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牟惟丰 《气象》1986,12(11):14-15
一、前言 天气预报评分资料反映天气预报的水平。由于过去评分资料缺乏,或者评分方法对天气预报技巧水平的代表性较差,很少认真的对预报评分进行分析,从而影响了对我国天气预报真实水平状况和历史发展情况的了解。 北京市气象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有无降水的24小时预报,有无大雨的24小时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的评分资料。有无降水预报的评定和有无大雨预报的评定,均采用TS(Threat Score)评分;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的评定,是计算平均绝对误差。下面将利用这难得的评分资料,对所反映的预报技巧水平进行分析,考察其预报水平的历史发展状况。 二、有无降水预报的评分 美国公布的评分资料较多,历史较长,又基本反映世界先进水平,将北京市气象台的评分结果与美国的资料进行比较,可以了解我国天气预报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由于我们所收集的美国降水预报评分资料是以12小时分段的(12—24小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大雨和暴雨预报准确率,我们从县站预报的角度出发,使用近地层空气饱和度预报未来大到暴雨的产生、持续和结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蔡则鹏 《气象》1989,15(1):48-51
一、前言 分型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预报人员在分析研究某种天气现象的时候,往往用历史天气图从天气形势或影响系统出发,先进行分型而后建立具体的预报方案。但是,从预报实用的角度出发,用天气图分型只能考虑前期的天气形势或影响系统,而它们的未来变化则不尽相同,所产生的天气现象有时差异甚大。因此,分型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建立具体的预报方案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当前数值预报业务发展很快,特别是形势预报的水平已超过经验丰富的预报员。所以我们想到,  相似文献   

4.
中央气象台短期降雨预报水平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1988~1993年资料,对中央气象台降雨预报水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最近6年,中央气象台的有雨预报、小雨预报、中雨预报和等级综合预报的准确率和技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暴雨和大暴雨两个等级的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均超过气候概率,具有正技巧(技巧评分>0),但技巧水平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空间技术、遥感技术及高速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气象业务,从而迅速实现观测遥测自动化、情报资料传输高速数字化、分析预报客观定量化和观测—通信—资料加工—预报—服务整个过程全盘自动化。而我国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损失了整整十年的对间。这使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气象技术装备方面有待填补的空白缺项增多了。我国气象技术装备落后、差距很大的这一现状,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解差距,更好地学习外国气象科学技术的长处,加速我国气象现代化的进程,本刊选载主要技术装备的国内外水平对比材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滕昱 《气象》1982,8(6):34-34
目前,气象站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水平还不高。如何逐步提高预报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四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每个预报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这方面我们有以下两点粗浅的体会。 1.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 ,分析了 1 998年 7月 1 2~ 1 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 ,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 ,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省、市级气象台的长期天气业务预报和指导预报的需要出发,我们在IBM-AT微机上开发研制了一个浙江省长期天气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实现了长期天气预报客观定量化,业务流程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化,程序软件系列化,模块化及输出汉字化与图象、图表化。系统于1987年11月开始投入业务预报与指导预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如何稳定提高天气预报水平。使气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历来是气象工作中的重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在预报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预报水平的提高却显得非常缓慢。这样在日常工作中,空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的发展和不尽如人意的预报服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预报水平的提高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加细谈。仅从分析一次预报失误入手。从中也许给我们留下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王锦明  罗与品  邓廷楷 《气象》1982,8(7):26-27
我们从县站预报的角度出发,使用近地层空气饱和度预报未来大—暴雨的产生、持续和结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饱和度S值的定义 饱和度S值是表示预报时刻的近地层空气的绝对湿度(常以e表示)与第二天近地层空气的最低气温对应的饱和水汽压之差,用如下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1.
500hPa平均环流形势月预报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讨论了500hPa 平均环流形势预报水平的评估问题.平均来说,各月都是气候预报的准确率最小,年际变化持续性预报次之,月际变化持续性最高.T42L9模式延伸预报的第一旬和月平均环流的预报准确率均高于气候预报与持续性预报,表明确是有技巧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做好气象对农业的服务,加强预报服务中的针对性,在长期天气预报中,预报项目的选取应该从农业生产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出发,打破常规,避免一般化。近年来,我们在预报服务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日照这一要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效益,近年来,我区在天气预报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的现状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局预报业务基础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主要以天气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的外推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和资料随着预报业务的发展,我省各市(地)台和县站预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给我省预报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高预报服务的整体效益,很有必要对目前市(地)县的预报能力作出评价。本文采用天气较复杂,暴雨较多的1989、1990两年各市(地)台、县站12小时、24小时晴  相似文献   

15.
春播期间天气的冷暧趋势和主要的连续低温阴雨时段的预报,是我们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为了提高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质量,我们加强了对这类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工作。从大量的单站资料出发,结合大气环流特征,运用前期多因子的特殊值反映,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利用西风带环流的前期周期和付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制作春播期冷暧趋势的长期预报。运用特征日的环流型和多因子特殊值综合分析,制作三月中旬的低温阴雨的中期预报,经过近三年的预报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检阅我省近年来的灾害天气预报水平,提高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省气象局业务处和省气象学会天气专业组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廿一到廿四日在西安联合召开了灾害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议。各地区气象局的预报业务管理人员,省、地气象台业务台长和各报送论文的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期降水预报的水平,促进县级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我们于1987年到1988年初,在总结归纳了多年来我站在短期降水预报方面的经验、指标的基础上,按照预报专家系统的原理,设计了奇台短期降水预报系统,并在PC-1500计算机上实现.本系统从1988年5月起投入业务实验.在奇台县主要降水季  相似文献   

18.
于达人 《气象》1978,4(1):9-10
县站天气预报是大跃进的产物,是我国县站气象工作者的一种独创。近廿年来,广大气象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县站预报工作总的来说,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最近,《气象》开展了“怎样做好县站预报”问题的大讨论,我想就自己的体会和了解,对当前如何提高县站预报水平的问题讲几点认识。 一、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天气中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县站预报工作中必须用这个规律来观察、分析天气气候的变化,研究各种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理地形、大气环流、各种天气系统、单站气象要素等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形成当地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 有人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只能用于“天气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经过质量控制的风廓线雷达组网资料(以下简称观测)对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模式(WHMM)水平风场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评估,分别从总体、不同高度、不同风速以及单站等方面对全风速(wspd)、纬向风(u)、经向风(v)进行1个月(2013年5月)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WHMM对风场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12 h和24 h的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12 h相关系数大于24 h的,预报风速整体存在负偏差,较观测偏小。随预报时效延长,风场的预报误差增大。u和wspd的预报能力好于v。(2)在垂直方向上,WHMM的wspd、u和v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MSE)随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2 km高度预报误差较大,4~5 km的预报误差较小。(3)按照风廓线雷达测风wspd间隔5 m·s~(-1)将模式预报分组,在30 m·s~(-1)以下不同速度分组中,WHMM 12 h预报的wspd、u和v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24 h的,且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12 h预报的RMSE大于24 h的,并随风速增加而增大。(4)从单站的风廓线来看,模式可以预报出站点上空风场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广州站预报效果好于芜湖和秭归站。  相似文献   

20.
沈阳中心气象台研制的“省级长期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投入业务使用后,运转良好。日前,该项研究成果通过了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 该系统是在以往国内长期预报业务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长期预报科研和业务的实际出发,实现了从实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