本省的经济至关重要。据调查,山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300万亩,其中太行山区为2000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6.6%。全省山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层土6400万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山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以山区的自然生态单元——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既可统筹安排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又可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运用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