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协议,我们于1987年7月2日至16日在苏联进行了冻土科学考察和访问。对苏联研究冻土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向、任务、成就及主要科研骨干有所了解,为两国冻土学界今后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亲眼看到苏联冻土区一些工程建设情况,也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将我们耳闻目睹零碎情况整理作一介绍。 一、在西伯利亚的考察访问(7月4—12日) 1.访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冻土研究所1939年成立于莫斯科,1961年部分迁至西伯利亚雅库兹克市,改造为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该所所长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学家,副所长是(地理科学博士)。我们这次考察和访问由副所长亲自安排和接待。  相似文献   

2.
由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著,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科技人员合译出《普通冻土学》一书,最近,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作为纪念冻土学的奠基人——M.N.苏姆金诞辰100周年的献礼。根据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近三十年来所积累的大量冻土实际资料,以现代科学水平撰写而成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冻土学专著;全书25万字,共分十三章,图文并茂。主要论述了冻土学的概念、定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赞助的“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山地冰川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冰岛、瑞士、英国、挪威、苏联及中国等9个国家的49名科学家(其中国外代表26人,国内代表23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致开幕词,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出席了招待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著名人士有国际冰川学会主席G.K.C.Clarke(加拿大)、副主席B.Wold(挪威)、会议论文主编R.L.Hooke(美国)、秘书长.H.  相似文献   

4.
1991年是中美古里雅冰帽冰芯合作研究的第二年。这项合作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中心共同执行的,期限为5年。其中1990—1992年为野外工作时间,1993—1994年为室内分析总结时间。这项合作研究的目标是在中国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钻取冰芯以研究青藏高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1990—1991年主要进行了冰芯位置选点和浅孔冰芯提取方面的工作。围绕这一主要工作,还进行了雪坑、冰温、积累、冰川应变和冰川变化方面的工作。经过1990—1991年的工作,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5.
国外高山多年冻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区域冻土学研究领域中,除了以极地为中心的高纬度多年冻土、海底冻土和古冻土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之外,有关高山多年冻土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学术活动日趋频繁。1972、1974年藤井理行和埃佛斯(Ives)相继明确提出了高山多年冻土的概念。1976年苏联多年冻土研究所A.P.戈尔布诺夫(Gorbunov)在高加索召开的国际地理学会高海拔地区生态学讨论会上提出了高山多年冻土的分类,并于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环境物理研究所共同组成科研小组,先后对我国三江源区、西昆仑甜水海地区进行了多年冻土退化过程的前期勘察研究工作.首次在人烟稀少的玉树-不冻泉沿线等地建立了3个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在技术手段上,除应用常规的坑探、水土取样、水分现场观测、地面调查外,主要应用了最新的双天线、多回路探地雷达勘测技术,对不同地貌条件下的活动层结构特征、上限附近冻土结构、冷生组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快速勘察,同时还进行了水分场分布规律、盐份迁移过程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景观特征对热质迁移规律、地温场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新疆甜水海地区的低温(<-4℃)冻土与高原东部和腹地的高温(>-1℃)冻土在地质背景和地下冰发育情况等方面有所区别;甜水海地区生态环境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已发生重大改变:地表植被发生大面积退化,地表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盐渍化;在该地区发现大量小型冻胀丘、石环等冰缘现象的存在.探地雷达勘察结果显示,地表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均对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结合探地雷达对我国东北黑大公路黑北段岛状多年冻土的勘察结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探地雷达可以较为有效确定多年冻土分布区域、 厚层地下冰存在位置, 是研究多年冻土的一种有效手段. 探地雷达勘测结果表明, 东北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现在主要位于山间沟谷洼地、 或山间盆地中, 地表有积水、 塔头草生长茂盛、 草炭和泥炭发育的沼泽化湿地是其存在的重要标志;结合20世纪70年代对该区的冻土调查结果, 以及线路沿线现存冻土比例推断, 在过去30 a间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退化;现存黑河北安公路沿线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的比例约为2%, 冻土厚度约2~9 m, 冻土上限约1~3 m. 在影响多年冻土分布的因素中, 地表水分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该地表水分通过蒸发吸热、 单向导热等作用调节地中热流, 并维持一定的净放热, 在年平均气温接近0 ℃的条件下仍可以维持冻土的发育和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如地形、 地貌、 坡向、 植被、 地质条件等因素发挥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金属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EM)是苏联著名的地质研究机构.该所成立于1930年,许多知名的学者,如A.??别杰赫琴、A.H.查瓦里茨基、??柯尔仁斯基、Φ.??列文生-列信格、C.C.斯米尔诺夫、A.E.费尔斯曼等都曾在这个研究所工作,并对其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在它五十周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发表了纪念文章,对该所五十年来的活动与成就,特别是其研究方向进行评述.从文中可以看出该所有如下特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在历时十年的灾害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78年是中国冰川冻土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了冰川学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和英国,结束了以往的孤立状态;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会议上宣读和印发了178篇论文或摘要。1979年创办了《冰川冻土》学术期刊。1980年举行了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宣读论文62篇,并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分会。下面简单叙述1978至1980年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若干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寒区建筑中的冻土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筑工程方面的冻土研究始于1960年左右,回顾三十年来的历程,大体上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1960年到1966年,该阶段由于我国从头开始,参考苏联的已有经验,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着重研究地基土的冻胀规律、冻融变形对房屋建筑的危害等。第二阶段从1972年至目前,该阶段是在前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编制设计规范中所遗留的问题,如房屋基础在冬季所受到的冻胀力大小及计算,以及防治冻胀破坏的有效措施等。当时开展冻土研究工作的单位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研究所(简称地基所)、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设计研究院(原石油部第五设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1-91
由国际冰川协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山岳冰川学与人类活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n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Glaciology to Human Activities)”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兰州召开。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冰岛、挪威、瑞士等国以及中国的50多位冰川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包括录相片)60多篇,所有论文均在大会上交流。学术讨论会上还播放了加拿大学者提交的两部关于雪崩地区安全措施的录像片;同时举办了冰川图书展销。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多金属找矿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军  李秀荣  赵方树  赵士宝 《地质与资源》2004,13(3):169-171,183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是原始森林、沼泽覆盖和冻土区,也是我国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区.区域找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基础地质、区域剥蚀深度、区域化探异常解释与应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与选择等.阐述了问题解决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或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分布在中纬度地带,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环境和基本特征既不同于海域水合物,也不同于极地冻土区水合物,缺少有效的勘探技术成为制约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主要技术瓶颈。在国家863计划、国土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和水合物国家专项共同支持下,开展了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攻关,初步建成了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超深探地雷达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总结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学和电磁学识别标志,优选出了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的有效指标,研发了水合物储层测井识别技术和储层参数评价技术;初步建立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物化探有效方法组合和物化探综合勘查模型;预测了水合物成藏有利区,提出的建议井位钻遇天然气水合物,方法有效性得到初步检验和应用。研究成果对推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进步、支撑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与开发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看普通冻土学的成就和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7月10日至13日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举行了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挪威、丹麦、西德、阿根廷、苏联等十四国。我国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四篇论文。会议期间共宣读了150篇论文,其中综叙性的有七篇,论述普通冻土的论文有119篇,有关工程冻土的论文有31篇。在119篇普通冻土的论文中有关区域冻土的论文有20篇,冻土现象14篇,冻土勘测方法16篇,冻土区的生态及植被6篇,冻土层的热物理14篇,冻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4篇和冻土力学性质22篇。本文只对普通冻土学方面的论文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地矿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会议于1991年11月5日至9日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厅),勘查技术院,水勘院,各专业物化探队,遥感中心(站),部有关直属单位、研究所、院校、仪器厂,部有关司、局的领导和代表共171人。  相似文献   

16.
李家熙 《岩矿测试》1990,(3):233-235
苏联列宁格勒工艺研究所光谱专家B.V.L'vov教授,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试剂专家S.B.Savvin教授等来华访问。分别于1990年5月12日和5月22日到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就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作了报告。为使分析界同行了解中断30年联系的苏联同行研究工作的某些进展并从中得到借鉴,特作以下报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模糊统计法,以木里地区的物化探资料为例,对木里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水合物预测是可行的,预测区域与已知钻遇到水合物的钻孔有很好的对应,且圈定了6个水合物有利区,这不仅对物化探方法技术优选、异常特征分析和评价指标确立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加速推进我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潜力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冰川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冰川冻土研究室组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组,围绕研究横断山区现代冰川之基本特征,先后有三十多名冰川工作者,自1981年6月至1983年8月,对横断山区的玉龙山、白芒雪山、梅丽雪山、雪宝顶、雀儿山等山脉的现代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项目有冰川、冻  相似文献   

19.
应铁道部邀请,以美国冻土协会主席布朗博士和国际冻土协会副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裴韦博士为首的美国冻土工程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84年7月15日至8月1日来国访问。他们先后访问和参观了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牙克石林业勘测设计院、齐齐哈尔铁路科研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和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场考察了大兴安岭牙林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和冻土观测站。  相似文献   

20.
地质矿产部勘查技术院于1990年12月2—3日,在河北廊坊物化探研究所组织了地矿、冶金、有色、核工业、石油等部门的12位专家对《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地球化学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进行了认真审查。1991年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