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福建省宁德福安市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选取了坡度、坡向、曲率、高程、降水、植被、道路、河流、地质、断裂带及人类工程活动等10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5类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宁德市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可行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鹏若  任慧 《北京测绘》2023,(9):1270-1275
地质灾害详查是开展群防群策、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研究地质灾害规律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分区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山区某县为例,利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采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Moran I指数为0.949,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与降雨时间相吻合,且在空间分布上趋于集中和明显的地域性;(2)研究区已发地质灾害以中小型土质滑坡、崩塌为主,当地居民大规模削坡建房、削坡修路是主要人为动力因素。降雨是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RS与G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韬  何政伟  黄民奇  许辉熙  汪宙峰 《测绘科学》2007,32(1):130-131,134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构建研究区三维场景,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地质灾害信息。结果表明:采用RS与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表信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及面积大且区内降雨量丰富,建立相应的区域预警系统,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选择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区域内已划分各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值,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地区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雨量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依托MapGIS平台分析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降雨量危险性分级图和预警等级图,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5.
以位于三峡库区的秭归县为研究区,选择国产2 m全色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地质灾害范围信息提取,选用国产HJ-1A/B CCD数据提取NDVI、土地利用分类、土壤含水量等动态地质灾害致灾因子,结合坡度、坡向、降水量、沟壑密度等静态因子,采用单因素叠加的信息量模型进行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利用国产遥感数据进行区域地质灾害信息提取和评价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滑坡灾害作为一种与人们生命紧密相连的常见自然灾害,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极为重要。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作为研究区域,以修水县243个滑坡地质灾害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修水县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关联因素的分析,选取了九大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和AHP对修水县进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其按危险程度分为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5个危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25%、14.97%、32.14%、35.17%和13.58%。综合研究区滑坡概况对各危险区进行分析,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预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利用离散点内插的方法构建地质灾害区表面TIN模型,并利用C#语言实现地质灾害区塌方量的算法.在理论上该方法所描述的地面模型逼真且能保持原始数据的原有精度,而且采用TIN进行体积计算,易于计算机实现.通过塌方区实例数据验证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作业效率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地质灾害应急需求.  相似文献   

8.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是影响长输管线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地质灾害对长输管线的影响,有效预防、规避长输管线的安全风险,本文基于西南油气田仁寿作业区的地质灾害数据,以研究区地质灾害为预测变量,高程、坡度、坡向、地表覆盖为响应变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进一步预测研究区内长输管线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通过模型对比,相较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正确率达0.86。本文的分析结果对研究区管线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部门可根据模型预测出的管线点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提前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图们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些地质灾害具有密集性、易发性、群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更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以2005年SPOT-5影像、2015年GF-2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构造、森林覆盖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评价因子,采用网格分析法获取各因子的量化分级图。通过Arc 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各因子加权叠加获取危险性指数分布图,再通过surfer重分类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表明,图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以轻度和微度为主,重度和中度区主要集中在重要交通干线和居民集中生活区,应加强危险性重度和中度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数据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强度大、灾情严重、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巨大。近几年,由于西部大开发步伐的推进,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构架地质灾害数据共享平台,从而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共享和互操作机制来预测、预警、评价和治理各种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就此提出了整合WebGIS、Ajax、ESML和数据网格技术的地质灾害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评估系统没有统一定量标准,受主观认识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以川西藏区五县为研究区,筛选地形地貌、植被盖度、水土流失、土地覆被、地质灾害、地球化学数据、矿产开采等13种主控因素,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Matlab数学建模功能,构建基于GIS的GA-BP模型(即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对研究区地质生态环境进行非线性定量评价;采用混合编程实现超大浮点栅格矩阵在不同软件平台间相互传递处理,完成GA-BP评估系统设计;通过回判检验与AHP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凸显GA-BP模型的优越性,为研究矿产开发下非线性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种较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岷县地形多变、地貌多样、地质环境复杂,近年来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基于易损性影响因素,结合岷县具体情况,选取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公路、房屋、林地和耕地6个指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评价体系,将研究区易损性划分为不同等级。结果表明,高易损性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62%,中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19.90%,低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37.25%,极低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22.23%。将易损性结果与地质灾害历史灾害点进行叠加分析发现,中易损性和高易损性地区的历史灾害占灾害总数的50.53%,为岷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4400多张不同时期航片和5幅卫片(部分用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了 信息增强提取)的解译, 结合前人资料和地面调查验证, 对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沿线约 5000km2范围的灾害地质现象和环境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及与地 质环境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志一  郭学飞  余洋  王娜 《测绘通报》2022,(1):89-95,104
地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多地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地貌类型的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突出,山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活动断裂、地形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明显。可见,多重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地质环境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体现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山坡地开发具有潜在的自然危险因子,人工开挖也会触动这些因子,因此,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需从分析潜在崩山灾害类型以及开发区位两方面考虑。地形分析在工程、灾害评估等方面广为应用,本研究以张石角(1987)提出的“简确工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法”为依据,以山坡地丙种建地作为评估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空间分析及数据库功能,完成台湾省中、北部地区大范围的山坡地潜在灾害评估工作,其成果也将为政府部门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CBERS-02B星获取的多时相CCD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对湖泊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湖面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为地质灾情评估与灾害防治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CBERS-02B星获取的多时相CCD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对湖泊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湖面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为地质灾情评估与灾害防治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