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了2001-2002年渭南市持续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产生持续高温天气的环境形势特征,结果表明,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高温日数的地理分布特征南部渭河平原多,北部塬区少。导致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主要有:新疆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型、大陆高压控制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  相似文献   

2.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大气层结和基本物理量场特征等方面,对2005-06-17—22榆林市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西部型青藏高压的持续加强为高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河套暖高压稳定少动是形成高温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前期干旱、持续的低水汽输送、稳定的层结以及近地层逆温共同作用导致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8年克拉玛依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高度场资料,分析克拉玛依高温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克拉玛依高温日年平均为28.4 d,各年日数变化波动很大,最多年份达49 d,最少年份为11 d.持续高温过程年平均4.3次.高温日、持续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高温天气的频次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研究显示,克拉玛依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与伊朗高压东北上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有密切关系.持续高温天气过程500 hPa高度场主要表现为三种环流类型:北支锋区偏北型环流,多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二脊型,多产生极端最高气温大于40℃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一脊型环流,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赵从兰  谭志华 《山东气象》1998,18(1):45-48,52
1997年山东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和严重夏旱。本文通过对1997年6-7月份环流形势分析发现,极涡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且位置偏于西半球一侧,导致影响亚洲的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以及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形成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相继持续控制华北及华东北部地区,是造成山东高温天气和严重夏旱的主要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省1961—2008年48年逐站、逐日最高气温≥30℃资料进行统计,并对青海省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造成青海省高温天气的环流特点。结果表明:在1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南压高压为中部型和西部型两种环流背景下;在5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8年克拉玛依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高度场资料,分析克拉玛依高温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克拉玛依高温日年平均为28.4d,各年日数变化波动很大,最多年份达49d,最少年份为11d。持续高温过程年平均4.3次。高温日、持续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高温天气的频次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研究显示,克拉玛依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与伊朗高压东北上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有密切关系。持续高温天气过程500hPa高度场主要表现为三种环流类型:北支锋区偏北型环流,多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二脊型,多产生极端最高气温大于40℃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一脊型环流,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本利用1956—1999年44年气象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部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华北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并是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8.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2007年7月持续高温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温天气期间的相关资料,分析了福建2007年7月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点、环流背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异常高温现象的直接成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于6月下旬西伸后对福建省全境的持续控制;而这又与南亚伊朗高压东段东进、北翘,极涡活动偏北偏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97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气候特征,并讨论了产生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点,指出东北半球冷空气势力偏弱且偏北东移,副热带高压强大,并且控制东亚中纬度地区,是造成1997年夏季高温干旱的显著环流特征。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北进快速南退则是形成陕西省高温干旱,特别是关中地区严重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