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在世界科幻史上,有这样一个系列,它出现在小说、电视剧集、电影等各种文学艺术领域,它的出现比《星球大战》早了十年,甚至早于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它的影响力堪比《星球大战》,在全世界培养出了无数忠实的粉丝,形成了一股太空探索的科幻文化。可是,它的名气又不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制作的水准也几乎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2009年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出现。这个系列。叫做《星际旅行》系列《又译《星际迷航》系列)。这部作品,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第11集,名字也很有深意。叫做《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2.
作者简介刘蔚 1970年生,河北内丘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中学迷上天文观测,1993年开始对太空美术进行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被刊载和介绍于《飞碟探索》、《科幻世界》、《太空探索》、《国际航空》等杂志上。2001年获中国首届航空航天摄影大赛绘画类优胜奖,同年11月,举办"奔向太空与未来"为主题的"刘蔚太空画展"。喻京川 1980年在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李元先生的一篇《星球世界漫游》太空组画介绍启蒙下,喜爱上了天文与科幻。自此,从小学到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年来到了,感谢读者朋友一直以来对这个栏目的支持,你们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一次听编辑说起有些老师已经以这个栏目作为对自己学生推荐电影的重要参考,对此我真的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今后,我仍将继续坚持一直以来的精品路线,努力将最优秀的天文相关科幻电影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大家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再次谢谢大家! 新年伊始,我特别精心挑选了这样一部片子:它是一部典型的太空冒险剧,全片充满了勇于开拓未知领域的冒险精神,展示了壮丽的太空画面,同时,故事情节编排也颇为巧妙,引入了经典的时空错乱的设置,导致全片悬念迭起,最后结局又出人意料。可以说,这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  相似文献   

4.
去年,本栏目介绍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奥德赛》,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不知道大家对这部影片看懂了多少。对其中思想的深度又理解了多少。但不管怎样,相信看过该片的朋友,一定对片中神秘独石的来历、目的,以及男主角戴夫·鲍曼最后的结局充满好奇。不要着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影片,就是《2001太空奥德赛》的续集——《2010》,相信,它能解释你的不少疑问。不过,也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5.
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加贺谷先生和他的《银河铁道之夜》,其唯美的画风令人震撼而沉醉。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给大家介绍一部具有很强天文背景的动画电影——《泰坦新纪元》。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制作的,运用了当时(2000年)最先进的CG动画(即电脑动画,一般也指3D电脑动画)技术,并与传统2D平面动画相结合,给面众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太空世界。将它放在这里介绍,算是给大家看看有别于加贺谷先生的另一种更偏欧美的画风吧!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一般被译为《冰冻星球》,我为什么要重新翻译一个名字呢?这将在后面详谈。  相似文献   

6.
上次电影介绍的栏目中已经说到,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有善有恶,而上次介绍的电影中的外星人正是至恶的代表。这次要介绍的外星人。则是至善的代表。这类外星人有着超越人类的超能力,天真无邪又不谙世事,能和人类,尤其是人类中的小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不过,这个时候,人类中的某些别有用心的成年人往往会成为危险因素。这次要介绍的电影,正是这类电影中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E.T.外星人》  相似文献   

7.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孤单的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至今也没有答案。由此.衍生出了专门的学科和项目,专门搜索地外生命;同时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作者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在科学之前,给大家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地外生命形态。地外生命探索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对这一领域颇感兴趣.因此今后在这个栏目里将会更多地介绍关于地外生命的电影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比较低级的地外生命一般被称为异形或外星怪兽,比较高级的地外生命则一般被称为外星人。在电影里,外星人有的很友善,与地球人交朋友:有的则很邪恶。妄图侵略地球。描写外星人入侵是科幻电影的一个常见题材。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部这一题材的代表作—《独立日》(港译《天煞·地球反击战》)。  相似文献   

8.
当新的天体被发现后,它的照片会首先出现在因特网上,浩瀚的因特网海洋蕴藏着大量的太空科技和天文科普信息,这里的介绍的几个网站,是根据美国《PopularScience》杂志在对许多科技网站进行评选后所选出的50个网站中节录的,仅供爱好者参考。○太空站专页stationnasa.govcore.html在此可阅读最近的新闻,与航天员见面,讨论他们的进展,观看图片,甚至可以仔细虚拟立体太空站运行的情况。○小行星和彗星的威胁impact.arc.nasa.gov这里出现的不是科幻电影中的镜头,而是太空事实。例如1997XF1…  相似文献   

9.
一、太空美术的历史回顾太空美术 (SpaceArt)就是天文学的美术 ,也是宇宙航行的美术。它是宇宙和太空的美术 ,而且反映了天文学的成就和发现 ,也反映了宇宙航行与太空技术。最早的太空美术作品 ,据我所知是意大利美术家多纳托·克连特 (DontoCret)在 1 71 1年所画。他有关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彗星的 8幅油画 ,都保存在凡蒂岗纪念馆中 ,而且已经在第十一届世界《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公报》第一卷 ( 1 980 )上发表。太空美术的另一些早期作品是在 1 865年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著名的作品《从地球到…  相似文献   

10.
太空美术从广义上说,以太空世界为题材的美术都可视为太空美术。太空美术是用艺术手法描绘宇宙天体,既展现宇宙之美又显示科技成果。它超越了天文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的局限性,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国很早就有了太空美术的雏形,日月星辰在远古时代就  相似文献   

11.
《飞上太空看星星》最近,由李元同志编著的《飞上太空看星星》一书,已由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为青少年朋友编著的“高科技启蒙文库”套书之一,《飞上太空看星星》,全书(94页)分为四部分:一、天文台的日日夜夜;二、彗木相撞和地球;三、外星人你在哪里;四、飞上...  相似文献   

12.
上一期。我给大家介绍了《星战前传》的EP1和EP2。这一期,我将把《星战前传》的最终章,也是整个星战系列电影故事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一章——EP3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趣味     
最近,香港太空馆邀请香港天文学会再次为两者在1985年和1997年合作出版过的《彗星》一书出第三版。在参与写作的过程中,“彗星的发现”一章算是手到擒来,但“彗星轨道动力学初探”一章,却有点苦不堪言,然而思考的过程,却又快乐无比。最重要的,是令笔者明白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相似文献   

14.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12,(10):80-82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无数天体在夜幕上的投影,分不出远近。直到最近两百年人类才开始逐步测量出诸多星体的距离,并籍此认清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对于长年被引力束缚在大地上的人们来说,进入太空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无从感受星原的广袤和寰宇的寂寥。当夜空从城市的霓虹间消隐,我们对太空的认识就全由特效华丽的科幻电影和纪录片包办,为了娱乐而渐渐远离了真实。就连地球和月球之间大小和距离的真实比例这种基本问题,也没多少人能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每一个求知者都渴慕的境界。本刊最新推出的,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的《太空探索》和《地球奇观》VCD光碟,将会成为你扣开宇宙之门、追问地球之秘的良师益友。 《太空探索》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奥秘”、“地球地外的生命、征服太空”、“地球的真  相似文献   

16.
廖庆齐──香港太空馆创始人李元当此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著名的香港太空馆也将成为中国科学普及场馆中的一颗明珠。我愿以最喜悦的心情来书写廖庆齐先生的光辉事迹。他是香港太空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天空和望远镜》的封面《天空和望远镜》(Sky&Telescop...  相似文献   

17.
星尘杂叙     
我们知道,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把我们丢到太空中,我们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里是大家一般认为的真空环境,没有氧气,无法呼吸。在星际太空的"真空"中,人与人要交流的话,是不能靠喊的,分贝再高,中气再足,也是白搭;宇航员都是通过无线电通信的。那么,恒星之间的太空真的空无一物吗?  相似文献   

18.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被认为是太阳系里各方面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表面在远古时代曾有过大水,其自然条件也并不是太恶劣(想想地球上还有生活在火山口的厌氧喜硫磺的微生物呢)。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进化出生命的。但是,现在的火星。却完全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么,火星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的火星探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搞清楚火星的生命之谜。自然,这样一个话题性的行星也会是太空类科幻片的常见题材。这次,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以火星探索为题材的经典影片——《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9.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69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从那时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畅想着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旅行。20世纪60年代时,很多人相信太空旅行在20世纪末将对大多数人成为可能:到了2000年,将有很多家庭能够住进太空旅馆,或者在月球上享受假期。在当时的畅销故事或影片,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和卡通片(图1)当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些畅想。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更是设计了飞往太空和月球的航线,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步伐实际上相当缓慢,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快。  相似文献   

20.
世间就有这样的稀罕事儿,晴空万里,却从天上掉下大冰块,实在令人惊诧。它是怎么来的呢?见仁见智,人们议论纷纷。在未查明其来由之前,研究者可以谨慎地称之为“坠冰”或“落冰”。它也可能是天外来客,比对太空来的石块——“陨石”,称它为“陨冰”。那么陨冰的性质和来源天体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