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红文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0):51-52,55
致灾营力当量定律、实际成功预报情况和已发生典型地质灾害数据反演,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级别致灾营力当量界线值确立的依据。运用预报软件的空间平面分析功能,运算追踪生成预警等级分区图,为预警会商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2.
北京防震历史经验与汶川地震灾后城镇选址重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5.12汶川8.0级地震使灾区蒙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的灾害与灾区地质构造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灾区地震历史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地震格局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重灾区灾后重建城镇选址宜多学科联合谨慎规划。康熙18年(1679年)的北京平谷-三河8.0级地震与5.12汶川地震惨烈程度相近,北京地质构造研究与地震时空格局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防震规划历史经验值得5.12地震灾区在重建与今后发展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芦山地震科学考察流动重力观测成果及科考区域内其他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芦山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地震前,重力场变化显著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龙门山断裂带两侧正、负高值异常以及与龙门山、鲜水河、大凉山断裂平行或垂直的较大规模重力变化梯度带,与汶川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一致|2)地震后,重力场变化沿龙门山发生反向调整|3)中下地壳物质的生热、膨胀可能是松潘-甘孜块体震前重力变化的场源,并可能成为芦山地震及汶川地震的重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广元市利州区地震重灾区地质环境背景,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5·12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统计,并对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及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地震强度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8月13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会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扎实推进地灾防治工作,打赢汛期地灾防治这场攻坚战。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7月地灾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但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汪民指出,每年7月~9月是我国地灾高发期,目前地灾呈现加重态势,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他强调,特别要对西南山区、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重点地区加强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2014,(10):57-57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第四季度要重点做好西南、西北、中南和华东局部地区的地灾隐患排查工作,切实防范因异常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需要特别关注三峡库区及汶川、鲁甸、彝良、芦山等地震灾区。另外,还须注意防范沿海地区由于台风引发的突发性地灾。  相似文献   

7.
以基础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充分研究日照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选取地貌、构造、地层、岩浆岩、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6种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评价因子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叠加计算,最终得出日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划分出低、中和高易发区3类分区并完成精度检验。日照市地质灾害重点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通过的区域和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此类区域需重点防治。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层次化、定量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日照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区,分区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青川县为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县,经灾后调查,全县有10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尽快推进全县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后重建规划用地提供地质安全保障。青川县委、县政府和我省援建指挥部决定,在重建规划全面实施前,对全县重建规划区进行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出于对我们浙江国土人的高度信任,青川县政府把这次重建规划区最大的区域,今后有可能成为青川县城的竹园镇及周围四个乡的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交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宋光齐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四川省国土资源部门在灾后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今后的打算. 进入5月汛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牵挂着全省各地特别是地震灾区的地灾险情,脚步越发匆忙.5月7日,全省已连续下了几天大雨,由于放心不下绵阳唐家山堰塞湖,宋光齐冒雨前去实地察看.对宋光齐来说,险情就是命令,亲赴一线的举动太寻常不过."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宋光齐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四川省国土资源部门在灾后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10.
利用EGM2008重力模型的11~36阶球谐系数计算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底面地幔对流应力场,收集整理青藏高原东南缘2000年至今的1 131个震源机制解数据,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法得到该区芦山地震前和现今的发震层应力场,进一步分析2种应力场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区域的力学耦合情况与强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部分位于耦合与解耦的中间地带,耦合区域基本按块体分布,东侧华南块体强耦合,西北部藏北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西南部滇西南块体部分耦合,解耦主要发生在松潘-甘孜块体附近,以龙门山断裂带连接强耦合的华南块体;2)分析孕震原因,提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对流应力场与发震层应力场耦合程度强弱交界处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从现今耦合关系来看,龙门山断裂带仍处于耦合强度变化梯度非常大的区域,具备孕震储能条件,地震危险性较高。其他危险区域大致有:岷江断裂带附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红河断裂带及南汀河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1.
一、区域地质演化本区属于内蒙一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中段,由内蒙优地槽褶皱带和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组成,这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晚古生代基本上属于两个性质相近的地质发展区。本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决定了其地热资源沿主要断裂构造出露并受其控制的地热温泉,并以热泉的形式直接出露地表,可开发的地段限于在地表有地热显示及其相关构造分布的地区,其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热资源靠循环于断裂带中的地热水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青海国土经略》2011,(5):55-F0003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是玉树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受地形因素控制,结古镇周边地质环境条件也十分脆弱,加之受玉树强烈地震影响,致使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对地震灾区城镇及恢复重建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 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 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 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相似文献   

14.
探讨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倾斜面的形变特征,分析表明震前区域地倾斜面在水平形变变化上呈现由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向中央挤压特征;垂直形变变化呈现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的后山断裂持续抬升隆起,东南侧前山断裂的雅安等区域持续下沉特征;震源附近的汶川区域地倾斜面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出现了垂直和水平形变显著加速增...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GPS技术进行长距离输气(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监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分析滑坡体表面的形变,同时结合雨量监测和裂缝监测分析滑坡体的形变.研究表明:GP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地质情况复杂区域的地质灾害体进行监测,分析其滑移状态,为工程的灾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北巴颜喀拉造山型金锑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巴颜喀拉是松潘—甘孜构造系向西延伸部分,北部具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特征;南部具印支造山特征。区内发现了多个具有相似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造山型金矿床。近侧的东昆仑含金建造为三叠系提供了物源,成为Au、Sb、As的高背景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松潘—甘孜海盆自东向西逐步闭合造山,形成的大型剪切带及其旁侧的次一级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是矿化的定位构造,强烈发育的黄铁矿化、辉锑矿化、褐铁矿化是成矿的标志。这类矿床形成于印支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济宁煤田济北矿区构造展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组,一组为SN向的区域性断裂,构成井田边界,另一组为由其附生的NE向断裂,使其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化。区内NE向褶皱发育,多呈背、向斜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使杂多地震震中位置应力升高1.476 kPa。2010年玉树地震至2016年杂多地震的6 a内,震后粘弹性松弛作用使研究区域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应力持续集中,并使应力影区进一步释放应力,杂多地震位于玉树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增强区域。2016年杂多地震发生时,其震中位置应力升高3.902 kPa。采用多组不同模型参数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玉树地震对杂多地震孕育起促进作用。2016年杂多地震同震破裂仅影响震中周边小范围区域的应力状态,在杂多断裂带西北端出现应力高值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作用使甘孜-玉树断裂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洛须段、当江段、巴塘乡断裂中段及五道梁-曲麻莱断裂称多段应力明显升高。甘孜-玉树断裂西北段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相古段地震空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归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管理,是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治理的主力军。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这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始终活跃在玉树大地上,在灾后重建战役中,以特有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传统作风,诠释着自己崇高的使命。在今年初省上召开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20.
古丈县山多地少,规划的红石林工业集中区岩溶塌陷与地下暗河强烈发育。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基本特征的阐述入手,在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区各功能布局的调整建议。该地灾评估在指导规划用地功能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地学可预见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