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力学是研究地质构造方法之一。在本世纪廿年代国内外就有一些地质学家把应力理论应用于解释地质构造现象,这就是地质力学发展的开始阶段。在我国最先倡导地质力学的是李四光同志,他用毕生的精力从事这项研究。《地质力学概论》是李四光同志一生辛勤劳动的结晶,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矿产普查和勘探、水文、工程地质工作及地震预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广  相似文献   

2.
地质力学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地质实践初步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工作方法。它揭示了地质构造的某些重要特点,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在认识地壳构造运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在寻找一些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推广和普及地质力学,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地质力学,本刊从本期起,连载“地质力学讲座”《学习和运用地质力学》,同志们看后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3.
赵庆生 《地质科学》1980,15(4):377-385
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学上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本文在分析温家山莲花状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该体系内岩体结构的形成、分布和力学特征及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4.
地质力学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矿床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质力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若干规律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诸多方面的应用作了归纳,并通过若干典型实例,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矿床勘探中具有战术的指导作用,最后扼要阐述了地质力学前景。  相似文献   

5.
就地质力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若干规律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诸多方面的应用作了归纳,并通过若干典型实例,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矿床勘探中具有战术的指导作用。最后扼要阐述了地质力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1):146-146
正2018年1月25—26日,地调局地质力学所举办的地质力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士石耀霖,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陈毓川、赵文津、康玉柱,20余位国内知名地质专家学者,及近百位地质力学所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弘扬李四光精神,推进地质力学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成果展示、研讨的形式,交流了2017年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介绍了地质力学研究所业务结构调整总体方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入手,通过构造体系的划分与研究来探讨地壳运动及动力来源的学术思想;评述了地质力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地质力学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图能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活跃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2006年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机构设置与学科布局、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提出了目前在发展地质力学过程中,人才队伍、学科布局与发展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对策分析,以期为地质力学战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早日实现地质力学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2):126-126
2006年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也是地质力学和地质力学研究所奠基人李四光教授的开山之作“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发表80周年。这是我国学者最早对大陆构造进行探讨的论文。50年来,几代地质力学人和全国的同行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探索,为解决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同铸就了地质力学所辉煌的历史,并正在创造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继往开来 发展地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地质学、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步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庆祝由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深感有必要探讨一下地质力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08,29(5):1279
本书首先概述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及分类,然后介绍了拱坝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方法、加载技术、测量技术,并进行了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实例分析,与国内外主要拱坝的整体稳定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新概念地质力学的提出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思文 《中国地质》2000,(1):34-37,40
地质力学是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依据中国和亚洲大陆地质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地构造理论,是对地质和地球科学的重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李四光及几代地质力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下,地质力学形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两个值得关注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问世 ,不仅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 ,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 ,新的研究课题不断地被提了出来。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形成和逐步走向完善。作者认为以下两个工程地质力学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即边坡滚石机理和防治和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在中国煤矿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中 ,作者指出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关于软岩定义的缺陷 ,提出了新的软岩定义和分类 ,并论述了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软化状态方程、软岩巷道支护理论、支护荷载的确定以及软岩工程地质力学设计方法。可以认为 ,中国软岩工程地质力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地质力学这一我国独立建立的地质学科形成的背景、基本特征、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指出:地质力学是在地质学三大论战, 特别是大陆漂移学说影响下, 独辟蹊径提出的; 地质力学有4个基本特征, 即3个立论依据, 9个基本概念, 7个研究步骤, 4个基本观点(本质的、联系的、发展的和实践的)。全面论述了地质力学10个理论方面、5个技术方法和5个生产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地质力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质上被裹挟于"固定论"泥潭中, 在认识新发现和接纳新观念上裹足不前; 古构造时期鉴别上存在重大误区, 过分强调了造山带的"长期继承活动"; 深部地质和全球海洋地质研究十分薄弱等。因此,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走向全球是它当前3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今年9月5日—10日将在北京召开国际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目前已有美、奥、日、苏等十多个国家报名参加这一会议。4月28日在京召开了组织委员会会议。据悉,会议规模约100人,其中国外学者将占30—40%。会议内容为交流地质力学国际研究新进展,介绍我国地质力学研究的成就,加强  相似文献   

18.
周启永 《广西地质》1998,11(4):7-14
文章就地质力学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等方面的应用作了归纳,通过典型实例,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区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矿产勘探中也具有推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展我国地质力学理论?这是我国地质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最近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学习小组关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我国地质力学理论》(以下简称《发展》)一文,我们认为文中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有碍地质力学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值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29日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赞助单位为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