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贵州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上、下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动物碎骨.利用动物考古的量化单元对两个文化层动物骨骼组合的种属丰度和骨骼单元分布进行了量化,并观察、分析了骨骼表面痕迹的出现情况,复原了上、下文化层沉积时期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狩猎和处置猎物的行为,发现早晚两期的远古人类除了对猎物的选择有所不同,在搬运、处理和消费猎物的行为上也存在着不同,总体上讲,晚期远古人类比早期远古人类对猎物资源开发得更彻底.通过对动物群组成、年代、环境和文化遗物的综合分析,推测环境变化、人群迁移或者人口的激增可能是导致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通过动物考古学方法复原了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猎食行为及其变化情况,为探讨中国晚更新世末人类的生存行为和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2.
李润江  孟令顺 《地震研究》1989,12(2):137-145
均衡状态是评价一个地区现今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东北南部地区普拉特—海福特均衡重力异常特征的分析,并通过均衡重力异常与深部地壳测深结果、地形趋势面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以及与艾理均衡重力异常结果的对比分析,以达到:(1)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基础资料;(2)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东北南部地区及海城震区的均衡状态,以期在海城震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沂台地电场频谱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分析对新沂地电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资料与地磁场H分量、连云港体应变资料进行频谱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电场EW向的,优势周期主要为12 h;地电场NS向的优势周期主要为8h、12h、24 h;地磁场H分量的优势周期主要为8h、12 h、24 h;体应变的优势周期主要为12 h、24h;并且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各物理量的优势周期显著度也不尽相同.从各物理量对应性的结果显示:地电场EW向与体应变吻合度较高;地电场NS向与地磁场的吻合度较高.此对应结果解释了新沂台地电场产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的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在生存行为方面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与南方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古人类的食物广谱化过程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源强化现象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记录中是客观存在的:相对于此前以大中型有蹄类动物为主要猎捕对象的狩猎策略而言,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在其食谱范围中更多纳入了体型相对更小的动物类别(尤其是快速型的小动物);与此同时,古人类在大中型猎物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趋势.然而,在古人类广谱适应事件的潜在驱动力方面,这两个遗址之间却有着较为重要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属于我国特大型气田之一,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在气田勘探开发阶段.对研究区已有的资料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纵波阻抗不能够识别目的层段砂岩、泥岩以及含气层.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采用叠前反演技术对盒_8-山_1段岩性气藏进行了刻画.在测井资料质控下以分角度叠加数据体作为输入,可以输出阻抗剖面以及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综合判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1)纵波阻抗不能区分砂泥岩以及含气砂岩,砂岩含气后,纵波阻抗明显降低,且分偏移距叠加数据体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属于第三类AVO;(2)利用Xu-White模型对缺失横波资料进行反演,反演横波与全波测井实测横波对比发现相似度极高;(3)从反演结果来看,砂岩含气后横波阻抗不变,可以指示砂岩,速度比和泊松比显示异常小值,可以刻画含气砂岩.实钻证明,叠前反演技术为最终的井位优选和储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8-2016年洞庭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其水文条件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水环境恶化日益威胁湖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然而,有关底栖动物水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物种群落结构方面,缺乏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污染响应的研究,尤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因而,本研究分析了19882016年近30 a来洞庭湖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数据,探寻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环境恶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总氮浓度是威胁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变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不断恶化的水环境驱动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结构改变,表现为敏感水生昆虫的比例下降,寡毛类、小型软体动物比例的上升,并伴随着体长为1.00~1.99 cm、背扁型、侧扁型、不移动等功能性状类别比例的下降.同时,水环境恶化降低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多样性.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体氮营养盐、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共同驱动底栖动物物种群落结构的变异,而营养盐类与无/有机污染物决定着其功能群落结构的变异.鉴于洞庭湖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本研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管控湖区周边废水直排入湖、取缔湖区内的非法采砂以及调控枯水季洞庭湖水位等.生物监测和评价方面,建议将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一并纳入评价体系,且优先选用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指数评估换水周期较短的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对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法有限单元正演模拟中,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时为保证精度仍要求较大范围的计算域.无单元法为地球物理领域的新兴正演模拟方法,其计算效率低,但其中采用的移动最小二乘(MLS)形函数相比于有限单元法形函数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模拟精度高.本文将MLS形函数应用于电阻率法有限单元2.5维正演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处理,提出电阻率法有限单元-移动最小二乘(FEM-MLS)耦合正演方法.通过不同正演方法的模型算例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各个参数选择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时,在同等计算精度前提下,FEM-MLS耦合法相比于有限单元法可进一步缩小计算域并提高了计算效率,相比于采用较大计算域满足边界条件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效率提高了约一倍,相比于采用相同小范围计算域的有限单元法平均精度提高了约一倍.  相似文献   

8.
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对地球物理场解译有很大影响,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大地电磁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边界条件是影响电磁场正演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第一类边界条件需要将底面边界设置在离异常体足够远的地方,面临着计算规模大、求解速度慢的问题.相比第一类边界条件,第三类边界条件具有计算规模更小、计算精度更高的优点,在三维各向同性正演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各向异性使得第三类边界条件理论变得更为复杂,目前尚未见到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大地电磁三维各向异性正演.本文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维矢量有限元底界面的第三类边界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对算法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精度相同时,第三类边界条件的计算规模可以更小;而当底界面离异常体较近时,第三类边界条件有着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考虑现有冰川负荷模型和地幔黏滞度模型的差异,完整评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GRACE和卫星测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IA对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变化有重大影响,较大的GIA影响出现在西南极,沿罗斯冰架-卡姆布冰流-罗尼冰架-南极...  相似文献   

10.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及其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藏东地区是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转而向东南运移的通道地域,该处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频发的地震即是由于其深部物质的分异、调整和运移所致.为此,在该地域沿30°N设置了一条跨越特提斯构造域和扬子克拉通不同构造单元的剖面,依据Airy重力均衡理论求取该剖面沿线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根据天然地震和人工源地震资料所求得的实际地壳厚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区壳、幔物质的地壳均衡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在本剖面沿线呈现出两处大的均衡异常区,即与四川盆地相比其差异显著,均衡异常强度高、且范围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壳重力场均衡效应与强烈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认为存在均衡异常的地区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地带,而由均衡区向不均衡区过度的均衡异常梯度带则是强震预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史前狩猎采集人群生存策略研究是理解早期人类适应高海拔环境机制的关键.迄今,青藏高原上具有埋藏地层和可靠测年结果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且仅有部分遗址出土的少量动植物遗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151遗址位于青海湖南岸,在2014年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史前狩猎采集人群在青藏高原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通过对151遗址下文化层(15400~13100cal a BP)动物骨骼遗存的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内其他同时期遗址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探讨青海湖盆地末次冰消期狩猎采集人群的生存模式.动物骨骼遗存分析结果显示, 151遗址下文化层的狩猎采集人群主要狩猎大型有蹄类动物(野牛和野马/野驴),并选择把营养价值较高的猎物身体部位(上、中部肢骨、头部和躯干)搬运回遗址后,围绕火塘对猎物进行处理和消费等.对青海湖盆地内末次冰消期遗址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狩猎采集人群在盆地内是小规模群体的短期活动,采用对有蹄类动物的随机狩猎策略和高移动的迁徙策略以适应高原环境.此生存模式很可能是末次盛冰期之后,具有一定规模的狩猎采集人群开始逐渐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第一步,为全新世期间狩猎采集人群在高原上广泛分布奠定了基础.因此基于动物资源利用探讨青藏高原史前狩猎采集人群的生业模式,对深入理解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散并逐步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寒武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是显生宙第一纪,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地球从微生物为主导的前寒武纪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动物为特征的显生宙生态系统.然而,全球寒武纪地层对比困难,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还未完全建立,严重制约寒武纪地球-生命系统演化历史的研究.文章简要介绍国际寒武系四统十阶年代地层系统的形成历史和已经建立的幸运阶、鼓山阶、古丈阶、排碧阶和江山阶的定义与"金钉子"(GSSP),概述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和第十阶底界厘定工作进展,重点阐述寒武系底界的全球对比问题,以及寒武纪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简要回顾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对以华南为基础的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和时间框架进行了修订,新建肖滩阶作为中国寒武系第二阶.全面介绍中国华南、华北和塔里木三个主要构造地层分区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不同地层分区寒武系底部地层发育特征、底界识别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三个主要地层分区寒武系上部白云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基本的地质构造现象和地震活动特点出发,用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对我国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鲜水河断裂带的应力作用方式及区域应力场进行分析探讨。实验分两步,先采用全弹性体,然后结合弹塑性体进行模拟,互相对比印证。实验力求得到最佳结果和符合该区实际的解,有较充分的说服力和对比依据。结果在肯定印度板块对该断裂带形成的重要影响外,着重指出大陆东部板块不可忽视的作用。断裂带以东区域在东部板块的推动下向北西西方运动,与印度板块巨大推动的强制性限制,二者作用不均衡(失衡)而在特定部位产生剪切滑动,这可能才是该断裂带形成、强烈左旋错动以及频繁活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将一种晚中新世小型猪科动物弓颌猪的头骨及下颌特征与现生猪科及西猯科材料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形态功能分析.尽管相对窄的枕部以及相对短的头骨制约了头骨的摆动幅度,但发育吻骨和相对较强的吻部肌肉仍然使得弓颌猪具有很可观的拱掘能力.显著宽的前颧弓板以及强壮的犬齿弧形围龛在拱掘时对头骨及犬齿起保护作用.强烈会聚的顶嵴和强壮的面嵴表明弓颌猪发育强壮的咀嚼肌,这使得其可以迅速闭合口部,并使得下颌纵向及侧向的运动能力都很强.弓颌猪的头-颌关节形态及其相对较高的位置表明在咀嚼时既有压碎作用又有研磨作用.弓颌猪的颊齿冠面特征简单,表明其食物可能较现生猪科的食物柔软.推测弓颌猪的饮食结构可能介于森林型和开阔环境的现生猪科动物之间,生境可能为相对潮湿的森林边缘或靠近开阔的温带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在空间域提取GRACE重力场模型的等效水高,假设信号与噪声之间统计不相关,把由CSR、GFZ和JPL的GRACE重力场模型计算得到的等效水高值作为统计量,通过线性变换来分离信号和噪声.选择2007年3月份GRACE重力场模型作为实验,在直接分离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后,对GRACE作半径为300km、400km和500km的高斯平滑,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了3个模式.结果显示,3种平滑半径下,主成分的第1模式的贡献率分别为79%、90%和93%.从主成分3个模式的统计结果以及等效水高图判断,第1模式对应于水文变化信号,其他2个模式为南北条带状噪声.由主成分的第1模式估算了CSR、GFZ和JPL的等效水高,与经验去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一致.2010年12个月的结果显示,第1模式的贡献率不仅与平滑半径有关,而且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断裂系及邻区地壳重力均衡效应与汶川地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系位于松潘-甘孜山地与成都盆地平原之间,地形高差达3500±500 m.根据重力资料给出四川中西部成都盆地、龙门山、邛崃山区、松潘等川西山地(102°E~105°E,30°N~33°N)的地壳厚度(Moho界面深度)分布.为了探究汶川大地震孕育与发生的原因,将其与据艾里(Airy)大陆均衡理论给出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地壳均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系及以西地区深部地壳是处于很不均衡的状态.为了深化认识重力均衡与大地震的相关性,尚需对该地区深部结构与地壳重力均衡效应作精细研究.同时,本文上述研究结果亦有益于震后确定城镇布局和为不同类型建筑物重建选址方面提供深部要素.  相似文献   

17.
新疆叶城-西藏狮泉河重力剖面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西藏狮泉河-新疆叶城的剖面重力测量成果,对该区的大地构造、地壳厚度以及均衡信息进行讨论。结果认为,研究区内藏北与羌塘构造区地壳厚度平均为70km,到昆仑褶皱区,地壳厚度大致以8°的倾角从南向北呈现由厚变薄的大梯度带,进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厚度大致为50km.根据均衡信息的分析,本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藏北与羌塘的均衡补偿区;昆仑褶皱带的正均衡异常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负均衡异常区.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引起的均衡上升运动与构造力引起的结果相比是非常微弱和从属的,并属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论华北地区的均衡状态(一)——方法和局部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经典均衡的原理,本文重点分析了五种局部均衡补偿模式.在计算方法上利用频域三维重力场的理论公式,快速求得均衡校正值,据此计算了66个模型的均衡重力异常场,注意到对这许多不同参量的模型而言,它们的均衡异常场在形态与分布特征上基本一致,其中计入了地表和上下地壳密度差异分布的 Airy 模型具有最佳的补偿效果,它的均衡面在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中,标准深度50km.从整体上看,华北地台处于亚均衡状态,均衡异常的均值为1810-5m/s2.均衡重力异常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块体特征,正均衡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胶辽地块和冀中平原北缘,在汾渭裂谷区存在负异常.模型对比表明,以莫霍界面作为均衡补偿面的模型是不可取的;Airy 模型比 Pratt 模型的补偿效果略好,这同地壳构造以层状为主而侧向变化有限的特征相符.有关复合补偿、均衡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和深部构造的关系等结果,将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发表.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不同区域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制定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年5、8和10月,对济南市水生态系统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共设36个采样点,采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四种生物,并测定了26个水环境因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小提琴图法和冗余分析法,筛选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分析济南市水生生物丰富度和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共筛选出6个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分别为流量(Flow)、溶解氧(DO)、栖息地质量指数(QHEI)、电导率(Con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黄河区Flow、DO、QHEI和水生生物丰富度均较高,小清河区COD、TN、Cond和水生生物丰富度最低.黄河区Cond与鱼类丰富度呈显著相关,城区TN与底栖动物丰富度呈显著相关,小清河区COD、DO和QHEI对水生生物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徒骇马颊河区TN对水生生物丰富度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济南市水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重力资料为主,参照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计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分析了本地区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其特征、根据爱黎的均衡理论,计算出本地区的重力均衡地壳厚度,讨论了重力均衡补偿作用。又根据二者的差异及地壳厚度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地壳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并对深部构造、重力均衡补偿作用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