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2.
对海原群的岩石组成、原岩性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海原群中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的原岩是泥质岩、杂砂岩等,大理岩、石英岩的原岩为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绿片岩和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蛇纹岩的原岩为超镁铁质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介于岛弧与稳定陆缘之间。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亦介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板内玄武岩之间,部分显示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认为海原群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天山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前震旦系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4年在新疆南天山地区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 ,首次发现了晚太古代、元古宙结晶基底。晚太古代变质岩主要由变质深成岩组成 ,表壳岩组合为沙窝大沟岩组 ,岩性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阜平期变侵入岩为巴什托格拉克片麻杂岩 ,为一套无序的 TTG岩系。五台期变侵入岩为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为一套基本有序的变侵入岩系列 ,包括 TTG和二长花岗岩两个岩系。三者组成太古宙古陆核。下元古界奥图拉托格拉克岩群为一套无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 ,具有古老沟弧盆体系特征 ,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原岩为古蛇绿岩组合 ,具洋脊玄武岩特征 ;克孜拉格岩组原岩为杂砂岩 ,属盆地沉积 ;卡拉格兹岩组原岩为岛弧火山岩。长城系乱滩布拉克组由一套变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岛弧或活动陆缘沉积 ;卫东庄组为一变质碎屑岩建造 ,具弧盆碎屑岩沉积特征。长城纪末侵入了多岛滩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具有大陆型基底性质  相似文献   

5.
前人关于南澜沧江构造带团梁子岩组的时代和构造属性有不同的认识.对景谷地区的团梁子岩组的物质组成、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团梁子岩组是一套强变形、弱变质的构造地层,主要由深海洋盆泥质岩和近岛弧碎屑岩构成,夹杂有洋中脊型玄武岩、硅质岩等岩块.2件变沉积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其原岩时代分别不早于272±2 Ma和259±1 Ma.侵入团梁子岩组的安山玢岩锆石U-Pb年龄为244±1 Ma.团梁子岩组的变玄武岩岩块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典型的N-MOR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团梁子岩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原岩性质,认为其很可能是一套晚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团梁子岩组和南澜沧江构造带内其他洋盆相残余物质指示南澜沧江构造带是一条古特提斯结合带,代表存在于晚古生代的弧后小洋盆,而非宽阔的大洋.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火山岩SHRIMP年龄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是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中段。该区广泛发育火山-沉积岩系,前人将其确定为中元古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 U-Pb方法对区内火山-沉积岩系中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测年,获得477~485Ma的年龄,确认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喷发活动的存在。同时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套火山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构造环境,其岩浆源具有I型及I与S过渡类型特点。结合前人对红柳沟-拉配泉一带的蛇绿混杂岩、高压变质泥岩、榴辉岩、中酸性侵入岩等相关年代资料及构造环境示踪,作者认为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大地构造环境,其时限与蛇绿混杂岩的末期非常接近,代表了洋壳俯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中酸性火山岩。据此可以将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一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期(晚元古代末-寒武纪,蛇绿混杂岩年龄510~580Ma,但扩张起始会早一些)、洋壳板块俯冲碰撞期(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年龄为477~488 Ma(部分花岗岩年龄延迟到467Ma左右),以及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年龄479~491Ma),碰撞后伸展期(晚奥陶世—志留纪,蛇绿混杂岩变质基质岩系的变质年龄450~455Ma,代表蛇绿混杂岩最后就位,碰撞—碰撞后S型碱性花岗岩年龄417~431Ma,代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海原群的岩石组成、原岩性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海原群中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的原岩是泥质岩、杂砂岩等,大理岩、石英岩的原岩为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绿片岩和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蛇纹岩的原岩为超镁铁质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介于岛弧与稳定陆缘之间.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亦介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板内玄武岩之间,部分显示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认为海原群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海原群的岩石组成、原岩性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海原群中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的原岩是泥质岩、杂砂岩等,大理岩、石英岩的原岩为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绿片岩和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蛇纹岩的原岩为超镁铁质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介于岛弧与稳定陆缘之间.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亦介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板内玄武岩之间,部分显示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认为海原群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原岩建造及时代二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河南鲁山地区太华变质杂岩的岩性单元和原岩建造类型结合构造变形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认为该杂岩可能包括时代不同的两套深变质岩群。下部岩群属上太世界,由尖壳环境的拉斑玄武岩建造和含铁沉积-火山建造组成;上部岩群可能属下元古界,由陆壳环境的孔兹岩系和富钠火山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10.
新识别的“下二台”构造杂岩作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将为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在“下二台”构造杂岩中识别出一套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其以变质碎屑岩为主,并夹变质火山岩,二者在野外产出上混杂在一起。变质火山岩原岩类型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基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P、Ti元素,结合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272~28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时代为早二叠世;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俯冲带附近),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变质碎屑岩原岩恢复为泥砂质沉积岩和砂泥质沉积岩,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两件碎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主要介于267~347Ma,推断其沉积下限为267Ma和269Ma,均为中二叠世;泥砂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砂泥质沉积岩可能来源于再旋回的以长英质和镁铁质岩石为母岩的沉积岩,二者分别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环境。下二台地区早-中二叠世变质火山-碎屑岩为“下二台”构造杂岩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二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加速俯冲,形成新的大陆弧阶段;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持续俯冲,大陆弧和大洋弧碰撞阶段;晚二叠世陆-陆碰撞前阶段。  相似文献   

11.
康定杂岩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胥德恩  陈友良 《地质论评》1995,41(2):101-111
康定杂岩是康滇地轴上一套复杂岩系,由紫苏辉长质暗色杂岩、英云闪长质浅色杂岩及复成分混合杂岩构成。岩石结构构构造,铀、钍及稀土特表明,主体为岩浆杂岩,包含大量具层状痕迹的变质杂岩。大量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它同位素年龄表明,岩浆岩属晋宁-澄江期。变质杂岩时代与河口群相当。  相似文献   

12.
以西北某区的地下水勘查为例,对音频大地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音频大地电磁法因其装备相对轻便,勘探深度相对较大,应用效果良好,在地下水勘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扬子克拉通西缘穹状变形变质体的类型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克拉通西缘呈分散状产出的一系列穹状变形交质体,按其结构特征与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变质核杂岩,岩浆核杂岩,片麻岩穹隆和构造穹隆四种类型。造山后期—期后,深部上隆,浅部伸展,局部岩浆活动和造山期深熔花岗岩底辟侵位所引起的地壳局部隆升与伸展,是形成该区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主要原因;片麻岩穹隆和构造穹隆,则分别为双向挤压收缩体制下,局部熔融—重熔花岗岩同构造被动侵位,和单纯的构造变形与叠加变形形成。它们具不同的时、空分布和控矿特征,是扬子克拉通西缘造山过程中不同构造坏境,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水口山矿田花岗质潜火山杂岩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口山矿田内发育的花岗质岩石并非是互不联系的单体,而是一套由地下火山作用一潜火山作用在特定的构造条件和不同深度环境下,以不同方式形成的并规律结合的岩浆岩组合──花岗质潜火山杂岩。包括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花岗闪长质岩石、次火山侵入的英安份岩质岩石及其伴生的隐爆碎屑岩类。老鸦巢Ⅳ号角砾岩是英安玢岩质母岩浆在超浅成环境下隐蔽爆破而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它至少存在三条标志以区别于其它各类角砾岩。这套潜火山杂岩具过渡性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藏东部嘉玉桥变质杂岩中片理化岩组剪切运动方向为SE140°—NW320°,应变测量求得富林参数K平均值为213,表明主期面理变形为单剪与收缩机制的复合产物。由石英位错密度估算其差应力值平均为1495MPa,白云母形成温度383℃。经40Ar39Ar法年龄测定,获得主期变形时间为(1647±133)Ma(白云母)~(16627±099)Ma(角闪石)。因此,嘉玉桥片理化岩组主期变形与区域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形成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伸展构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水泉沟杂岩体的δ18O‰值除个别样品高于10‰或低于5.5‰外,大多数在5.5‰~10.0‰之间。其三组铅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本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并位于上地幔和下地壳铅增长线之间。利用RbSr等时线求得锶同位素初始值为0.70618±0.00014,利用Faure[1]提出的二元混合锶模型求得岩浆源区由约64%的上地幔组分和约36%的地壳组分组成。通过对其O、Pb和Sr同位素综合分析后得出,岩浆起源于上地幔的顶部和下地壳底部的过渡带,同时岩浆在高位岩浆房中和上升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岩浆与伸展作用的关系、伸展作用中岩浆的成因和需加强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与侵入作用的关系。在造山带重力势能差和深部作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强化了地壳伸展,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岩浆作用是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对地壳的加热、弱化导致拆离断层的形成及由其浮力和密度产生不均一隆升而形成穹隆。  相似文献   

19.
梯度法解释复杂二维断裂重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刘天佑 《物探与化探》2005,29(4):347-350
对以往的二维断裂重力异常的梯度解释方法作了几点改进:①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取台阶倾角α;②直接利用台阶倾角与台阶的水平边界位置来计算台阶的埋深;③将重力二维梯度解释方法推广到复杂断裂模型的解释。文中详细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 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步骤。该方法比起以往重力梯度解释方法, 应用更加简便而且解释结果更加稳定。用该法成功地解释了某油气盆地的实测重力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论东秦岭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东秦岭的北部地区——北秦岭(即旧称“秦岭地轴”)。作者着重讨论了秦岭造山带的杂岩(秦岭杂岩、宽坪杂岩和陶湾杂岩)和太华杂岩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技其地质构造特征。提出秦岭杂岩是在中元古代时期因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华北断块南缘向北俯冲引起断块区基底开裂,向南漂离而形成的块体。宽坪杂岩与陶湾杂岩是在秦岭杂岩块体向南漂离过程中形成的以洋壳为底的边缘海盆地的产物。经晋宁运动,边缘海闭合,形成早期的北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