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南伞盆地岩溶塌陷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伞盆地的主要地质灾害现象———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塌陷的控制条件、影响因素及岩溶塌陷机制。将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发展演化趋势,并结合人工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林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凤 《中国岩溶》1998,17(2):111-118
岩溶地面塌陷是玉林市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地面勘查资料,重点论述该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时,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对策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致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武汉市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隐伏岩溶区分布范围较广,在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诱发因素作用下,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岩溶塌陷。本文在全面梳理武汉市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基础上,从可溶岩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水位与基岩面关系、第四系厚度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概化了区内岩溶塌陷区的八类地质模式;结合塌陷产生过程和主控机理,将武汉市岩溶塌陷初步概括为九种致塌模式。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郴州市近百个塌陷区的资料分析,初步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产生条件,形成机制,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依托,提出了单因子图迭置分析的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系统KLC,并对唐山市城市岩溶塌陷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岩溶塌陷宏观减灾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防止岩溶塌陷为目的的地下水优化管理方案,使地下水状态在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形成最不利于塌陷产生的水动力状态,以实现全区塌陷危害最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岩溶塌陷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塌陷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城市的岩溶塌陷不仅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毁坏建筑物,而且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岩溶塌陷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是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与岩溶塌陷的关联关系。通过分析岩溶塌陷的成因与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步骤。以唐山市为例,建立了岩溶安全性评价模型,预测了唐山市岩溶塌陷稳定性分布。分析了计算结果,并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龙岗岩溶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维国 《广东地质》2002,17(4):42-49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综合地质勘查,查明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同控制岩溶塌陷的6个主要因素为岩溶地下水作用、降雨和地表水、振动作用、重力与荷载、抽排地下水及坑道突水,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危害性,对潜在塌陷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徐州岩溶塌陷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碳酸岩地层分布较广,岩溶较为发育。由地下岩溶所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分析了徐州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区域地质环境、人为因素等,对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研讨和预测。初步探讨了徐州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式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岩溶塌陷的时空规律及岩溶塌陷的治理,指出了导致岩溶塌陷因素的多样性,塌陷成因的复杂性,因而其治理方法也应采用综合治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路施工中处理岩溶塌陷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来从事铁路岩溶塌陷调查和整治的经验,阐述对铁路工程施工中岩溶塌陷的机制和整治措施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建平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成因类型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人为塌陷主要是由抽取地下水、工业废水排放、加载或振动因素引起。在论述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面塌陷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的原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岩溶地面塌陷实例进行学习 ,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评价及预测模型 ,对某市岩溶地面塌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容错能力强等特点 ,在岩溶地面塌陷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平顶山矿区水文地质背景和岩溶发育状况以及各岩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基础上,引入岩溶致塌机理确立了岩溶塌陷的判定准则,得出了岩溶塌陷地区的疏干警戒水位公式,从定量上论证煤矿开采疏干排水是该区岩溶致塌的关键因素,当水位下降幅度达到2.52~8.03m时,平顶山七矿及附近区域容易产生岩溶塌陷,同时指出岩溶稳定系数K=1时,是临界危险警戒的地下水降深。  相似文献   

14.
按岩溶塌陷的类型, 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武汉市岩溶塌陷勘查与防治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及区域危险性程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关祥  李林 《地质科学》2001,36(3):335-341
采用航空象片、遥感图像处理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详细解译了分布于重庆地区的各类滑坡、崩塌,总结了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并对区域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6.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对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水系统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陕西地质》2001,19(2):72-74
鄂尔多斯盆地地周边分布的古生界碳酸盐岩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受背景地质条件的控制,不同地段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岩溶水的补给和赋存富集规律均有差异,并形成了多个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位于焦作矿区东南部的赵固一矿因岩溶裂隙水患、基岩厚度薄和新生界盖层厚等三大因素制约了开采而长期搁置.在以往勘探成果基础上,利用大口径群孔抽水试验成果资料,对矿区边界条件、岩溶水的连通性、水动力特征、和水化学特征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评价认为处在二1煤底板的L8岩溶含水层富水程度中等,其二1煤层可以开采,较客观地认识了水患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春山 《城市地质》1996,8(2):11-20
本文简述了北京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本区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对本区的11个小流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云南牛栏江德泽-李子箐段岩溶发育,主要类型为岩溶塌陷和溶洞(暗河)。在研究区内现有地质资料及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空间上分布广、密度大,个体规模大,各类岩溶类型相互连通。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岩溶作用的成因,主要为:①区内的降雨量较大,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水源;②研究区西北部的车乌-鲁冲大断裂,控制着区内总体构造形态,并造成了北东向与南东向等多组节理裂隙的发育,为岩溶水的流通创造了条件;③广泛分布的可溶性岩石,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