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寒武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是显生宙第一纪,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地球从微生物为主导的前寒武纪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动物为特征的显生宙生态系统.然而,全球寒武纪地层对比困难,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还未完全建立,严重制约寒武纪地球-生命系统演化历史的研究.文章简要介绍国际寒武系四统十阶年代地层系统的形成历史和已经建立的幸运阶、鼓山阶、古丈阶、排碧阶和江山阶的定义与"金钉子"(GSSP),概述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和第十阶底界厘定工作进展,重点阐述寒武系底界的全球对比问题,以及寒武纪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简要回顾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对以华南为基础的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和时间框架进行了修订,新建肖滩阶作为中国寒武系第二阶.全面介绍中国华南、华北和塔里木三个主要构造地层分区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不同地层分区寒武系底部地层发育特征、底界识别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三个主要地层分区寒武系上部白云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厦门岛晚第四纪沉积层的划分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厦门岛晚第四纪沉积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根据野外地貌观察及C~(14)、微体古生物分析资料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对比,对上述地层沉积年代、成因及其与海岸升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闽南沿海晚更新世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沉积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的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根据野外沉积与地貌观察及~(14)、微体古生物与孢粉分析资料,对上述地层与沉积的年代、成因与古气候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板块的交变地带,沉积单元和生物群落均非常复杂,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并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该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科学意义重大为主要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特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类型,对该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时期之一.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年龄的准确确定对理解超大陆裂解、早期生命辐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云南梅树村剖面曾经是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三个候选剖面之一.对梅树村剖面的凝灰岩层(即第5层)进行了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对本文13个谐和SIMS数据和Sawaki等人(2008)所测的4个nano-SIMS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206Pb/238U年龄为(535.2±1.7)Ma(MSWD=0.53),这很可能是目前对梅树村第5层凝灰岩年龄的最佳估计值.这个新的年龄结果说明梅树村剖面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应该更接近小歪头山段底部的A点而不是中谊村段上部的B点,并为华南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年龄控制点.  相似文献   

6.
以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概述了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的层序地层系统.该系统以不同级别的层序为基本单元所构成,包括35个三级层序,12个超层序,4个超层序组和2个巨层序.同时,结合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对其中的重要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讨论,并通过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相结合的方法,标定了重要层序界面的年龄.通过对塔里木地台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同期层序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寒武纪-奥陶纪时中国三大地台上碳酸盐岩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大区域和全球性的海平面变化.这为在我国三大地台区寒武系-奥陶系中开展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的高分辨率年代地层体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古地磁初步测定结果看郯城-庐江断裂带的运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郯城-庐江断裂带(下称郯庐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超壳深断裂带。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条左旋平移断裂带。然而,对平移的时间和幅度却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我们在郯庐带两侧系统地采集了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的古地磁样品。目前仅对寒武纪和侏罗纪的地层做了室内测定。据此结果,试图对郯庐带在这两个地质时期先后的运动方式作一初步探讨。用一般的古地磁实验、计算方法求得郯庐带部分古地磁参数(表1)。可以看出:郯庐带东侧辽南复县  相似文献   

8.
塔北阿瓦特剖面磁性地层的构建:天山的脉动式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仍缺少准确的年龄限制.南天山山前新生界地层普遍缺乏古生物化石以及岩浆活动等定年依据,然而地层沉积连续,适合于磁性地层定年.对阿瓦特地区3700 m厚的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了该地区西域组底部至吉迪克组顶部的磁极性变化序列,共识别出26个负极性和26个正极性带,与C...  相似文献   

9.
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而龙南-定南-全南(简称“三南”)地区是世界钨都中的重要钨铋成矿区,钨铋成矿与三南地区广布的泥盆纪地层密不可分;由此本文通过对三南地区的泥盆系的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丰度、以及W、Bi等成矿元素在不同岩性中的丰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认为W成矿元素在泥盆系中丰度仅次于寒武纪地层,高于其它地层,并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2~4倍,而Bi元素则高达几十倍。在细碎屑岩石中含量最高,与钨铋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标准剖面古地磁采样及实验室技术,采样地层的磁性特征,多磁成分的分析和测试结果.主要讨论了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所代表的古地磁极性、极移路径和古纬度,并与北美大陆及华南(扬子)地块该时期的极移路径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以沉积物中未重置的低封闭温度的矿物颗粒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在时间上把山体抬升、剥露与盆地沉积联系起来的年代学方法。该方法既可用于研究山体基岩区冷却、剥露的历史,也可用于研究沉积源区、制约古生物缺乏地层的沉积年龄和进行地层对比。简要回顾了该方法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评述了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我国新构造活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方接手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勘探工作后,为了建立盆地统一的地层划分标准,研究快速而有效的地层对比方法,开展了本次侏罗系旋回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在统一的应力作用下沉积地层具有统一或相关的旋回特征,贯穿盆地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这种旋回特征是地层对比的基本依据.本次研究以测井曲线旋回趋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侏罗系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旋回趋势特征分析,孢粉化石资料标定和地震波组特征约束等方法,实现了全区侏罗系旋回地层划分对比,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三级旋回层序JSQ1~JSQ7,并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奠定基础.该方法操作方便,综合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地质、古生物等资料,对比结果科学可靠,对盆地地层划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刚 《地震研究》1993,16(4):419-424
本文滇蜀地区地壳磁性层顶面前寒武纪晶基底入手,讨论了该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区内的地震活动范围、位置、强度和深度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起伏构造形态和深度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4.
华南沿海地区主要是指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区,目前,台湾省因资料不足,暂不论述。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和调查,前人曾作过许多工作。现从海侵地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微体古生物的分析结果,碳14测定年代等资料的相互结合,试拟第四纪地层的分层和对比。因为海侵地层是海面升降变动遗留下来的物质,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进步性进化     
《地球》2014,(5):31-31
古生物的进化有宏观上的不断进步和阶段性进化的特点。进步性进化指生物界地质历史总的是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哈兰等(1967)根据2526个属以上类别的时代分布统计,从寒武纪时的几十个增至1000多个。植物、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6.
地方     
《地球》2012,(12):8-9
湖北成立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11月21日,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召开,14位占生物专家出席会议并就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科学研究、数据库的建立及科普宣传应用等进行了交流座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为本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提出建议;二是负责建立地方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咨向指导工作;三是负责一股古生物化石发掘、出入境申请的评审;四是负责省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以及分类定级和价值评估工作;五是开展学术研究,推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鉴定经验,培训普及占生物化石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质构造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认识到輓近时期构造运动的特征是反向运动,其实质是垂直运动。又从地质、古生物以及天文观测资料的研究中,得出輓近时期地球自转速度不是加快而是减慢。利用上述结果进行力学分析和动力源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輓近时期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特征是垂直运动。力源来自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应力松弛和均衡调整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位于湘桂交界的苗儿山地区和湘南金鸡岭地区的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浅变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浅变质岩的原岩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具有中等风化程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表明金鸡岭地区震旦纪和寒武纪沉积岩的碎屑物组成具有相似性,都以含大量的Grenville期年龄的碎屑锆石为特征,表现出与华夏地块明显的亲缘性.苗儿山地区的寒武纪沉积岩显示出与金鸡岭地区沉积岩相似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也具有华夏地块的亲缘性.而苗儿山地区的震旦纪沉积岩在地球化学上不同于苗儿山的寒武纪沉积岩以及金鸡岭地区的沉积岩,并且以含丰富840—700Ma以及少量的2.0Ga碎屑锆石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扬子地块的亲缘性.这些差异表明从震旦纪到寒武纪,金鸡岭地区沉积盆地一直稳定地接受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质,而苗儿山地区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却从扬子地块转变为华夏地块.说明在中晚寒武纪之前发生了一次构造运动,使苗儿山盆地进一步沉陷或盆地中心发生了向西北的转移,从而使苗儿山地区接受了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这一事实也表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这时已经聚合,它们之间在西南地区的分界线就在苗儿山与金鸡岭之间.  相似文献   

19.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和武陵运动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依然是地层年代的精确标定。地层年代标定涉及到成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其构造演化的时限,也直接影响层控矿床找矿中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在最新的中国地层年表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和构造背景解释已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依据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新元古代地层中最新的系列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火山事件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基本特征,对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将有利于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成矿背景,提供层控矿床基础年代地层资料,为新的矿产资源大调查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20,(6)
正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每一段故事记录在了岩石之中,科学家通过这些岩石探寻远古地球的奥秘。比如神农架群,一个以神农架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是全球保存最好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我们可以透过它去揭开中元古代在这里发生的多次海平面升降历史。8亿年前的地球,气候与今天大为不同。一次超级大冰期,让赤道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