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分布数量约占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57%,复杂的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和诱发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能力,从而对各地国家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提升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防灾减灾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以支撑服务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需求为导向,以“出技术、出方法、出规范”为目标,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重点围绕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方法等开展调查研究与应用示范,引领和指导南方山地丘陵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该工程通过2019年的调查研究,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及成因机制有了宏观认识,为区域地质灾害研究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取得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如在川藏铁路建设工程中,为某车站选址提供了地质综合评估建议,成功识别出的潜在滑坡隐患为某特大桥梁设计方案变更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服务于乌蒙山区及赣州地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效率与水平; 及时配合自然资源部金沙江白格滑坡、宜宾地震、浙江永嘉滑坡等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汛期为四川省和云南省等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20余次,为这些地区的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科学普及活动,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按调查监测内容不同在全国部署了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6个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各工程在解决基础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热害、断裂带高压水与涌水突泥、高陡边坡稳定性等。为满足技术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聚焦制约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支撑作用。2019年主要完成铁路沿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1 350 km2、1:5万地质灾害调查5 000 km2,建设6口大地热流地质参数井、8个地温监测站,完成地应力测量20孔,编制完成11份地质调查专报,提出的大渡河大桥段、理塘车站段、毛垭坝盆地段等线路优化建议/防灾建议被采纳; 首次将1:5 000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技术引入复杂山地铁路工程勘察,创新形成千米级超长水平钻孔定向取心钻进技术,实现500 m深的水平孔地应力测量突破等。该工程通过2019年调查研究,全力提升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并创新了复杂艰险山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探测技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与减灾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6.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7.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8.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地质》2012,(8):F0002-F0002,I0001
山西省煤炭地质资源环境调查院是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直属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成立于1978年,现有职工153人。从事公益性固体矿产勘查、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及旅游地质等地质调查、施工,地质报告、科研成果图件、文字编辑印制工作。具有固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水土保持(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监理及旅游规划设计等专业资质证书和印刷许可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的遥感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三十年来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水文地质遥感、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灾害遥感为主的遥感地质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文章充分研究突发性地质灾害孕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人类活动以及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滑坡灾害“潜势度”、“发育度”、“易发度”和建立临界降雨量预警判据,采用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整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江苏省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2004年和2005年汛期实践结果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发展,目前演变为以孕灾背景调查和隐患点识别的灾害地质调查。“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工作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有工作程度落后、地质环境脆弱和工作条件恶劣等特点。项目主要从详实基础地质数据、地质灾害规律和孕灾背景调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等3个方面重点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在藏东南特殊的环境中实现这些调查要求,应用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InSAR、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和简易观测等技术方法。并且总结了各类调查技术方法的适用性。通过总结经验和找到不足,从而为今后该地区的调查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及降雨雨型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雨型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发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收集的降雨实况与地质灾害反馈资料,将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雨型分为3种类型:台风降雨、持续强降雨和局地暴雨。研究表明,台风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即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质灾害发生空间位置与台风运移轨迹也基本一致。多为群发型地质灾害,灾害规模较小,一般为表层或浅层滑坡、崩塌。持续强降雨型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在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同步发生的特点;在降雨强度不大但连续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地质灾害大规模发生后,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雨量阈值提高。局地暴雨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发生在出现局地暴雨的当日当地。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10,(9):18-18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灾害评估中心承担的《南京地铁四号线工程地质灾害评估》项目日前通过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性、赋存条件及影响因素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二是从地质沉积历史、地貌演化及微地貌改造等方面认识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三是通过遥感技术与轻型无人机低空航摄精细化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承灾体自动化提取;四是形成了基于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完成了三峡库区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其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引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湖南地质灾害概况,通过对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和多普勒雷达系统监测暴雨的可能性分析,选取地质灾害频发的湖南省作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多普勒雷达图像地质灾害气象反演分析和灾害识别研究,精确地预报了湖南省新邵县“2005.05.31”特大地质灾害,论证多普勒雷达是监测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程秀娟 《西北地质》2011,(1):135-135
为了把握国际地质灾害最新研究动态,进一步提高我国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管理水平,2011年2月21日~25日,由国际滑坡协会(ICL)与中国地质调查局(CGS)联合主办,西安地质聆听调查中心承办的国际地质灾害高级研讨班在西安成功举办。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各省(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及高等院校等21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国土资源部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职能的要求,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为目标,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支撑计划",统筹部署和推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一批重大进展。1.开展区域与专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通过活动断裂调查、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定量力学计算等研究,提出了木寨岭隧道优化断面形状和参数,解决了在建兰渝铁路的"卡脖子"问题,确保兰渝铁路的顺利贯通;考虑构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在县域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基础上,主要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内在控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的双重诱发因素等方面对县域内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研究了三大岩类地质灾害孕灾主控因素。全县按孕灾地质条件分区,划分为3个大区14个亚区。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规律认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加强休宁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序言     
近年来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线,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围绕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地质调查和科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