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牵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地理研究所和地矿部第一海洋调查大队参加承担的“七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0万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历时五年,于1991年12月在长沙通过专家评审,现已正式提交印刷出版。 《1:800万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是一幅包括41个国家和地区,含有大陆、大陆边缘海域及大洋等各种构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图件,其主要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3.
<正> 广西德保位于西江流域上游左、右江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黔桂地台区。钦甲泥盆系剖面位于距德保县城西南40公里的钦甲大队及平城大队范围内。现从新到老分层叙述于下(图1):  相似文献   

4.
1986年度陈国达地洼学说基金奖已于1987年2月19日由陈国达地洼学说基金奖管理委员会评定。5名地质工作者获奖。其中,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黄苏(86年病故)获特等荣誉奖。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丁培民、核工业部中南地勘局230研究所姚振凯均获  相似文献   

5.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6.
研究上海及其邻区的地震地质,必然涉及基岩构造及区域大地构造归属问题,本文试图在学习并运用张文佑教授的大地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自1850年瑙曼(Naumann CE)提出"大地构造(Geotectonics)"一词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地质大师不胜枚举,他们已把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出现过许多大地构造理论或假说,建立过各自的丰碑.其中,尤以"地槽说"、"板块构造说"影响最大.从1859年霍尔发现地槽到1968年,地槽说在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一直占统治地位.它对整个地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它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968年以来,板块构造说兴起,被誉为地学革命,其影响之大,为其他任何大地构造说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8.
三江构造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启棠 《云南地质》1997,16(2):156-164
从大地构造、地壳结构与地震区域断裂带的特殊性角度阐述本区发震构造的背景。对三江断裂带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地震发生带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分析了解云南地区地震活动频发原因。  相似文献   

9.
地洼区的地震活动性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洼大地构造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地壳新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存在,为现代成矿学和地质灾害防御等研究开拓了思路。地震作为最新大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它与地洼区及其构造性状不仅有着成因上的联系,而且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分布上也有着相互的依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洼区的研究无疑是为潜在震源区和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吴功建  高锐 《地球学报》1984,6(2):55-64
<正> 近年来在我国获得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特别是将地表地质构造的研究与深部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加深和丰富了对大地构造的认识。 1957年,地质部航测大队首次在我国东部发现了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同时,大量的地球物理工作,为我国早期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地质构造的依据。六十至七十年代,利用人工地震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提出了部分地区的详细地壳模型和地壳厚度。在我国某些地区开始了古地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80,26(3):279-280
在著名中国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即将于1980年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这份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是在全国各部门、  相似文献   

12.
芒市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恒 《云南地质》1996,15(4):359-362
芒市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秦恒(核工业○九大队)1区域域地质(1)大地构造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芒市褶皱束。矿段位于该褶皱束的北西部,与高黎贡山褶皱带沪水一陇川褶皱束为邻。(2)地层矿区西部分布中元古界高黎...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省玉树结古镇Ms 7.1级强震的成因及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灾后重建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大地构造背景看,玉树和汶川地震均由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嵌入、引起高原壳-幔物质向东蠕散诱发.正是巴颜喀拉(昆仑)地块向东蠕散,其南侧边界玉树-鲜水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引起了玉树Ms7.1级地震.巴颜喀拉(昆仑)地块在向东蠕散的过程中已...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81,27(6)
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在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最近举行的一次选举中被选为该委员会副主席。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是国际地科联所属矿床成因协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由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地质学家发起,成立于1972年。该委员会成立后,在进行国际合作,开展成矿大地构造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8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成都市召开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以下简称三江)地质志大地构造和地质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两个专著的评审会议。该专著由地质矿产部三江专著编委会组织,聘请李春昱、郭文魁两位学部委员为顾问,由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牵头,与矿床所、成都地矿所、地质力学所、航空物探大队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地矿局(含所属研究所)合作编写的。评审一致同意予以验收。认为该两专著内容丰富,文图并茂,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大地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淮北市基岩及构造进行详细研究,结合历史地震的地震部位,确定出地震多发生在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及其邻近地区.经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震害的来源,并将研究区基岩稳定性划分出稳定、较稳定和次稳定(或不稳定)三种类型地带,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成煤大地构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和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为该专著的出版撰序,对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成煤大地构造理论,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详细阐述,重点论述了中国成煤大地构造。该书作者从地壳演化及运动的角度,按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要求,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同大地构  相似文献   

19.
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治洮工程师,运用地质力学和板块构造理论,在分析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和有关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地震成因地壳物质纵向流动造成的新论点。中国西部系青藏高原和宁、甘、川、滇的广大地区。三十年来,张治洮工程师一直从事大  相似文献   

20.
按大地构造观点进行中国地震地质区划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汲清 《地球学报》1979,1(1):18-31
在先前的几篇文章中,著者把自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大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三大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并简略地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特点。新构造运动,包括有史以来的地震活动在内,是三大构造域活动的继续,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划也和大地构造区划一样,,表现为三大构造地震域,简称三大地震域,即滨太平洋地震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和古亚洲地震域。既然滨太平洋构造域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那么,滨太平洋地震域也应当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城既然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那么,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也应当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就是有名的南北地震带,后者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应力场所形成的干涉带。这样的地震地质区划是和一些地球物理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的。古亚洲构造域的主体是西伯利亚地台和蒙古皱褶系。整个说来它的地震活动性表现得很微弱,只有蒙古西部,特别是阿尔泰地区有若干强震,这可能仍是受印度板块碰撞的结果。而贝加尔裂谷型地震活动可能是北冰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南延。因为这些地区已不再中国境内,本文不作讨论。下文仅就大地构造观点来谈谈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