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田东县35KV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措施进行设计时,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地形、环境等多种因素,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给出了最佳的防雷保护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减少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枣庄市山区的几条10kV和35kV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施工中,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案例分析,分析出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的原因,探讨高压输电线路切实有效的雷电防护技术,解决雷电对输电线路的绕击和反击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全消除雷击故障的有效办法,一般是根据线路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雷电活动情况、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高低以及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采用防雷措施。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是目前输电线路上采用的有效而稳妥的防雷技术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反击导致的绝缘子闪络跳闸故障,而且能防止绕击导致的绝缘子闪络跳闸故障,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30日乌兰水泥厂遭强雷暴袭击,厂区供电线路大面积跳闸,供电中断,设备停止运转,生产中断,一台355kW窑头引风机遭雷击,定子损坏,其他设备在此次雷击时也有损坏。2005年8月26日乌兰察布市防雷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乌兰水泥厂雷击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询问了雷击现场的工作人员和目击者,详细了解了遭到雷击设备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雷击现场调查,剖析该信息综合楼信息设备防雷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雷击损坏原因,根据信息系统综合防雷的要求,得出和实施设备雷电防护整改方案,确保了信息系统的雷电活动下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高压变电站因雷击经常停电的实际解决实例,就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威胁途径和破坏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防雷技术。  相似文献   

7.
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线路污闪事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闪”是在供电网络上,由于污湿原因(即大量的污秽和适量的水在瓷瓶表面堆积)导致线路瓷瓶绝缘能力急骤下降,使电网频繁掉闸,输电网络中断供电。它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仅1990年1~2月份,华北的京津唐、冀南、山西电网,华中的河南电网和东北的辽西电...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27日位于山东东部的国家基准气候站遭受雷击,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运用现代防雷理论,参考闪电实时监测资料,结合气象站的构成要素及气象台站防雷设施安装、运行的现状,对雷击事故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提出该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的整改措施,为保证该气象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家庄市1990—2017年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近距离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的雷暴方位、风、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12 h内的雷暴方位走向大多呈现从西北或偏西方位经过天顶至东南或偏东方位,或终止于天顶。输电线路雷击前6 h内气象要素的小时变化,地面最多风向由东南经东北向西北旋转,最大风速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增大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本站气压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前6 h、3 h和1 h气象要素波动幅度的年变化,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其他时段气象要素波动幅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地面最多风向逆时针旋转,最大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明显上升,气温和地面温度明显下降,但气压变化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次数分别与输电线路雷击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现完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翠华  张文煜 《干旱气象》2021,39(6):1025-1030
基于1990—2017年河北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 h的气象要素数据,利用发生概率、发生频率、线性趋势和波动幅度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输电线路雷击发生规律以及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 h内的定时风向、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变化;通过界定输电线路雷击累计发生频率确定其气象指标,并利用EC数值预报和自动站实况对比,检验2018年8月9日石家庄井陉县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等级预报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近来年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呈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呈现出3个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次日清晨,其中8月03:00—04:00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概率最大;当出现偏东风,气压和相对湿度上升,或气温和地表温度下降时,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次数较多;在6 h内当气压上升0.0~2.0 hPa,空气湿度上升0~14%,气温下降0.0~3.0℃,地表温度下降0.0~6.5℃,定时风向在以东风为中心风向的90°范围内时极易发生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输电线路雷击的发生规律和气象指标在2018年8月9日得到较好的预测检验,对防范雷击事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网农用配电变压器防雷安全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李水库 《湖北气象》2004,23(4):25-27
考虑到农村电网农用配电变压器雷击灾情时有发生,以武汉市新洲区农用配电变压器3例典型雷击事故为例,根据现场雷击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其成灾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变压器易遭雷击的一般原因进行了归纳;针对其普遍存在的防雷技术缺陷,提出了加强农用配电变压器防雷安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起高层住宅电梯遭受雷击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气原因是雷害生成的首要条件,地闪观测资料证实有雷电发生,地理环境显示建筑物位于河流附近而且是高层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天面,三种外部条件是外因,内部原因是:在高层建筑物已安装了外部防雷装置且符合国家标准及电梯的供电线路也安装了多级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情况下,电梯的控制系统最容易遭受雷击电磁脉冲的损坏导致电梯控制箱内的电路板、变频器损坏出现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雷电临近预报方法在输电线路雷击预警中的应用,以2013年湖北省宜昌地区一次电力线路雷击灾害事件为例,基于高分辨实时雷达资料和二维闪电定位资料,建立了一种雷电临近预报模型,从而实现对某一区域未来30 min雷电的临近预报;在此基础上,采用雷电预报区域和输电线路网格化方法,计算输电线路和临近雷电预报区域之间的距离,并实现输电线路雷击临近预警。该方法简单、实用,其预警结果可供电力部门进行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时参考,特别适合于电力部门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红松 《山东气象》2001,21(2):42-43
通过全省防雷安全现状调查及典型雷害原因分析,指出强化防雷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全社会都应重视避雷设施安全检测及防雷评估的重要性,以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加油站数量也快速增长.加油站有其自身易燃易爆的特点,国家规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防止加油站雷击以及因雷电感应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加油站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王仁珍  刘崛 《贵州气象》2012,36(5):52-54
该文综合考虑施秉县雷暴活动特点、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太阳能LED自动光控路灯的建设现状,对施秉县太阳能LED自动光控路灯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综合防雷的方案。在采用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着重考虑雷击电磁脉冲对太阳能LED自动光控路灯的影响,提出采用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加装浪涌保护器等综合技术。实施该方案可使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为LED自动光控路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瓦斯抽放站是易燃易爆场所,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瓦斯放空管是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属于爆炸危险区域的0区,为一类防雷。因此我们要做好瓦斯抽放站的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瓦斯抽放站及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本文从雷电危害人手,针对瓦斯抽放站的不同区域及雷击的几种类型,依据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对瓦斯抽放站的防雷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技术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综合防雷角度出发,对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资料就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展开技术分析,从源头上消除防雷设计隐患,确保防雷装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0 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雷电导致的停电跳闸事故,对电力供应和企业安全生产都有严重影响.该文以某大型国有煤矿为例,就10 kV输电线路的特点及雷电防护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矿区实际提出“引雷、缓峰、均压、截波”的综合防雷改造方案.经过1 a多的实践,配电系统基本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20.
雷击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雷减灾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防雷安全保障,雷击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发展中的新技术,对建设项目事先做出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减灾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